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忠县地图
忠县相关地区地图:

同名忠县

民国元年(1912年)忠州土州归流后,改名忠县,治今广西扶绥县东门镇。三年属南宁道。因与四川忠县同名,民国五年改称绥渌县,仍属南宁道。

地理区位

忠县地处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10℃年积温5787℃,年均温18.2℃,无霜期341天,日照时数1327.5小时,日照率29%,太阳总辐射能83.7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相对湿度80%。忠县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重点县,老县城三分之二将被淹没,通过移民搬迁建设,忠县将彰显“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重温三峡库区唯一兼山城特征、桥城景观、水城神韵、岛城风貌、月城形象的"东方威尼斯"中等城市。辖28个乡镇,总人口98.47万。其中以汉族为主,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忠县是国家东西大通道沪蓉高速公路(最现实路线)与长江黄金航道在上游地区的唯一交点,是华东、中部进入西部和四川盆地地区最便捷路径“川汉走廊”上的关键节点,区位十分重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在长江北岸已有设新立、永丰、白石镇(正在施工)、城区四个互通出口,于2007年12月28日通车;南岸设两个互通出口,已于2009年贯通。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丰都至忠县段,忠县至万州段已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动工兴建。忠梁、忠丰高速公路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区域主干快速交通网进一步完善优化。长江横贯县境88公里,多个数百万吨级码头正在投建。此外全县还有3条省级公路交汇,全县通车里程1300公里(2006年)。

