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市镇地图
景市镇相关地区地图:
- 南外镇地图
- 亭子镇地图
- 福善镇地图
- 麻柳镇地图
- 檀木镇地图
- 大树镇地图
- 南岳镇地图
- 万家镇地图
- 景市镇地图
- 百节镇地图
- 赵家镇地图
- 河市镇地图
- 石板镇地图
- 金垭镇地图
- 渡市镇地图
- 管村镇地图
- 石梯镇地图
- 石桥镇地图
- 堡子镇地图
- 江陵镇地图
- 碑庙镇地图
- 大风乡地图
- 江阳乡地图
- 东兴乡地图
- 安仁乡地图
- 葫芦乡地图
- 大滩乡地图
- 花红乡地图
- 黄庭乡地图
- 黄都乡地图
- 平滩乡地图
- 碑高乡地图
- 马家乡地图
- 木子乡地图
- 双庙乡地图
- 斌郎乡地图
- 幺塘乡地图
- 陈家乡地图
- 龙会乡地图
- 罐子乡地图
- 申家乡地图
- 草兴乡地图
- 木头乡地图
- 金檀乡地图
- 大堰乡地图
- 赵固乡地图
- 九岭乡地图
- 桥湾乡地图
- 五四乡地图
- 银铁乡地图
- 沿河乡地图
- 香隆乡地图
- 永进乡地图
- 洛车乡地图
- 道让乡地图
- 虎让乡地图
- 米城乡地图
- 龙滩乡地图
- 梓桐乡地图
- 北山乡地图
- 金石乡地图
- 安云乡地图
- 青宁乡地图
- 檬双乡地图
达县山脉
铁山山岭南北伸延,出露三叠系硅质褐色硬砂岩,石色如铁,故名铁山。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塔峰海拔1063米。主要的山峰有塔峰、大崖角、刀背山、二尖山、仙人帽、小尖山等,峰体陡直,需开辟石梯才能攀沿上顶。会登峰顶,向东俯瞰,百里山川尽收眼底;向西极度目,川中丘陵此起彼伏,延绵千里。水文气候境内主要河流有:州河、巴河。气候特点,夏热多雨,春秋宜人,冬无严寒。年均降水量1170毫米,年均温14.7℃,一月均温3.4℃,七月均温25℃,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历史名人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唐甄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他认为皇帝也是人,没有什么神秘,并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自秦以来”的皇帝都是贼,他们为了夺取皇位常常无故杀人,残害百姓。唐甄愤然地说:“川流溃决,必问为防之人,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至于国破家亡,流毒无穷……,非君其谁乎”(《潜书·远谏》)。唐甄提出了“抑尊”,即限制君权的主张,要求提高大臣的地位,使他们具有同皇帝及其他权贵作斗争的权力,以“攻君之过”,“攻宫闱之过”,“攻帝族、攻后族、攻宠贵”之过,使皇帝有所顾忌。唐甄还发展了产生于先秦的民本思想,强调民是国家的根本,离开了民,便没有国家的政治。他指出,国防靠民来巩固,府库靠民来充实,朝廷靠民来尊崇,官员靠民来养活。君主只有爱护人民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如果无道于民,纵然“九州为宅,九州为防,九山为阻,破之如椎雀卵也”(同前)。他还提出了爱民、保民、富民的具体政策,主张打击贪官污吏,强调“刑先于贵”;呼吁政府帮助农民种值农桑,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针对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唐甄提出贫富要相对平均的主张。他指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潜书·大命》),否则,必然引起社会动乱。唐甄还提倡为民的功利主义,反对理学家们“儒者不计其功”的说法。他认为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定乱、除暴、安百姓。如果儒者不言功,只顾自己,那就同一个匹夫匹妇没有什么区别。唐甄的反君主专制的思想和民本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陈伯钧:陈伯钧1910--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和军事教育家。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六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三团排长、连长,赣西第三游击队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二团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学生总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七师师长,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军团参谋长,第十三师师长,红五军团第九军、四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第二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员副司令员,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热河执行小组代表,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兼东北军政大学上干大队大队长,东北军区第一前方指挥所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王文模:王文模(1911—1995)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达县二区游击大队中队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五团营管理员,团经理处股长。副处长,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管理主任,一一五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前方供给处处长,冀鲁边军区前方供给处处长,后勤部政治委员,渤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黎玉玺:(1914―2003),字薪传,四川达县人,时任参谋总长(1965.6-1967.6)电雷一期海军官校23年班,陆军大学参谋第7期,圆山军官团高级班第2期,高级兵学研究班第2期毕业海军指挥参谋大学第4期及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正规班第2期等院校培训曾任江阴江防部鱼雷快艇艇长,桂林行营江防水雷队长、舰长,任蒋介石侍从海军副官,海防第1舰队参谋长,第21护卫舰队司令官。1949年任“太和”号舰长时,亲自护送蒋由宁波逃台,后历任第2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总部参谋长、副总司令并兼舰队指挥官及海军62特遣部队指挥官,海军总司令(1959.1-1965.1),1963年当选中常委,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1965.2-1965.6),参谋总长(1965.6-1967.6),1967年6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70年任驻土耳其大使。后再任总统府参军长(1973.7-1978)。1973年至1982年任中华民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1978年被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2000年5月获续聘)。1981年起被聘为第十二至十五届中央评议委员。2003年2月19因肺癌引发呼吸衰竭在内湖三军总医院病逝,葬于五指山国军公墓上将二区。
