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南州地图 > 惠水县地图 >
长田乡地图
长田乡相关地区地图:

三、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长田乡

简介:长途区号:0818,邮政编码:636250,车牌号码:川S,行政代码:511723(身份证号码前6位),隶属政区:开江县行政级别:乡,长田乡古称长田坝。1901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定名长田乡。1950年置长田乡,1958年改公社,1978年并入回龙公社,1980年复置长田公社,1984年复长田乡。该乡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20公里。1933年,红军入川时,红二十五师一部直指长田朱家坪,占据若问寺。红三十军一部经长田天保寨,到达若问寺会师。辖区,全乡幅员面积25.80平方公里,幅员面积列居全县乡镇之尾。耕地面积971公顷。乡人民政府驻长田街道中段。辖长田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居民小组和庙子岭、长田、白鹤寺、盘石、朱家坪、岩门子等6个村、31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乡有3576户、118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6人。人口列全县乡镇人口的倒数位。
资源:境内属平坝地区,兼有部分浅丘。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花生等。养殖业有猪、牛、羊、兔、禽、鱼等。有煤、铁矿石、锰、石灰石等资源。
建设:1986年前仅有一条长150余米、宽3米的石板街。2000年,扩建旧街,改石板街面为水泥路面,又新建2条水泥铺垫街。到2005年底,街道面积已达0.65平方公里。公共设施齐全,有5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自来水厂、邮电所、公用电话亭、供电所、车站、农村信用合作社。乡内交通畅通,出人方便。全乡安装有程控电话机825部,移动电话机2000部。农业基础设施完备。1986一2005年间,治理、扩修山坪塘58口,新修小型水库1座,提灌站2个,大、小蓄水池325口,有效蓄水量9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66公顷。在刘家包、庙子、舒家沟、长田村实施的川东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修排灌渠9000米,改造中低产田150公顷。在长田村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使山、水、林、田、路综合治埋面积达21公顷。
科教文卫:文教、卫生、广播电视设备完善。1996年前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05年,累计投资500万元,改造危房3705平方米,新建校舍3500平方米。乡内辖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小3所,在校初中生431人,小学生1069人,教职工103人。全乡有线(含光纤)电视用户达1837户。乡有卫生院1个、个体诊所4个,村卫生站6个。改造卫生井525口,改普通厕所为卫生厕所2400间,全乡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要求。
银杏种植基地:该乡是县的银杏种植基地乡。2005年,累计种植银杏树面积133.33公顷,定植银杏树21万株,长势好。播种中药材面积20公顷,优质牧草40公顷,种植油檄揽46.67公顷。建有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场3个,饲养原种三元杂交母猪42头。出栏生猪1.20万头。饲养耕牛500头,肉牛70头,出栏成羊1000只。乡内有煤厂、水泥板预制场、矿石厂、铸造厂、页岩砖厂等10个骨干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工商户达200余家。是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460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763万元,第二产业1058万元,第散产业787万元。粮食总产量4725吨,肉类1450吨,水果27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614元。藤编业,历史悠久,编织户遍及全乡。2002年,成立长田乡奎阎藤编工艺有限公司,编织工艺精细,产品畅销县内外。

基层党建

全乡有党支部7个,其中农村党支部5个,机关支部1个,教育支部1个,党员280名,流动党员12名。农村党员211名。2008年,该乡党委紧紧围绕“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为目标,以抓班子建设,理发展思路,为民办实事为工作出发点,取得了一定成效。
1、加强乡级班子建设:一是加强乡党委班子的建设,使之成为团结奋斗的班子,目前,呈现出战斗力强、团结和谐、务实肯干的领导班子;二是管好干部,带好队伍。将全乡工作分为农业农村、安全生产和后勤保障三个工作组,各工作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到人,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三是实行轮岗锻炼,将各工作组成员在适当的时候互相轮换工作岗位,使每个干部都能接触各项工作,从而丰富其工作经验,达到独挡一面的效果;四是班子成员挂村办实事,两个班子成员挂一个村,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配合村组、包村干部,结合新农村建设,在今年内至少为群众办2件以上实事,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2、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将一批工作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青年选进村支两委班子,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各村根据自身实际,作好本村五年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在年内完成一个主攻课题。

