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镇地图
拔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简介
拔山镇水、电、气公用设施齐全,街道12条,其中砼路面7条,长5公里,面积60000平方米,碎石路长0.62公里,村村通公路,村村有村办室。拔山镇现已制定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工业用地1500亩,农业用地36241亩,森林、丘陵、荒山占地21000亩,湖泊、水库20处,占地面积320亩,有工农业科技园区3个,引进企业2个,引进资金0.15亿元,全镇工业企业150个,商业企业250个,从业人员5000人,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1.3亿元,粮产总量20000吨,人均纯收入1037元,人均税费负担40元,镇财政收入200万元。拔山镇有车站2处,广播、电视接收站1个,垃圾池、箱、站2个,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量3000吨,公共厕所2座,路灯150盏,变压器45台。程控交换机1座,能容纳10万门电话,电话入户率30%,医院3所,医疗网点50个,学校38所,其中中学3所,小学35所。公园1个,广场2处,影响院1个,文化站1个,农贸市场2个,占地22000平方米,专业市场2个,商业摊点1200个,门市500个,理发店150个,饮食服务100家,宾馆、旅馆、招待所30个,能接待2000人,停车场30个,能容纳500辆车。资源优势
拔山镇位于重庆市东部,忠县西北部,于2006年3月由原拔山镇、庙垭乡合并而成。拔山镇辐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0900余人。是忠县第二人口大镇,是重庆市市级中心镇、市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市级商贸示范镇,经济百强镇。2007年被忠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一)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享“后乡之都”美誉:地处忠县西部,平均海拔530米,平均高差不足20米,周边与本县永丰、马灌、花桥、新立四镇相邻相通,沪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忠垫公路穿场而过,距重庆主城区1.5小时,距忠县县城0.5小时,经济辐射可达丰都、梁平、垫江三县,涉及人口近30余万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域平坦。
(二)农业发展基础良好,有“忠县粮仓”之称:是全县水稻制种基地、优质柑桔基地、机插秧示范基地、测土配方实验基地。全镇粮食播种面积82000亩,林果面积14400亩,蔬菜面积12500亩。目前,主要产业以水稻制种、优质柑桔、无公害蔬菜和畜禽养殖为主。
(三)商贸交易异常活跃,居“商贸重镇”之位:全镇以传统批零、贸易、餐饮为主,世纪超市、和平药房、巨琪药房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已纷纷入驻,东山、嘉鑫两家宾馆入驻率居高不下。2005年,全镇个体工商户1700余户,从业人员5200余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3亿元。
(四)城镇设施日趋完善,是重庆“百个中心镇”之一:占地9000平方米的绿色音乐广场、文体健身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000万元的物流中心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建设,投资3500万元的三级客运站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将在明年底投入使用。
著名人物
革命先躯金少穆:金元和,号少穆。1885年生于忠县拔山西门外金家河尔碥。其曾祖金国泰(正卿),清朝举人、祖父金大帮,父金庆瑄皆州学廪生、增生。16岁乡试入成都尊经书院。1905年负笈东瀛,官费留学日本,攻经济学。在日期间,结识民主革命先躯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1913年随孙中山流亡日本,重振旗鼓,参与机要,深得信赖。1914年夏回乡省亲,仅过一月,孙中山电召赴日共商救国大计。公急告别亲人,踏上征程。船至奉节,突发急症而英年早逝。年仅29岁。革命先贤莫肇昭:莫肇昭,字延年。1920年10月生于忠县拔山高石坎,1938年1月投笔从戎,赴陕北延安参加八路军,加入青训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先后任空军司令部通讯处长、空军司令部训练处长、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指挥部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军工程大学(原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政治委员,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条例》的修改工作。一九五五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独立自由勋章,中国人民解放胜利二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八年荣获二级红星勋章。一九八三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离休,正军职待遇。二零零四年四月十七日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早期革命者金泣儒:金泣儒,又名金良珍。1902年出生于书香门第,聪明好学,卓有才干。从小受叔父金少穆民主思想影响,慷慨有大志。1921年考入北京中国法政大学政治科。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同时担任国民党(左派)忠县党委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县内大力发展国民党(左派)党员,并注意吸收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在余永藻的帮助、指导下,正式成立国民党(左派)忠县县党部。1928年春又和范新畴、关大恕等共同筹建第一届中共忠县委员会,任县委委员。1933年在四川军阀刘湘重兵围剿下牺牲于开江,时年31岁。
早期革命者金焕若:金焕若,本名金良璠,又名金幻若,乃金泣儒堂弟。1904年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叔父金少穆民主思想影响,追求进步与真理。饶有胆智,尤重气节。1922年考入忠县中学堂弟15班,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求学期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撤回忠县。至行知中学(即现在的拔山中学任校长)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牺牲,年仅29岁,正所谓壮志未酬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