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盐城市地图 > 滨海县地图 >
滨海港镇地图
滨海港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沿海开发序幕拉开,港口集镇、农村环境科学规化,推进速度较快,村村通公路,砂石化路面总长达86公里,保证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9%,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正在规划中,低收入农户中已有1125户享受低保补助。镇敬老院建设、服务达一流标准,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文明敬老院”,集中供养148人,占五保户总数的50%。分散居住的老人也落实了管、养责任,确保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人文景观

1、海堤达标工程:海堤因长期受风浪侵蚀,毁损严重,1999年始,各级政府加强海堤治理,兴建50年一遇的海堤达标工程,已投入使用的海堤达标工程宛若铜墙铁壁,固若金汤。2、海堤公园:在黄海岸边,建有数座观潮庭,每当潮汛来临时,游客倚于庭上,遥望奔腾不息的海浪,总会呤诗赋词,托物言志,抒发情感。3、连体鸳鸯白果树:坐落在滨海港镇友谊村境内的连体鸳鸯白果树,有着208年树龄,冠大如盖,枝繁叶茂。4、韬奋希望小学: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早期革命期间,曾在此艰苦奋战,后在著名开明绅士杨芷江的掩护下安全离开。1996年底,原临淮中心小学在上海大众的帮助下,新建教育楼一座,邹韬奋长子邹家华亲笔题词"韬奋希望小学";几年来,该校师生勤勉耕耘,好学上进,多次被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希望小学"。

农业经济

全镇耕地面积0.57万公颂,沿海滩涂、内地废黄海滩地计0.23万公顷,按照稳粮、减棉、增油、扩特经”的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建成了以首乌村为中心的首乌、白术基地,翻身河沿线、废黄海中泓沿线、北八滩渠沿线万亩无公害水稻基地,以友爱村为中心辐射的蚕桑基地。围绕“发展成片造林,完善绿色通道,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的林业生产思路,完成成片造林90公顷,农田林网933公顷,经济林木173.33公顷。科学调整养蚕布局,不断引进蚕桑新品种,提高新技术运行水平,全年饲养蚕种1800张,蚕桑业产值144万元。

工业经济

滨海港镇已由农业财政向工业财政转型,2007年,引进项目7个,投资1.6亿元。截至2007年年底全镇累计引进项目15个,投资总额7.2亿元,创税2491万元。提前完成县下达的财政收入目标,财政贡献比2006年增51%,列县内先进位次。

基础设施

交通:镇内滨港路、5008公路、沿海大通道纵横贯穿全境,规划待建中的疏港二号公路连结204国道与黄海滩涂,北八滩渠、张弓河、废黄河、翻身河构成紧密的水系交通网,水陆交通便捷。教育:镇内有中学2所,小学14所,教职工448人,中级职称110人,在校学生近9012人。几年来,镇内基础教育工作成绩喜人,连创佳绩,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位居全县中上游。卫生、农村改水:镇卫生院在职职工26名,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村级卫生体系已经形成。农村有深水井17口,自来水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80%。

特经作物

何首乌在滨海港镇已有50多年的种植历史,计划经济年代,只是种植少量首乌,加工成首乌粉后,当作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营养品或作为土特产赠送亲朋好友,2000年起,何首乌的种植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被作为地方特色经济来抓,合理规划引导,推行规模化种植,首乌种植面积逐年扩展,已形成以首乌、友谊村为中轴线辐射八个村的“万亩首乌基地”,总面积达700公顷,创历史新高。以首乌村为例,耕地面积336.7公顷,首乌种植就近133.3公顷。2007年全镇有种植大户10余户,年收入近8万元,每公顷收入49500元,2007年以大户作为发起人成立了“何首乌种植协会,一批经纪人应运而生,在全国各地开拓市场,以首乌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盐阜”牌、“果老”牌、“爱生”牌饮品、保健品、化妆品饮誉海内外市场,何首乌成为港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品牌产品之一。白术、丹参、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品种,也是地方名特产,种植面积在200公顷左右,白术年均公顷收入达15万元,丹参年均公顷收入45000元,尤以丹参畅销国内市场和日、韩市场。中药材成为仅次于何首乌的第二大宗特种经济作物品种。

面积人口

该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辖21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22936户,总人口7.3万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12公里,沿海滩涂、内地废黄河滩地计2万余亩,镇区内有小街、临淮、闸口3个主要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