四、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长田乡

长田乡政府驻地长田村,距县城24.5公里,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位于岳池县境东北部,东接鱼峰乡、天平镇,南连顾县镇,西邻东板乡,北傍金城山,耕地579公顷,其中田492公顷,林地592公顷,园地90公顷,2005年末,辖赵伯庙、烂堰、庆余、道庆寺、将军、长田、木鱼井、黑山、红坡梁、顺天寨、朝天寺11个村民委员会,84个村民小组,共2649户,97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人,女4680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青鱼塘水库设左右干渠,灌溉面积2800亩,遭受通乡油路5.3公里,11个村贯通公路,58个社通公路,新修1500平方米政府办公大楼。

所辖村屯

简介:全乡辖长田、桥洞、双庆、龙泉、合兴五个行政村,共38个村民组,47个自然村寨,2454户,10128人。主要居住着汉、布依、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345人,占总人口的62.6%。耕地面积6544亩,其中:田4362亩,土2182亩。山地面积4.7万亩,其中:林地4.3万亩,荒山0.4万亩。
1、长田村:全村辖9个村民组,532户,2197人,其中少数民族905人,占41.2%,土地面积1330亩,其中田902亩,土428亩,省道“101”贯穿境内,是长田工业园区主战场,全村共有党员50名。发展定位:农业富村、工业强村。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餐饮、零售、运输等行业异军突起,群众纷纷进厂就业,直接或间接服务园区人数达1000多人,园区经济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杨梅、樱桃等水果。养殖业方面,主要以养猪为主。
2、桥洞村:全村辖7个村民组,430户,1711人,其中少数民族1164人,占68%,土地面积1104亩,其中田659亩,土445亩,省道“101”贯穿境内,是长田工业园区主战场,全村共有党员30名。发展定位:农业富村、工业强村。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餐饮、零售、运输等行业异军突起,群众纷纷进厂就业,直接或间接服务园区人数达900多人,园区经济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种植业方面,主要以水稻为主,养殖业方面,主要以养猪为主。
3、双庆村:全村辖9个村民组,668户,2800人,其中少数民族1925人,占68.8%,土地面积1688亩,其中田1081亩,土607亩,全村共有党员52名。发展定位:农业富村。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及指导力度,大力发展种养业,经济作物主要有经果林、西瓜、蔬菜、早玉米,养殖业主要以养猪为主。
4、龙泉村:全村辖6个村民组,422户,1758人,其中少数民族1453人,占82.7%,土地面积1180亩,其中田1021亩,土159亩,全村共有党员42名。发展定位:农业富村、旅游兴村。该村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紧紧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已有贵州龙湾生态观光园和贵州隆程工贸有限公司落户该村。农业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经济作物有大棚蔬菜,养殖业主要以养猪为主。
5、合兴村:全村辖7个村民组,402户,1662人,其中少数民族898人,占54%,土地面积1242亩,其中田699亩,土543亩,全村共有党员34名。发展定位:农业富村。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早玉米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猪为主。

二、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长田乡

简介:长田乡位于贵阳市南大门,东邻大坝乡,南连高镇镇,西接长顺县改尧镇,北交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处于惠水县、长顺县、花溪区的交界处,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10公里。地处东经106°40′,北纬26°16′,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213.4㎜。省道101线从北向南穿境而过。距县城17公里、省城贵阳市中心28公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腹地。全乡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乡境内东西各有涟江和蒙江环绕流过,是珠江源头防护林工程实施乡镇,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珠防造林、荒山育林等项目的实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构成了贵阳南部的生态屏障,是天然的大氧吧。长田盛产瓜果,历来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是惠水的煤炭主产区。
地理环境:长田地理环境优越,紧邻贵阳机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产业资源,是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敞开“四大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之一,是州县共建贵州·惠水·长田创新企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大本营。
教育医疗:全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1所,完全小学2所,2个教学点,有教师71人,在校学生1755人,其中初中生657人,小学生1098人。卫生院1所,床位20个,医务人员11名。
建制沿革:1953年置长田乡。1958年撤乡并入惠明公社。1961年析建长田公社。1984年改置长田乡。1991年划原赤土乡部分地入辖。
经济发展:长田乡紧紧围绕“工业建设强乡,产业调整富民”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有豪龙水泥、西电龙腾、好媳妇食品、贵医制药、万盛电缆等50余家企业进驻落户,总投资15亿元以上,形成了食品、制药、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建材、包装、冶金、化工等多门类产业体系强劲发展的格局。2007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18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3960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4227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5335吨,比上年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2916元。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009.5万元,其中国税完成884.2万元,地税完成141.2万元。
名优特产:西瓜:全乡每年西瓜种植面积500余亩,总产量200吨,它以皮薄、肉厚、味鲜深受顾客青睐。梨子:全乡共种植金秋梨200亩,年产量20吨,其肉质细腻,脆甜多汁,外表美观,质佳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