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镇地图
潮州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状况
潮州地区的耕地面积至民国76年约为19322.81公颂,约占全县的24.6%,其中以米縠作物(占耕地14.6%,占全县26.2%),红豆(占耕地11.2%,占全县29.6%),毛豆(占耕地7.1%,占全县17%),芒果(占耕地6.4%,占全县31.4%),莲雾(占耕地11.8%,占全县27.7%)及槟榔(占耕地8.6%,占全县41.6%)等为主。另外,由历年耕地面积的变迁显示,潮州地区的农作物,逐渐由米縠、大豆、甘藷等粮食作物,转作为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例如香蕉、菠萝、芒果、莲雾、槟榔等;其特性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大量的转作,例如在民国60年代以香蕉、菠萝为主,到70年代转作为红豆、毛豆、莲雾及槟榔;尤其是槟榔,因平均成本低、劳动力需求低,而利润高,近年来有大量转作的趋势。
商业发展
潮州地区的商业及服务业大都集中在潮州镇市区内,且无显著的变化,维持在相近的规模,而商业以一般零售买卖,餐饮为主(1975年有1130家),服务业则以个人服务为主(1975年有273家)。例如1975年时,潮州镇在整个潮州地区的家数及员工数所占比例,商业为59.9%及66.1%,运输仓储业为63.6%及83.5%,金融及工商服务业为63.3%及64%,社会及个人服务业为63.6%及78.3%。若从历年的变迁来看,在民国65~70年是有稍*增加的现象,但到70~75年期间则稍有下降的趋势,例如潮州镇的家数及员工数,商业由65年的1174家、2389人至70年增加为1221家、2586人,但至75年则降为1192家、2234人;服务业由65年的382家、1492人,至70年增加为394家,1633人,但至75年家数虽增加为444家、员工数却降为1208人,其中增加的为金融及工商服务业的企业单位数。
工业发展
潮州地区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在1965~1970年稍有增加的现象,但至1970年以后,家数稍有下降的现象,但员工人数仍有增加,至民国75年底计有矿业5家、员工数29人,制造业279家、员工数4968人,营造业49家,员工数679人,且大部分集中在潮州镇。其中主要为食品制造业(84家),金属制造业(58家),木竹家俱制造业(34家),纺织业(30家)。另外,依75年工商普查数据显示,潮州地区平均每家工厂员工数为17.6人,且有部份委托外包非正式网络的现象(约占14.4%)系属中小规模的加工厂。
气候状况
位于屏东中心点,潮州平野广大,土地肥沃。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全年平均气温摄氏36度,最低摄氏6度,雨量充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摄氏24度,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四季划分不甚显著。雨量年平均约3000公厘。每年五月至八月为雨季,雨量特多,冬季则雨量稀少;风向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全年则以西南风为多,适宜耕作。
交通运输
纵贯铁路亦为联外之主干,南通枋寮,北往屏东、高雄及各大市镇,现有路线宽度约7~12公尺。本镇之大众运输,现由省铁路局、省公路局及屏东汽车客运公司营运。省铁路局设有潮州火车站,为本区居民对外长途交通之主要工具,另有省公路局经营下列路线:1、恒春潮州高雄直达车,每日计有39班次,2、台东潮州高雄直达车及金马车,每日计有19班次。3、往屏东普通车,每日计有65班次,平均每15分钟行驶一班。4、往三地门普通车,每日计有5班次。此外,屏东客运公司主要经营潮州与邻近市乡镇间次要道路之客运业务,目前营运路线计有:1、屏东万丹潮州线,每日计有42班次。2、潮州东港线,每日计有17班次。3、潮州佳佐来义线,每日计有12班次。4、潮州赤山线,每日计有6班次。5、潮州饷潭线,每日计有11班次。6、潮州薪埤线,每日计有7班次。
特色文化
潮州镇公所是社区艺文的推手,对于艺文活动的推广相当尽心,且提倡正当休闲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发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培养社区居民的艺术文化素养,对于社区的贡献不遗余力,并不定期的举办活动。掌中戏表演及亲子体验营:藉欣赏及体验推展掌中艺文,皮影戏偶展:大陆传统与现代皮影戏偶展,皮影戏:陕西皮影戏表演,镇民讲座: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办理知性、艺文等讲座,音乐飨宴:藉音乐欣赏提供休闲、净化人心,皮影戏联合表演:大陆唐山与台湾潮州联合表演,书法比赛暨展览:结合展览与比赛提升文化气息,音乐歌舞剧:邀请音乐歌剧团寓教于乐,动静皆美掌中情:掌中戏艺术品展,欢庆中国节:邀请民俗舞蹈团表演
地方特产
冷热冰椰子槟榔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