胡华居:胡华居(1914-1979)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红三十一军排长。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大队代政委、冀鲁豫军区第二十团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七军五十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任镇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第八步兵学校政委、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9年4月在济南病逝。
李中权:李中权(1915—)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东游击军大队中队长,大队政治委员,中共绥定道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川西道委组织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中共天全县委书记,金川独立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第二分校大队政治委员,第二分校三团政治委员,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政治委员兼衡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任思忠:任思忠(1918—2004)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达县第二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共青团达县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川陕省少年先锋队指挥部政治教育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战剧社队长,延安烽火剧团政治协理员,延安部队艺术学校政治协理员兼总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承德卫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热河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七十一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张爱萍:张爱萍名端绪,属狗,四川省达县的罗江口镇张家沟。早年在家乡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5年在达县读中学时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年底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任小队长、指导员、大队长,中央苏区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长,主编《闽西青年》,编辑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共青团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训练部部长、参谋长、总队长,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十三团政治委员,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代团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长征中参加抢夺娄山关、攻克遵义城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九旅旅长,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渡江战役。1949年受命组建海军,任华东军区人民海军司令员,次年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指挥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张爱萍将军与夫人李又兰建国后,历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并先后兼任国务院国防工办副主席、国防科委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87年当选为中顾委常委。1995年1月当选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1996年1月出任中国航天基金会名誉会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参与组织领导原子弹、导弹、卫星等研制与试验工作。出版有《张爱萍军事文选》、《神剑之歌》(1992年)、《张爱萍墨迹》(1995年)、《神剑之光》。爱好书法,被誉为“将军书法家”。摄影,抗战时期拍摄的新四军战斗生活照片,已被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照片档案馆列为重要的珍藏品。2003-7-12日,胡锦涛同志与张爱萍同志的亲属握手,表示深切的慰问。长子:张翔。少将军衔。次子:张胜。大校军衔。三子:张品。大校军衔。张爱萍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遗体于12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李天洁:李天洁(1927~1979),女,四川达县人。18岁时因反对包办婚姻离家来成都,不久考入四川大学教育系。在川大学习期间,接近进步组织,常参加学生运动。民国38年(1949)5月,国民党军警在川大搜捕进步学生,在中共地下组织安排下,李疏散离校,先后在双流红石乡、华阳胜利乡农村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同年8月,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协进会。解放后,李在双流县委工作,1950年4月,奉派接收双流县立女子中学,任副校长。男、女中学合并为双流中学后,继任副校长。1956年1月,任双流中学校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双流中学被评为省和全国教育先进单位,李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李受到严重冲击,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蒙受不白之冤。1979年3月1日辞世。同月28日,中共双流县委为她平反昭雪。李天洁热爱教育事业,在学校管理上尤注重环境的美化、绿化。20世纪50年代,学校绿化为温江地区各学校之冠。她办学认真负责,常亲自教课,亲自听课,检查教师备课,鼓励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她工作深入,早晚必到学生寝室查铺,和师生同甘苦。李生活朴素,廉洁奉公,关怀师生疾苦。三年困难时期常把国家给她的特供副食送给年老体弱的教师。李用人唯贤,对优秀教师则尊重备至;对教不好课的则疾言厉色,当着学生面给予责斥。