教科文化

中学教育:忠县属传统的教育发达地区,在各个时代都涌现出大量的各类人才,受客观条件影响,目前一直还没有发展出高等教育,但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成绩傲人。重庆市忠县中学(原名四川省忠县第二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甘(gan念四声)井中学、实验中学、汝溪中学、东溪中学、黄金中学、新立中学、官坝中学、石宝中学、三汇中学、马灌职业高级中学、乌杨中学、白石中学
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忠县中学、忠州中学、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原大道中学),忠县的民间传统文化非常丰富,神话、传说、戏曲、戏剧等等各类民间艺术流传甚广,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工作一直并不理想。
历史名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文天祥这首《正气歌》道尽了历代忠义之士的正气,实乃千古绝唱。其中的严将军,指的是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严颜。实际上,忠州正是得名于严颜将军和另一位将军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巴严二将军的“意怀忠信“而赐名“忠州”。这是中国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德宗时,一代名相陆贽因忠直敢言而获罪,由堂堂宰相贬为忠州别驾,居忠州十年,死葬忠州。后人为陆贽建祠曰“怀忠堂”,四时祭祀,香火不绝。元代苟斌在《重修怀忠堂记》中说:“然公以忠而居忠,丧于忠而葬于忠,时人焉得不因忠而怀其忠乎?”这段如同绕口令般的文字回环往复地咏叹一个“忠”字,特别耐人寻味。清代姚夔在拜谒陆贽墓后赋诗曰:“仁义百篇唐孟子,排奸劲节凛秋霜。人生一死终难免,落在忠州骨也香!”姚夔的意思是说:像陆贽这样的忠臣能死在忠州是死得其所的,其理由很简单,因为忠州是以忠著称的。南宋末年,一个皇帝和忠州的“忠”又发生了联系。宝祐三年(公元1254年),宋理宗封从子赵禥于忠州,为忠王。当时的忠州人没想到,十年后,理宗崩,昔日潜邸忠州的忠王赵禥成了大宋的皇帝,是为度宗。以“忠”而王之,寄托了理宗对江山社稷的一片深情。明代的秦良玉,更是将忠州的“忠”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巾帼女子率兄弟子侄万里勤王,沙场百战,战功赫赫,令无数须眉男子为之黯然失色,三朝皇帝皆对其大加褒扬,熹宗皇帝赞其镇守山海关与平奢崇明有功,御赐金匾,匾上大书“忠义可嘉”四字,并封一品夫人;崇祯皇帝赞其保驾有功,召见于平台,赐以彩帛羊酒,并御书诗四章赐之,诗中对其备极赞誉。纵观三千年历史,能获此殊荣的中华女性仅秦良玉一人而已;隆武皇帝欲挽狂澜于既倒,倚秦良玉之力重振大明江山,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候”。三朝皇帝对秦良玉的嘉奖,都集中在一个“忠”字上。令人称奇的是,秦良玉的“忠贞候”竟与老祖宗巴蔓子的“忠贞祠”不谋而合,可谓上下两千年交相辉映。至此,忠县人之“忠”已臻大成。巴曼子巴国断头将军,严颜三国蜀汉大将,甘宁三国时期吴国大将,文立晋散骑常侍卫尉为九卿之一,高倬明刑部尚书,秦良玉明柱国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提督、总兵、太子太保、忠贞侯(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正史的女性将军。),方文培、马识途、沈联涛(香港证监会前主席,国际货币大师)、沈芷人(国际实业家、沈联涛之父)、范硕默、罗广斌、罗广文、吴毅、范新畴、余永藻、秦伯卿、陈云庵、饶绘峰、吴逸僧、马秀英、陶红、陈治江
忠州赋:穷九洲之漫漫,越四海之茫茫,凝天地之灵性,辉日月之光芒者,惟耿耿忠心是也。夫忠心者,视诚信若生命,以气节作纲常,扬民族之大义,重精神之信仰,乃亿姓所遵从,实万国之崇尚。而遍观天下,以忠为名者,则仅忠州而已矣。何哉,盖忠州自古以来独以忠名震天下也,乃为之赋曰:周秦故地,巴蜀旧疆,西接平都,东望瞿塘,面巍巍翠岭,临滚滚长江,天生物华,代有忠良。周末之乱,蔓子驻防,刎首留城,慨当以慷,化为忠州之神,尊同巴国之王,实精忠之肇始,何浩气之昂扬。复有东汉壮烈将军严颜,此头可断,此身不降,心比皓月,气吞大荒。至若明代女将军秦良玉,万里勤王,天子赐诗平台,孤旅苦战,一门喋血沙场,乃华夏之仅见,实巾帼之绝响。更有甘宁保驾,吴之猛将,文立辅政,晋之智囊,高倬殉国,明之栋梁,光照汗青,功震庙堂。嗟乎,一州之内,有赫赫忠勇之士一人已足以眩目,况忠勇之士灿若群星乎,忠州又焉得不以忠名震天下。凛凛哉,忠州之忠勇也。是彼忠勇,能感天而动地,焕发文彩,亦源远而流长。有唐一代,文星频降,别驾陆贽,国之贤相,贬忠十载,骨埋翠岗。白公居易,诗坛宗匠,来守是邑,吟兴飞扬。弘宪士安先后停舫,以彼国手,治此僻壤。爱此四贤,高雅学养,教化忠民,万古流芳。他如杜甫流寓,悲吟低唱,陆游系舟,临风感伤,苏轼题塔,独立苍茫,遗踪犹在,余韵悠扬。清代诗人李芋仙以诗蜚声日下,称雄海上。建国以还,罗广斌椽笔写红岩,马识途壮歌动清江。方文培翱翔学界,纵横欧美,周康渝叱吒影坛,统领潇湘。煌煌哉,忠州之文彩也。复观忠州之风光,亦秀丽多姿,万千气象,与忠勇之气相得益彰。君不见一城高楼大厦,两岸重岩叠嶂。绕山通衢,遥连东西之市,跨江大桥,飞架南北之梁。白祠焕发文彩,汉阙阅尽沧桑。石宝寨乃仙山琼阁,天下唯一,皇华岛是世外桃源,峡内无双。山深林密,听天池之凤鸣,云蒸霞蔚,看巴营之龙翔。景比岷峨,郁郁葱葱,气接夔巫,莽莽苍苍,又岂可以笔墨尽之,洋洋哉,忠州之风光也。喜看今日之之忠州,百万儿女,开来继往,秉忠勇之本色,乘改革之巨浪,经济腾飞,贸易早通九洲,风云激荡,信息已越大洋,农业屡屡创优,名闻三峡,教育年年夺冠,雄视八方。焕发青春,古城再创大业,告别贫困,众乡同奔小康。威望迪项目名冠全国,天然气隧道穿过大江。借三峡工程之机遇,谱百世兴旺之乐章。移民乔迁新居,一派喜庆,库区改变旧貌,满目辉煌。建新城于平野,观妙舞于广场。烟波之中,桥岛相连,云霞之下,花木芬芳,又是何等壮美也。赞曰:忠勇传世,翰墨飘香。文可兴国,武能安邦。桥岛历历,山水苍苍。爱此乐土,百代其昌。
