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乡地图
白莲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农业经济:①农业:白莲乡是农业大乡,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5%,农业是该乡支柱产业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年间,全乡上下逐步转变观念,全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重点发展主体农业、精细农业、生态农业、多彩农业,逐步形成了优质粮棉、畜禽、水产、莲籽藕(杂交藕)、瓜类等五大系列区域性的商品基地。全乡优质粮面积达5.5万亩,放养水产面积4200多亩,其中精养鱼塘1000多亩,水生植物1500多亩,改造低水面8500多亩。从1998年以来实施了五站联网工程,使全乡的农业结构有了根本的改变,目前以稻麦为主。由于近年大力推广优质品种,该乡农业品种不断更新,小麦以淮麦为主,水稻以协优为主。因此该乡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4.94万吨,水稻平均亩产600多公斤,最高单产66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40多公斤,最高单产达300公斤。②林业:近年来,白莲乡以退耕还林为契机,狠抓四旁植树,全乡共造林402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49.4公顷,目前,该乡绿化率达14%,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成了该乡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③畜牧业:农民历来重视家畜家禽的饲养。2004年全乡年养牛4500头,养羊3900只,养猪2.8万头,其中30头以上的养猪户达25户;家禽饲养主要是鸡、鸭、鹅,全乡年家禽饲养量达24万只,养鸡大户达12户。④副业:农民利用本地资源除发展养殖业外,拥有豆腐坊56处,小型农副产品加工厂35个,常年向省内外输出劳务人员达0.8万人,劳务输出人员年收入占全乡农民收入的42%。⑤渔业:全乡拥有4500多亩可养水面,有精养鱼塘1000多亩,在水产养殖上,以井庄、窑流、丁堰等三村圩区为主,带动岗区鱼塘养殖业发展。井庄村在“少年圩”内开发水产面积3000多亩,栽种莲籽藕、投放鱼苗、饲养家禽家畜。形成莲鱼畜禽综合养殖、循环利用、立体开发的模式,年产莲籽80吨,鱼306吨,出栏生猪2250多头,白鹅1250只,鸭5360只,藕3150斤,总产值600多万元,创利税20多万元。这里的鲢鱼、黑鱼是全乡名优水产,久负盛名。乡镇企业:①白莲乡珍珠窑厂,是1993年建成的,共20门,日产红砖4万块,产量高、质量好,远销10多个乡镇,年产值300万元。②个私企业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白莲精米加工厂,资产在50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非洲。③商业:原来以供销社为主体的集体商业基本全部解体,现在商业主要以个体为主。全乡共有农贸市场2个(白莲农贸市场、牛集农贸市场),全乡集市交易货物主要是日用品、蔬菜、家电、摩托等。个体服务业96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192人。
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①桥梁:白莲乡由于三面临湖在84年以前,交通非常不便,上世纪90年代在窑湾河上修筑的白莲通往邵岗的焦桥大桥,长15米、宽5米;1994年在县农委、计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修筑了白莲至河口的牛角河大桥,长40米、宽5米;还修筑了西河至河口的双河桥,桥长20米、宽4米。三座大桥的修筑连接了霍邱西部地区,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方便和幸福。白莲距宋店乡张集15里,其中湾区5里,有一道由南往北的河,宽约150米。多年来,两岸人民盼望建桥相连,方便往来。2006年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白张大桥已开工兴建。②道路:1984年以前,白莲乡没有一条像样的路,84年以后,合理利用水毁资金和项目资金,同时自筹了大量资金修筑了白莲至牛集长7.5公里、宽4米的白牛水泥路,白莲至井庄长6公里、宽3.5米的白井水泥路,是一条洪水撤退道路;白莲至丁堰白丁水泥路,长3公里,宽3.5米;2000年修筑了白莲至西河、至五星村的长9公里、宽4米的沙石公路;白莲至七井、白莲至牛角河、牛集至王水圩的全长18公里,宽4米的沙石公路,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乡2004年底拥有中型客车4辆、小型面包车16辆,大中型货车6辆。供电、供水:①供电所建于1996年3月,当时有正式职工4人,农电工24人。2002年实现农网改造,安装节能表6500户,年供电总量350万千瓦时。2004年正式职工6人,农电工21人。②为改善群众饮水卫生,改变长期饮用水质差的小砖井和土井水的习惯,2004年投资30万元,在白莲开发街西头用机械打机电井一口,深约100米,后期开发用水正在进行中。
邮政电信:①邮政所有职工2人,业务正常运转,满足了全乡人民日常生活需要。②电信程控电话机房2处,总装机容量为6500户。
广播、电视:①乡级广播站一个,每天三次按时转播县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同时本乡还开辟了白莲新闻节目和农业专题节目。②电视普及率已达到80%。电视差转站16个,有线电视普及率已达40%。
敬老院:①乡敬老院一处(在珍珠村),居住五包老人13人,全乡建五包之家6处,集中供养老人40人。②村村新建“五包老人新居”17处,房屋170间,居住老人170个,他们都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公墓:为了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打破千年的陈规陋俗,移风易俗树新风,1984年乡政府在丁堰村柿树园村民组,牛角河大桥的西侧建立了全乡公益性公墓一处,也是全县乡镇的先例。柿树园村民组的南面是牛角河,站在河南面往北看,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大岗坡,好像是龙头;坡东西长约100多米呈圆形,坡面北高南低,坡顶到坡底相距约1000多米,在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岗坡好似两只龙爪,远观宛若一条巨龙在河中戏水,历代被视为“风水宝地”。白莲乡公墓占地30多亩,大门朝南,四周有高约一米的水泥栅栏,松柏郁郁葱葱,绿草茵茵,墓碑纵横成行,整齐美观。
教育:1992年撤区并乡后白莲乡成立教育组,全乡共有初级中学两所(白莲初中、牛集初中),小学18所,共有学生6100人,正式教师68人,民师149人,教室400间,其中教学楼一幢24间。小学升学率97%,初中升学率90%。2004年撤消了原教办室体制,成立了中心校,全乡共有中学一所(白莲中心校),职中一所(白莲职中即原牛集初中),小学14所,私立小学1所,电器化标准教学楼1幢。共正式教师198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卫生:乡卫生院1所(白莲卫生院)。村卫生室18所,从业人员42人。
计划生育:计生办一个,职工7人,计生办下设服务所1所,医师2人,计生协会18个,会员1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