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塘乡地图
羡塘乡相关地区地图:
所辖村屯
(一)、羡塘乡红旗村:红旗村共有3685口人,669户,耕地面积2205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二)、羡塘乡西混村:西混村共有2974口人,627户,耕地面积2221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
(三)、羡塘乡龙虎村:龙虎村共有2688口人,542户,耕地面积1882亩。主导产业:羡塘粉丝、劳务输出
(四)、羡塘乡三合村:三合村共有2130口人,394户,耕地面积1841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
(五)、羡塘乡甲奉村:甲奉村共有2752口人,528户,耕地面积1559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六)、羡塘乡桃源村:桃源村共有796口人,147户,耕地面积926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
(七)、羡塘乡瑶山村:瑶山村共有975口人,207户,耕地面积1344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
(八)、羡塘乡白硐村:白硐村共有1289口人,252户,耕地面积1159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
(九)、羡塘乡洛浩村:洛浩山村共有2420口人,437户,耕地面积1823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
(十)、羡塘乡比纳村:比纳村共有2042口人,413户,耕地面积1900亩。主导产业:劳务输出,
引资源优势
羡塘乡属于惠水南北向褶皱带的断杉裂褶曲区雅水—抵报背斜,出露地层为石炭系,海拔为666——1300米,耕地一般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水源条件较好。1、水资源:羡塘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加之山大林茂,境内有大小河流3条,各种溪沟200多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7315千瓦。羡塘河发源于本县抵季境内,为霸王河一支流,流程约16公里,自然落差122米,羡塘乡绸绢以上河段称三岔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900千瓦。
2、土地资源:全乡总面积166.7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全乡土地总面积249000亩,其中:耕地17588亩,占全乡总面积的13%,耕中稻田面积10101亩,旱地面积7487亩;园地面积2300亩。
3、旅游资料:羡塘乡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素有“小花溪”之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羡塘燕子洞,是目前亚洲白腰雨燕的最大栖息地中心景区为羡塘乡政府驻地东侧2.5公里的群山环抱峡谷间,燕子洞高约150米,宽约40米,深度莫测,洞分上下两层,摆郎河从下层流出,上层为干洞,洞中有洞,洞厅且多,有“仙人洞”、“洞内山”、“石人赶场”等洞景。洞内钟乳、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年年春暖花开,成千上万只燕子栖息在洞内峭壁洞穴之间,早出晚归,行如流云,燕鸣谷座,在燕子洞周围还有骑龙山、犀牛洞、老熊洞等风景。此外有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小木井等旅游景点,有底蕴丰厚的民族风情表演,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乡镇经济
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全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乡村建设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改革进展喜人,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明显标志表现在:劳务输出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乡外出务工总人数为5988人,占全乡总劳动力的52.3%,据调查分析,全乡2007年共创造劳务收入预计达到2100.3万元,人均达到984.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1.3%。
羡塘粉丝特色更加突出。支持羡塘粉丝生产户扩大生产规模,今年成功实现常年生产,产量明显提高,农户经济收明显增加;
畜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一年来,以科学饲养和良种繁殖技术为重点的畜牧科技知识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应用,疫病预防措施得到切实落实,牲畜品种不断优化,畜群结构日趋合理,科学喂养和良种冷配等先进技术得到全面推广。2007年度,全年出栏大牲畜(牛)785头,出栏肉猪9831头,出栏仔猪11253头,出栏家禽29263只,出栏山羊50只,出售水产品(鱼)12.6吨,分别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在建的羡塘汽车站建设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捆梆开发,为进一步扩大城镇和营造商机注入新活力。
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年来,乡党委、政府支持甲奉、三合等村群众维修通村公路达40余公里,极大改善村级道路状况。
财税工作进展顺利。截止12月6日,财政收入完成20.9万元,其中地税完成18.4万元,占建议完成数20元的92%;财政所完成农业两税2.5万元,占任务数2万元的125%,预计本月底可完成地税建议完成数。
旅游资源开发基础工作迈出新步伐。投资25万元的燕子洞景区步道在建设当中,本着“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示范乡建设。
新农村建设面进一步扩大。该乡在红旗村毛栗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向龙虎、桃源等村拓展,龙虎村绸绢自然村寨、桃源村乌木自然村寨道路硬化工程陆续动工实施。
建制沿革
1930年置羡塘、龙虎、怀德3镇及甲凤、贵朝、西孟等乡。1941年置羡塘乡。1953年析设羡塘、绸绢、民主、西混、新安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红旗公社。1963年析建羡塘、新安、西混等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羡塘乡,划原定里乡部分地入辖。名优特产
羡塘粉丝:羡塘粉丝是羡塘乡享有盛名的特产,生产之地位于羡塘乡龙虎村龙虎组和绸绢组,能够生产粉丝达100余户。该产品采用该地布依族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结合当地的水源精制而成,产品以豌豆为原料,从开始到形成豆粉需用的手工程序有十八个,迄今有150多年的历史,实为天然绿色食品,本品柔韧性强,生产出的豆粉营养丰富,呈半透明状,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且有经煮不烂的特点。可用于煮、火锅、素炒、酸汤料等,实为餐桌宴席和馈赠亲友之佳品。羡塘粉丝是羡塘乡特有的食物产品,其品质在惠水及周边县有较高的知名度。经实践,该产品只能在龙虎村才能生产,生产农户曾经将设备搬到贵阳市生产,以减少原料豌豆的运输成本,但没有成功。乡内其他村也试过生产豌豆粉丝,但同样生产不出来。现状:由于当地豆粉加工农户的经济意识、资金短缺等原因,迄今为止,该产品的生产仍停留在农户作坊式、零散加工的阶段,产量非常低。2003年,乡党委、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10000元支持龙虎村龙虎组罗德崇户扩大羡塘粉丝生产规模,恢复生产较快,并进行了包装上市,但产量也只在10吨左右,纯利润仅在2万元左右。产品产量极低,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达不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2007年,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粉丝实现常年生产,产量有较明显增加,但仍供不应求。由于乡财政紧张,政府扶持力度远远满足不了扩大生产的需要,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龙虎粉丝加工规模扩大,就可以以此为龙头带动全乡加工行业的全面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全乡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以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共同脱贫致富的目的。扩大羡塘粉丝的规模生产,是实现该村农户以种、养、加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要渠道。粉丝的加工可带动粉丝原料(豌豆)的规模生产,加工粉丝形成的豆渣可用来饲养生猪,同时解决农村富余劳力的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链接。目前,羡塘粉丝的生产原料主要从贵阳市批发市场购进,产生的运输成本过高,如能在本地生产,则可降低运输成本,纯利就会得到增加。据调查,羡塘粉丝在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销售量在100余吨左右,如果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包装上市,销量就会突破200吨以上,年利润可达40万元以上。同时,用豌豆豆渣喂养生猪可以基本上不再购买猪饲料,目前,出栏每头猪的纯利在90元左右,成本高,利润少。若用豆渣养猪,每头纯利则可达到350元左右,按扩大规模后每年生产豆粉200吨计算,可利用豆渣养猪200头以上,纯利可达到7万元以上。此外,羡塘粉丝的规模生产还可带动豌豆种植2000余亩,加大了全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这样,农户既能从产业结构调整上获得收入,生产农户也可节省豌豆运输成本,因此加大羡塘粉丝的规模生产是实现该村乃至全乡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非常有效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