石宝寨: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距忠县城45千米。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也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被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投资八千余万元人民币的石宝寨保护工程——石宝寨围堰。工程完工后,石宝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盆景”和江中“小蓬莱”。关于石宝寨的传说著名的有出米洞,相传石宝寨得玉印山上有个出米洞,每日有米自动从洞口流出,供和尚们享用。终有一天,有个和尚不知好歹,偷偷将洞口凿大,图谋多捞一把米上街换钱,不料.天不从人愿,从此那洞竞粒米不出了。
人文胜殿—白公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市忠县城西。白公祠始建于明崇祯三年,清道光十年加以扩建,是为纪念忠州刺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的祠堂,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
江中仙岛—皇华城: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城东4公里处。浩翰长江之中,一座方圆近2平方公里,海拔272米的孤岛拔江而起。环岛悬崖陡峭,岛上平坦如砥,田畴交错,林泉井邑,鸟语花香,城桓断壁,石马奔腾,这就是风景秀丽的皇华城。
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池山:距忠县城27公里,因地壳运动在山顶形成了两个天然湖泊,故得名天池。以独特的山水景观和天主教堂异域文化吸引着各方游客,辖五个景区:“天池景区、仙人洞景区、老土地景区、陶家沟景区、长石景区”...
“半城文化”:2008年11月中旬,浙江义乌人、博士研究生朱晞颜就任忠县县委书记。朱晞颜提到“库区大部分移民区县的老城或被淹没或已搬迁,以后要看三峡移民前的文化,只有忠县的老城风貌留存最多,面积最大。”朱晞颜走进忠州大多数市民都不以为然的老城,提出一种全新的理念,“我们要重点打造‘半城文化’,保护好旧城的原貌,吸引外面的人到忠县旅游,以带动全县父老乡亲致富。”一座老城也是旅游资源?那墙体斑驳的古老民居也能吸引游客?忠县人在疑惑中思索,在思索中迟疑。“忠县除了石宝寨、天池森林公园、白公祠、皇华城,还有什么?”一直以来,忠县人都在做着旅游产业梦,却又苦于资源“先天不足”而寻路无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体现差异性,我们最不看重的古城,恰恰是我们独有的资源。”朱晞颜提出,“以创意的思维,依托现有的半城,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符合忠县发展实际。”,一个地方的发展,思路非常关键。三峡库区闻名世界,差异性就是价值所在。忠州“半城”拥有反映三峡库区原始古城风貌的唯一尚存的街道和建筑,必将吸引外界关注的目光。围绕石宝寨、中国柑橘城、白公祠、井河、天池森林公园等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大气魄、大手笔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忠县就有大文章可做。忠县人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相关知识,开始谋划以现存的老半城为载体,融合以巴蔓子为代表的巴文化、以严颜为代表的忠文化、以井沟遗址为代表的盐文化、以天池山法国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三峡库区移民精神为主的移民文化等,以“忠”、“义”二字诠释当地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让游客来忠县便可实现探索、消费和体验三峡库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2011重庆忠县·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2011重庆忠县·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也是忠县第二次举办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23日隆重开幕。这是忠县展现软实力软环境以及向全国全世界推介自身知名度、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关键举措,同时还将举办中美巴三国柑橘国际高峰论坛(4月22日上午),忠文化研讨会(4月22日下午),招商引资活动(4月23日上午)。节庆配套活动有重庆·忠县“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农特产品展销会、忠州当代名人(马识途、方凤富等)书画展活动、万人自驾游橘城等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半城山水满城橘,一江唱晚满江红”,届时将在长江之滨上演最具规模的水上实景文化大餐。汤灿、李双江、于淑珍、邓玉华、耿莲凤、德德玛、陶红、郁钧剑、李丹阳、刘和刚、屠洪纲等实力派艺术家将相约魅力忠洲助兴。忠县籍知名人士马识途先生于日前回乡探望,并将亲笔挥毫为忠县人民政府作七律诗一首。诗曰:春风伴我回忠州,高峡平湖资畅游;四月橙花开旷野,三秋橘果满山丘;移来石宝蓬莱岛,望去皇华瀛海洲;高速沪蓉通坦道,乡人奋力展新颜。(相关链接见后)
形象宣传歌曲:词曲:王立森,万川毕汇,峻峰竞簇截江柔;千年繁华,巴蜀锦绣如画游;石琴响雪,为刎首留城歌一首;翠屏春晓,看折冲莫回头。秀若明珠,落缀长江天际流;挥泪别故,旧颜新生喜无忧。巾帼良玉,洒忠良情意永存留;散骑常侍,酒酣梦回醉不愁。(副歌),高峡出平湖,石宝乌杨聚丁房;清风越长空,白公笑迎皇华浪;最难忘,闻橘香;论沧桑,青云上;半城山水满城橘,忠州扬。歌曲整体恢宏大气,配乐中利用民乐元素,曲风古典、庄重,并且不失流行韵味,歌曲开头的琵琶声动人心弦,其后的吟唱部分铿锵委婉,渐入佳境,高潮部分激昂奋进。整首歌曲一气呵成。歌词体用优美的古体词排比句体现出忠县的整体特色,历史感极强,将半城山水、忠文化、移民文化及万亩橘海等极具忠县特色人文精神完美的融合在歌词之中,感情真挚、细腻,但是又表现出一种恰如其分的力量感与自豪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此外,歌词意境悠远,琅琅上口,凝练、便于记忆,作为忠县整体形象歌曲,既便于传唱,体现出忠县悠远的文化传承,歌词匠心独具,囊括了忠县的自然景观、历史传说。