历史沿革
达县上古属巴地。夏属梁州。商(殷)、周属雍州。春秋、战国属巴国。秦、西汉属巴郡宕渠县。东汉永元年间(89一lO4),析宕渠县东境置宣汉县,以宣扬汉王朝德威故名,隶益州巴郡。建安六年(201),隶巴西郡。建安二十三年,隶宕渠郡。蜀汉建兴五年(227),宣汉县属巴西郡。延熙时(238一257)隶宕渠郡。后,隶巴西郡。西晋武帝时(265一289),宣汉县省。惠帝永熙时(290)复置,隶梁州宕渠郡。成汉宣汉县隶宕渠郡。东晋宣汉县隶宕渠郡。南朝宋永初(420一422),析宕渠郡宣汉县置巴渠郡,领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南朝齐始兴县、宣汉县隶巴渠郡。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置万州,实行“土断”,宣汉县治北迁,隶并州南晋郡。始兴县改石城县(一说大同二年宣汉改石城,一说西魏废帝二年宣汉改石城),隶开巴郡。石城县以治西石城山得名。新置三冈县,隶新安郡,大同中(535一545),置永康县,并置万荣郡,隶万州。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以万州居四达之地,改名为通州。石城县隶通州开巴郡。三冈县隶新宁郡。永康县隶罗州万荣郡。北朝北周保定四年(564),永康县改隶万州万荣郡。隋开皇元年(581),石城县、三冈县隶通州开巴郡,永康县隶万州。开皇二年,省万州,永康县隶清化郡。开皇三年,省蛇龙、新宁县入石城县隶通州。永康县改隶巴州。开皇十八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一说开皇三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一说大业初置遭川县),改永康县为永穆县。大业三年(607),改通州为通川郡,通川县、三冈县隶通川郡。巴州改清化郡,永穆县隶清化郡。唐武德元年(618),通川郡改通州。通川县、三冈县隶通州。武德二年,析通川县东境复置新宁县,析通川县北境置思来县,隶通州。析永穆县北境置恒丰县,析永穆县西境置太平县,隶万州。武德三年,置通州总管府,辖通、万等八州。通川、思来、三冈县隶通州。永穆、恒丰、太平县隶万州。武德七年,改通州总管府为都督府。通州、万州及属县隶通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省思来县入通川县,废万州,撤太平、恒丰县入永穆县,隶通州。贞观五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通川、永穆、三冈县隶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州名。宝历元年(825),废三冈县。大中五年(851),复置,隶通州。五代通川、永穆、三冈县均隶通州。宋乾德三年(965),改通州为达州。通川、永穆、三冈县隶达州。咸平二年(999),永穆县改名永睦县。熙宁六年(1073),省三冈县入通川县。七年,省石鼓县入通川县、永睦县、新宁县。靖康间(1126),州治迁城东50里捍城山。元至元十七年(1280),州治从捍城山复还旧址。至元二十二年,省东乡、巴渠、通明、永睦县,通川县隶达州。明洪武九年(1376),省通川县入达州,降达州为县级州(一说改达州为达县)。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府级州,辖东乡、太平县。清雍正六年(1728),达州升为直隶州,隶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改达州为绥定府,取达州的达字为县名,增设达县为附郭首县。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废府存县,隶川东道。民国3年,改隶东川道。民国6至22年,颜德基、余际唐、刘宝善、刘存厚等军阀先后割据达县,实行防区制,政区制名存实亡。民国24年,达县隶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苏维埃时期1933年10至12月和l934年8月至1935年2月,达县隶绥定道,属川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达县隶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10月,隶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9月,隶四川省达县地区。自然资源
达县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l6.05万千瓦,可开发量5.1万千瓦;已探明矿藏12种,主要矿藏煤、天然气、岩盐储量分别达2.4亿吨、2700亿立方米、2.1万吨,石灰石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特产
达县脐橙:达县脐橙是达县柑桔中的主栽优良品种,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近3000万元。主要分布在赵家、管村、桥湾等30多个乡镇。已形成赵家——马家——百节——南外;石梯——桥湾——管村两大种植产业带。二00四年注册了“达脐”牌达县脐橙商标。达县脐橙从美国、日本引进。树势强或中等,树冠半圆形,果实椭圆形,果大,平均单果重180-350克,果皮深橙色或橙红色,较光滑;脐小、多为闭脐;囊瓣肾形,10-12瓣,果肉脆嫩,多汁化渣,酸甜适中,风味较浓,高糖低酸、香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以上,品质上乘,鲜食极佳,无核。11月中、下旬成熟,较耐贮运。主栽品种有丰脐、纽荷尔、清家、朋娜等。较丰产稳产。盛产期平均亩产1500公斤。龙会红桔四川达县龙会乡的红桔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解放前就由当时的“背儿”挑向汉中(即今天的陕西一带)。历经百年的龙会红桔现早已闻名全国,畅销全国各地。龙会红桔的特点是个大、皮红、肉甜、易保存。藤器:达县是四川藤器主要产地之一。其品种有沙发、躺椅、餐椅、办公椅、圆桌、茶几、屏风等。四川藤器坚固、轻便、美观、耐用是四川藤器的特色。工艺:制作的方法、先用坚实、均匀的白夹竹,根据家具的造型加热骨架。然后,把用水浸泡过的藤条围绕骨架巧妙地进行编结,先拉经线,后编纬线。制作藤椅是用整枝的藤条做背、座,以求结实,用对剖的藤条缠扶手,为了紧密;编结的接头全部藏而不露。手艺高超的巧匠们还能在藤器上编出各种花样,如菊花、花辫子、麻花、铜红、环扣等,配上不需经纬,自行穿编而形成的“结花”,疏密相间,精美别致。此外还有安仁短柚、龙会红桔、麻柳藤编、赵家竹器、虎让盖盖鱼等特产享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