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乡地图
安仁乡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
199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6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6元。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种植36914亩和7315亩。1994年后,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部份耕地调整种植经济作物。通过培育"林、竹、烟、菌、菜"和"果、茶、米、畜、禽、渔"等产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33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种植19895亩和11528亩,种植面积分别比1991年减少46%和增加58%。粮食总产6722吨,亩产338公斤;烟叶种植3928亩,产量346吨;果园3796亩,产果1070吨,其中梨2000亩,产量420吨,柑桔650亩,产量160吨;食用菌鲜品产量160吨、干品产量415吨;蔬菜与瓜果种植4410亩,产量5228吨;鱼、虾、蟹、贝类淡水产品产量375吨;牛存栏247头,羊存栏647头,猪存栏4510头;家禽存栏6.81万只。
革命荣誉
安仁人民有光荣革命传统.民国20-23年,泽坊、安仁、洞前、上际、余坑、蜈蚣鼻、半岭、福山、石富、伍宿等地曾建立苏维埃政权.民国35年8-10月,安仁人民协助红军闽北独立师两次伏击并歼灭大刀会.
历史沿革
明代,安仁上都2图辖8村,安仁中都2图辖23村,安仁中都2图辖14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民国23年(1934年),设安泽联保,辖9保,属第三区署.民国28年,改制民生乡,辖9保.民国34年11月至民国38年,辖13保.1950年,境内有安仁、泽坊、伍宿等3个大队,属红旗公社,属第五区.1952年8月,增设福山、元洋、上际乡.1954年12月,增设石富、半岭乡.1955年10月,境内有8个乡.1958年10月,设安仁、泽坊、伍宿等3个大队,属红旗公社.次年9月,增设福山、石富、半岭、上际、大坪等5个大队.1961年10月,安仁公社成立,辖13个大队.1966年后,辖10个大队.1984年9月,改制安仁乡.1990年,辖11个村民委员会、92个村民小组,有2559户、11923人,其中畲、回、苗、满、彝等少数民族人口18人.
地形地貌
乡境内属丘陵地带,有千米以上山峰5座.羊角尖山海拔1423米.莲花山海拔1047米,安仁溪发源于此山.往西南方向流穿7个行政村,至伍宿口汇入安福口溪,沿岸冲击小平原成为乡内主要产粮区.乡所在地年均气温17.4℃,无霜期284天,年降水量1708毫米。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963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85万元,工业总产值13254万元。全乡种植水稻19730亩,其中优质稻种植1.2万亩,大田经济作物3200亩,种植烟叶3408亩,水果产量1065吨,水产品产量380.7吨,肉蛋奶产量950吨;
乡村建设
1991年后,乡政府家属楼、计划生育服务楼、烟草站、土地建设所、财政所、农贸市场、汽车客运站、农民公园、老年人活动室等公共建筑相继新建,总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全乡有11个行政村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1996年,安仁、石富等村建新村部;同年,完成供销社地段淙滨点、淙兴小区和树林坪小区建设;铺设伍宿口至福山村柏油路7.3公里,拓宽安仁村街面。1997年,完成洞前造福工程新村和元洋茶园新村建设。1998年,日产1000吨的水厂建成,可供5000人口饮用。2002年,乡村电网改造完成,生产生活用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100%自然村用上电。2003-2005年,先后完成安仁、福山、洞前、余坑、泽坊、上际、蜈蚣鼻等村共计28.8公里的水泥路面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路。2005年,全乡公路通车总里程77.8公里,乡驻地建成区面积28.7公顷。15年中,全乡共新建住房1262户,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全乡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
乡镇企业
1991年,全乡有企业292家,从业人员1351人,总产值2776万元。同年,引进邵武水泥厂资金300万元,合作开采洞前石灰石矿,年产石灰石矿6.1万吨。1997年后,伍宿线条板厂、安仁竹胶板厂、竹凉席厂等相继兴办;泽坊、洞前、元洋活性炭厂、安仁特制茶厂、清水笋罐头厂、出口小家具厂等先后新建。2001年,成立"安达矿产品经营部",开采横排山及余坑钾长石矿、伍宿与石富茶上岭石英石矿。同年,引进外资500万元,开办安仁吴坊养鳗场220亩,年产鳗400吨。2002年,在上海成立"安仁上海商会"和"营销协会",共有会员52名。2005年,乡内有企业336家,从业人员1188人,总产值13606万元,实现利税593万元。其中产值500-1000万元的企业3家,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生产的线条板、竹胶板、竹凉席、活性炭、清水笋罐头、石灰石、钾长石矿、石英石矿等产品销往省内外,小家具、鳗鱼干等部分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全乡有小水电站7座,装机总容量1380千瓦,年发电量552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