行政区划

1997年,忠县面积2183.8平方千米,人口97.3万。辖23个镇、19个乡:忠州、新生、任家、乌杨、洋渡、东溪、复兴、石宝、汝溪、野鹤、官坝、石黄、马灌、金鸡、新立、双桂、拔山、花桥、永丰、三汇、白石、洽甘井、黄金23个镇;望水、善广、曹家、石子、磨子、涂井、咸隆、新场、金声、丰收、兴峰、高洞、黄钦、精华、庙垭、泰来、巴营、两河、大岭19个乡。县政府驻忠州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54075人,其中:忠州镇86924人、新生镇21103人、任家镇19921人、乌杨镇36871人、洋渡镇29740人、东溪镇26169人、复兴镇17997人、石宝镇34523人、汝溪镇42045人、野鹤镇14359人、官坝镇30081人、石黄镇17291人、马灌镇23451人、金鸡镇26173人、新立镇33777人、双桂镇27519人、拔山镇45933人、花桥镇28076人、永丰镇21740人、三汇镇30772人、白石镇23943人、干井镇29619人、黄金镇25991人、望水乡11995人、善广乡13983人、曹家乡13096人、石子乡6880人、磨子乡18382人、咸隆乡12137人、涂井乡26214人、新场乡10554人、金声乡14409人、丰收乡13705人、兴峰乡11812人、高洞乡13518人、黄钦乡12556人、精华乡15200人、庙垭乡13502人、泰来乡7625人、两河乡11846人、巴营乡20072人、大岭乡12571人。2001年3月27日,拔山镇政府驻地由拔山寺迁至大梨村11组张家山(渝府[2001]46号)。2002年12月31日,撤销磨子乡,设立磨子土家族乡,其行政管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渝府[2002]231号)。2002年,忠县辖23个镇、19个乡,30个居委会、333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96.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1万人。2003年8月6日,将涂井乡政府驻地由红赤村迁至龙滩村咸水坝(渝府[2003]179号)。截止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96.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280人。2004年,忠县辖忠州、新生、任家、乌杨、洋渡、东溪、复兴、石宝、汝溪、野鹤、官坝、石黄、马灌、金鸡、新立、双桂、拔山、花桥、永丰、三汇、白石、洽井、黄金23个镇;望水、善广、曹家、石子、磨子、涂井、咸隆、新场、金声、丰收、兴峰、高洞、黄钦、精华、庙垭、泰来、巴营、两河、大岭19个乡(其中磨子乡为土家族乡);333个村、2610个村民小组、30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至今,忠县现辖忠州、新生、任家、乌杨、洋渡、东溪、复兴、石宝、汝溪、野鹤、官坝、石黄、马灌、金鸡、新立、双桂、拔山、花桥、永丰、三汇、白石、黄金22个镇;善广、石子、磨子、涂井、兴峰、金声6个乡(其中磨子乡为土家族自治乡);331个村、32个社区居委会。

