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场乡地图
天场乡相关地区地图:
招商项目
乡工业项目集中区距204国道2公里,位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规划区域内,规划实施面积6平方公里。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已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的“六通”目标,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企业群。
乡镇企业
盐城市雪尔纺织有限公司:建于2002年,位于滨海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区路10号。占地面积39800平方米,以生产高档精梳针织、机织用棉纱、棉线为主的棉纺企业。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拥有国内先进纺纱设备10000绽,主生产车间4600平方米,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专业管理人员20多名,下属天赐达纺织有限公司是专业经营棉纱的销售公司。滨海县长红轴承有限公司:滨海县长红轴承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慈溪市长红轴承厂的下属企业,建于2002年,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有从业人员50人。专业生产孔径3-35的各类微小型深沟球轴承,产品远销欧美地区,被国内外多家厂商指定使用。
农民增收
要富民就必须帮助农民群众走出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天场乡堆堤、水面资源丰富,养鹅业是群众致富的一项传统产业。市财政局通过政策激励、专项奖励、滚动扶持、培植大户等措施,积极鼓励和帮助该乡发展种草养鹅项目。专门投入扶持资金10万元,对全乡养鹅10000只以上的大户每只补贴1元,或提供等价的苗鹅、草种;对养鹅2000只以上的大户奖励1500元,每户提供为期半年的贴息贷款3000元;对养鹅500只以上的大户奖励400元,加快了全乡养鹅项目的规模化。2003年,全乡共养鹅30万只,新增成鹅出栏10万只,增加农民纯收入58万元。天场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产的草莓、马铃薯、西瓜等农产品市场行情好、效益高,2002年起市财政局帮助该乡实施示范园区二期工程,推广草莓套葡萄、马铃薯套西瓜等综合种植模式,带动天场乡农户发展大棚200亩,亩平收入达8000元以上。市财政局每年还帮助天场乡组织开展劳动力培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不少农户取得了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外出挣钱全家脱贫致富的明显成效。
名优产品
山芋粉:天场乡山芋播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山芋(折干)近900吨,年产优质山芋粉200吨,在市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柴帘:天场乡有水面1.5万亩,盛产优质芦苇,柴帘编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乡内杨庄等村为柴帘编织专业村,年产各种规格的柴帘50万条,远销山东等地。水果:天场乡乡农业项目集中区占地600亩,以钢架大棚套种为主,生产的西瓜、草莓、葡萄等农产品畅销县内、外市场。
工业经济
天场乡的工业十分薄弱,富民兴乡的希望和要务在加快工业发展上。市财政局在天场乡工业园区投入资金30万元,修建一条长300余米、宽8米的水泥路,支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驻乡工作队队员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即使在2003年上半年发生“非典”疫情的情况下,也克服困难,先后十余次赴苏南、上海、浙江等地洽谈招商引资项目,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6月招引常州阳光化工集团来天场投资,2003年10月引来浙江客商来天场投资。天场乡进园区企业已达8家,其中投产企业7家。同时,通过思想发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帮助群众认识到勤劳才能致富,“死钱”要变“活钱”用,“借钱盖房”不如“借钱生财”等道理,激发了本土创业发展的热情,涌现了一批地方民营企业主。潘吉岗村于凯成投资兴建的吉岗腊味厂年消化猪肉250吨,实现产值500万元。
人文景观
天赐场。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朝廷征召灶民,建灶刈草,设场煎盐,建天赐场。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年)隶天赐场盐课使,清未建天场镇。因受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影响,已建成为天场中心村。潘岗。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现天场乡潘吉岗村一带与元枢密院判官董搏宵率领的官军激战,百姓箪食壶浆支援义军,致使义军以少胜多,大败官军。天赐场初级小学。1915年开办,校址在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净土庵,后改名为区立第十国校,是全县最早的学校之一。范公堤。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巡盐御使谢正蒙续修范公堤,由今阜宁县向北经现天场乡天沟村至潘吉岗村与沙堤相接,形成挡潮屏障,统称范公堤。清朝中期,堤外滩涂淤展,范公堤逐渐失去挡潮的作用。天赐桥。位于天场乡政府原址,横跨天赐沟,建于清乾隆年间,为民间募捐所建砖木结构桥,是清朝时县境内29座桥梁之一。天赐沟党支部。1930年春,涟水中共组织派黄梦民发展天赐沟的管伯益入党,管伯益又发展管伯宁、惠祖光、刘学荣入党,建立了天赐沟党支部,是县内最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杨庄战斗。1944年12月10日,伪军孙良成部41师及日军一部,由废黄河北开往阜宁,殿后部队800多人当晚驻于现天场乡杨庄村。新四军二十二团和二十四团各一部在潘荡区队的配合下,发起攻击,打死打伤敌军500余人。沈关。位于现天场乡海关村,形成于明朝末年,为防倭寇,派兵设关,后沈姓迁此建庄,得名沈关。天盘。位于现天场乡荡东村,形成于清朝末年,历史上制盐业兴旺,所住各户均以烧盐为业,因煎盐用的器具为盘铁,又称铁盘。盐场东迁后,煎盐器尚存,此地逐称为铁盘庄,后渐以谐音替代,村名为天盘。臧在新。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天场乡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辛亥革命后又积极反对袁世凯复辟行径,不顾军阀“一两皮肉一两金”的重赏通缉,积极联系会党,待机起事,不幸被捕,从容就义。1928年5月21日,国民政府追授中将军衔,在烈士家乡举行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数千人参加葬礼。戴秉义。1918年生于今天场乡秉义村,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任八滩区委代理书记,12月初,遭匪徒偷袭被捕,1941年1月遇害,年仅23岁。现在秉义村建有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