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潼南县地图 >
梓潼街道地图
梓潼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民族

梓潼街道辖25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151.1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2002年底,梓潼街道总人口13.1万人,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城镇人口8.3万人,占总人口的61.8%,农业人口4.8万人,占总人口的38.2%。勤劳聪慧的梓潼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亮点。对外交通遂渝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穿境而过,至重庆、成都均只需1小时,梓潼街道将成为成渝两地的近效短程镇。南接国道319线,西接国道205线,省道国道四通八达。镇内村村通公路,社通公路率达到90%。以涪江河为主的水路上通绵阳,下达合川、北碚、重庆。

历史沿革

1701年重建庙宇,装修帝像,兴建场镇。因镇内有梓潼宫而定名为梓潼镇。1722年,清廷分遂宁县丞驻镇兼盐业批验。民国元年(1912年)为东安县治。1914年为潼南县治。1915年改名城区镇。1915年建城关乡。1953年建城关镇。1981年恢复梓潼镇。2006年改为梓潼街道

发展前景

根据重庆市百个经济强镇发展总体规划,到2015年梓潼街道总量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4万元;二、三产业收入达到1.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比全国提前5年实现小康。未来几年梓潼街道要继续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梓潼”这一主题,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两条主线,抓好非公制经济上台阶、重点建设工程以及党的建设这三大工程,力争到2011年,区域生产总产值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本级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年均增长16%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年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5800元;年均新引进县外资金4000万元以上,外贸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以上;建设潼南经济高地、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的街道,为在潼南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健全,充分发挥效力。现有中学10所、小学63所,幼儿园20余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有体育馆1座,影剧院2座,公园2个。有国家二级医院2家。城镇道路全部硬化。有日供水能力20000吨以上的供水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个,110千伏变电站2个,汽车站4个,航运码头1个。交通运输、通讯信息、市政公用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对外交通

于遂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紧邻渝遂快速铁路,至重庆、成都均只需1小时。南接国道319线,西接国道205线,省道国道四通八达。梓潼街道内村村通公路,社通公路率达到90%。以涪江河为主的水路上通绵阳,下达合川、北碚、重庆。村级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形成了以主干道为依托、以社道路为基础、以高速公路为支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村道路通客车率80%。

自然环境

梓潼街道以丘陵为主,是川中丘陵的一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8℃,年均降水量为980.5毫米,年无霜期为329天。土壤以灰棕紫色土为主。

区位优势

梓潼街道是潼南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潼南县扩大对外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窗口。它是连接川渝两地的黄金通道,龙头带动优势突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地处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域内。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随着涪江南北两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和百镇工程建设的启动,为梓潼街道大力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