资源经济

纲要:2007年,是忠县历史上的关键一年,忠县经济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增速快,GDP增速达到17.6%,列渝东北第一,连续6年实现历史上少有的“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3%,经济总量突破60亿大关、达到61.58亿元,是2002年的1.9倍,人均GDP迈上了1000美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31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是2002年的3.4倍,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达到51.41亿元,2002年只有10.28亿元,相当于在2002年的基础上再造了“三个忠县工业”。二是势头强,后劲足。忠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与当地的资源对接较好,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几年的探索,忠县已经找到了从落后到争先的路子,已经越过了财政负债、产业极度空虚、农民增收困难等几个阶段。产业构架、经济构架基本形成,2008年将迎来更好地发展势头。三是亮点多,变化大。在农业、工业、城镇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忠县将围绕'3531'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对外开放、和谐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库区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库区机械制造业基地、库区重要的交通物流集散基地、国内知名文化旅游度假基地,实现经济总量、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翻番,建设渝东生态经济高地。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初步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年均增长10.0%、11.0%,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和谐忠县"、"魅力忠县"。
城建:十五期间,是忠县城镇建设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城镇建成区由15.3km2拓展到25.2km2,增长了61.4%;城镇人口由14.7万人增加到23.6万人,增长了60.5%;城镇化率由15%提高到24.5%,增长了9.5个百分点。“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的县城和其他小城镇群建设已初具规模,且该县新农村建设迈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建设遵循规划的方针,相继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石宝、汝溪两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水坪控详规划、甘井沟风景名胜区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等46个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北门步行街等22个小区规划。科学确定了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重点、以长江和陆路交通干线为轴线展开的城镇体系网络结构,勾画了到2020年把该县建设成为城镇人口达47万、建成区面积达40km2的城镇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该县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58亿元,完成重点建设项目41个,新建长江大桥等城市桥梁5座,新建城市道路近50km,新增集镇道路70km;人均绿化面积达1.47m2;新建华怡广场、红星广场等4个城市广场;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和2座垃圾处理厂。城镇房屋建设创历史之最。新建改建各类房屋297万m2,总投资达15亿元;竣工房屋面积252万m2,是“九五”期的2倍;拆除危旧房屋40万m2,新增建筑面积131万m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5m2增加到25m2。中博新城、澜凯山水华府、比富丽山庄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城镇居住环境从“居者有其屋”的简单满足,发展到“居者优其屋”的选择性要求。小城镇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在“十五”期间,该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2.7km2扩展到16.3km2,旧城改造近1.2km2;新建水厂9个,新建车站10个,新增农贸(集贸)市场36个,休闲绿化广场3个,集镇道路、绿化、管网等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建成农民新村92个,其中双桂镇仁和、东溪镇双星、新立镇双柏等农民新村已形成集贸市场。
矿产:县境地质形成经历了古生代的石炭纪、二迭纪和中生代的三迭纪、朱罗纪、距今约3.5亿年至1.9亿年。在这漫长的进程中,由于地质长期作用的影响,境内山脉间地质构造复杂、岩性较多、矿产种类多样。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8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炭、天然气;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贵重金属矿产有沙金;建材、化工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石膏、滑石、硫磺、岩盐、青矾、磷矿、耐火粘土、钾长石、铝土页岩、油页岩、高岭土、重晶石等。煤炭总储量约818.58万吨,石灰石总储量约7778.38万吨,岩盐计算储量约3.33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280亿立方米。
作物:忠县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猪、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药材育种基地和重庆市粮食、药材、生猪、晒烟、柑桔、蚕桑、苎麻生产基地县。
旅游:忠县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有"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江上明珠"石宝寨,有"江中仙岛"皇华城,有"人间胜地"白公祠,有绝代珍奇"丁房阙"、"无名阙",有省级森林公园天池山。风景秀美的翠屏山有曾为"忠州别驾"的唐代贤相陆贽之墓,近年发掘的干井镇中坝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
水利:长江自西向东横穿忠县,境内江段长88公里,年平均流量约1.24万立方米/秒。县境内有溪河28条,均属长江水系,从长江北岸汇入的有10条,南岸汇入的有11条,流经垫江、丰都后汇入的有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8条。最大的溪河是黄金河,全流域面积910平方公里,主河道长71.2公里。其次是汝溪河,全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主河道长54.5公里,县内流域面积272.9平方公里,主河道长25.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1.49亿立方米,平均年么流模数为20.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全县多年平均降水总量达26.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48亿立方米,另有过境径流(含长江)3910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5.3万午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为4万多千瓦,已建成水电站33处,安装发电机59台,装机容量16,465千瓦。全县共有水利工程20,054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300万立米,中型渠堰一条,小(一)型小库7条,小(二)型水库91座,引水堰43条,山坪塘6963口,石河堰47条,提灌站66处,微型水利工程12,801处;蓄引提总水量10,062.7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9.73万亩。全县水资源总量12.7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8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593亿立方米/年,可利用量0.94亿立方米/年;过境水可利用量0.3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99立方米。全县水域面积16.2608万亩,其中江河面积14.3万亩,水库面积0.6951万亩,山坪塘面积1.2557亩。
土地:全县土地总面积2380,625.5亩,其中:耕地1,265,198.4亩,占土地总面积(下同)的38.57%;园地78,762.8亩,占2.4%;林地730,240.3亩,占22.26%;其它农用地807,188.1亩,占24.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8.419.7亩,占6.05%;交通用地13,363.6亩,占0.4%;水利设施用地50,213.0亩,占1.53%;未利用地29,082.2亩,战友0.89%;其它土地108.157.4亩,占3.3%,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生产潜力大。全县耕地总面积1,265,198.4亩,占土地面积的38.57%,是该县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全县人均耕地1,29亩,农业人口均1.63亩;均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在耕地中,水田面积693,327.5亩;占耕地面54.8%,其中灌溉水田162.,124.7亩,占耕地12.81%,望天田531,202.8亩,占耕地面积41.9%;旱地571,414.4亩,占耕地面积45.16%;蔬菜地456.5亩,占耕地面积0.04%。
森林:全县一有林定用地68,62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2,184公顷,疏林地60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3,316公顷,宜林荒地2494公顷,苗辅地23公顷。森林履盖率为26.6%。全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339.8万立方米,其中国有林36万立方米,集体与个人林303.8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171,504吨,其中成片竹蓄积101.824吨,四旁竹69,680吨。
生物:全县现有森林植被一部分是多年封育而成的多代马尾松、栎类残次林,另一部分是60年代以后人工营造的构、杉、柏针叶林和桉树、刺槐、千丈、麻柳、青械等阔叶树及竹林、经济林,以及近年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营造形成的未成林造林地。据调查,已定名的植物有718种,隶属161科、427属。其中蕨类植物28种,裸子植物28种,被子植物662种;按生物学特性分,有乔127种,灌木129种,草本、藤本植物462种;按经济用途分,木材树种92种,药用植物475种,食品类植物111种,化工原料植物55种,农药植物6种,其它79种。全县有珍稀古树30种、1800余株,隶属19科、28属、2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8种、550作株,隶属7科7属,如红豆杉、三尖杉、鹅掌楸、桢楠、水杉、银杏、杜仲、罗汉松;有100年以上的古树1250余株,如黄葛树、柏木、桂花、马尾松、皂夹等。林区内有野生动物98种,其中有国家保护动物12种,如金猫、云豹、豹、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毛冠鹿、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等,另有皮毛动物17种,如狐、獾、野猪、刺猬、豺等;有鸟类40余种。

