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镇地图
新立镇相关地区地图:
3、辽宁省大洼县新立镇
简介:新立镇位于盘锦市区的东侧,与辽河油田供应处相毗邻,是盘锦市和辽河油田向东部延伸和发展的前沿龙头。全境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0公顷。域内采油树林立,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距盘海高速公路12公里,北距京沈高速公路10公里,沟海铁路东西穿境而过。全镇下辖10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人口2.4万人,有汉、满、回、朝鲜等多个民族。新立镇境内有驻军农场、铁道部十九局工程处、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有建筑、石油、化工、粮食加工、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等非公有制经济100余家,主要有防水、防火、防腐、石油加工、机械制造、化工配件、建材等多种拳头产品。新立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另外还有玉米、大豆、蔬菜等作物。新立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着“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着力做好油地融合文章,不断落实工业园区和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在全镇上下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构筑了工业发展的新优势。新立镇政府先后投资完善了园区建设,确保了园区“六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和宽带上网、通上下进水,整平土地。大力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全镇经济的跨跃式发展。下辖:
新立镇镇政府驻唐家,人口2.33万人,面积86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唐家、前胡、史家铺、孙家、张家、大岗子、杨家、苏家、云家、胡家。
2、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新立镇
新立镇(XinliZhen)代码:220182106自然概况:新立镇位于榆树市东南部距市区32公里,地处吉、长、哈大三角和榆、舒、五小三角中心,是榆树周围及黑龙江省山河镇、舒兰市水曲柳等十几个乡镇的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是连接榆树、吉林的交通枢纽。榆山公路、榆江公路和建设中的榆舒铁路(建站)在镇区通过。柏油路四通八达,全镇村村通水泥路,程控电话遍布镇区,GSM移动通讯塔建在镇内,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
行政简介:全镇幅员面积218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新立屯。下辖新立、泡沿、康贾、三岗、柞树、前苇、永东、太和、双榆、青顶、鹰嘴、什家、保安、兴合、莲花、梨树、马酒等18个村(街),1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其中镇区人口1万。耕地面积14900公顷。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600户。由驻地新立屯得名。乾隆初年开发。清末归榆树县管辖。民国时设立警察分所。日伪设立新立村。
经济概况:全镇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2%,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比上年增长25%,全口径财政收入96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亿元,比上年增长43.7%。新立镇是吉林省“十强镇”、重点镇、卫生镇、平安镇。
主导产业:
1、建成项目发展园区。近年来招商引资近亿元,建成粮食收储加工、酒厂、青顶海源纸业、珠葱冷藏加工等较大型民营企业30余家。
2、建成大棚蔬菜基地。围绕镇区建成大棚蔬菜1600栋,年创产值2400万元;
3、建成珠葱大蒜基地。全镇有七个村建成葱蒜基地1800公顷,年创产值超亿元;
4、建成畜牧业养殖基地。全镇以“小群体、带万家、上规模、增总量、求效益”的发展模式,探索了精品畜牧业的发展途径。全镇建成什家等标准牧业小区12个,黄牛发展到4万头,生猪4.5万头、梅花鹿1500头、禽类80余万只;
5、建成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年培训、输出剩余劳动力14000人,创产值达亿元;
6、初步建成青顶“农家乐”旅游区。目前,基础设施已建部分,正积极争取立项恢复古建筑群,拟建“五区一中心”,借助榆江公路和榆舒铁路开通,把青顶山建成集人文景观和餐饮业、旅游业、交通业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
城镇建设: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三年来,新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先后投资近1.2亿元,建成商、企、教学、办公等各类楼房60栋10万平方米,吸纳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达3000多人。镇区建成柏油路、水泥路纵横16条长25公里,全镇完成村村通水泥路150公里,连接18个村,在94个自然屯中有60个自然屯受益;完成村级道路桥10座、涵洞桥20座的修建任务;新征山沟地1万平方米建垃圾处理场一座。新立镇座落于松花江东部,地下水资源丰富,截止08年全镇打150眼抗旱井、镇区打3眼深水井,改善了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满足50%居民的正常、安全生活用水;镇区建立长效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坚持街路日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和填埋等无害化处理,加强了村容镇貌的管理,使之井然有序。
发展规划:至2010年,新立镇镇区面积将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承载能力达到2万人,建成吉林茅酒、粮食深加工、绿色蔬菜等生产基地和榆舒五小三角旅游胜地。初步实现关东名镇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1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亿元,占GDP的46.6%,农业产值6亿元,占GDP的40%;第三产业产值2亿元,占GDP的13.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