历史沿革

忠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劳作、繁衍,创造了早期的忠州文化,成为华夏文明之一--长江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县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300多年。周朝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西魏设临州。唐贞观八年为纪念州人巴曼子"刎首留城"和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赐临州为忠州。清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设忠县至今。忠县地灵人杰。战国时有"刎首留城"的巴曼子将军,汉末有巴郡太守严颜,三国时的"折冲将军"甘宁、西晋"散骑常侍"文立、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秦德君、广州起义中共领导人之一吴毅等均是著名的忠臣良将,使忠县人的"忠"字特征享誉华夏。唐代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四贤曾为官忠州;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亦驻足忠州;现代革命先驱余永藻、秦伯卿,当代植物学家方文培、著名作家马识途、罗广斌及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等忠县籍人士蜚声海内外。忠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江上明珠"石宝寨,有堪称"中华一绝"的汉代历史文物丁房阙、无名阙、乌杨阙,有"江中仙岛"皇华城、"人间胜境"白公祠、"避暑胜地"天池山森林公园。风景秀美的翠屏山有曾为"忠州别驾"的唐代贤相陆贽之墓,近年发掘的干井镇中坝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忠县西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县设置临江郡,属楚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县设置临州,辖二郡三县,临江县隶临州临江郡;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唐天宝初年(742年)改为南宾郡.唐乾元初年(758年)复为忠州,属山南道,州郡治地临江县;宋初名忠州南宾郡,属夔州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咸淳府,设府治于皇华州(今顺溪乡皇华村)管五县。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名忠州,州治还于临江县城。明洪武初年(1368年)以州治,临江县省入州,属重庆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为直隶州,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1914年归属四川省东川道。1949年12月7日解放,属万县专区。1970年属万县地区,1997年3月14日后隶属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