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州乡地图
满州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发展
满州乡的历史发展的追溯至明朝以前,这里是排湾族的狩猎和聚落的所在,由于排湾族在此狩猎大量的动物,残馀的食物残渣随处丢置,因此这里都是动物尸体所产生的臭气,在排湾族语中臭气音为Manutsuru,逐渐来到此地开垦的汉人由于Manutsuru音近于台语的『蚊蟀』(báng-sut),便称此地为蚊蟀埔;1895年甲午战争台湾割让给日本,1920年台湾总督府调整全台行政区域,由于蚊蟀一词近于日语的『满州』(manshū),便将此地更名设立满州庄隶属于高雄州恒春郡管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后改隶为高雄县满州乡,1950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改隶为屏东县满州乡,并下辖满州、永靖、港口、里德、响林、长乐、九棚和港仔等8村至今。追根溯源:「满州」名词之由来,系来自三种不同语言之同音而得名,「满州」系日语音,因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后,日本依马关条约统治台湾,在大正九年日人将台语所称呼之「蚊蟀」译成为日语音「满州」又「蚊蟀」者出自同音之蕃语「ㄇㄤㄕㄨ」而译得,按蕃语之「ㄇㄤㄕㄨ」其意义则指臭气,查「ㄇㄤㄕㄨ」「蚊蟀」「满州」系指满州村,则满州村往昔原属林木苍郁之森林地带,为飞禽走兽栖息之地,亦即最好之猎场,每出猎,猎物丰多食不完,时而无盐,乃将猎获物在现地宰割各选上肉带回,余即弃置现场,任其腐娥造成经常有臭气云云。本乡昔系一片密林地带,为排港族所蟠踞,在社设于满州山(现里德村)山腰处,传说当时排湾族势力强盛,酋长「琢其琢」执掌南蕃十八社总头目,各社例年来此朝贡,以狩猎为主,性凶悍,持有排除异族歧见,纷争时有所闻。
名称由来:「满州」名称的由来是来自三种不同语言的声调而得名;日治时代日语是沿用台语「蚊蟀」而来,而「蚊蟀」是出自蕃语「ㄇㄤ」而得,按「ㄇㄤ」的意思是臭气,因以前蕃人狩猎为生,不善于理财,环境不好所致。据日治时代文献记载,于1736年有粤人「王成古」者,只身冒险通蕃,并和蕃女联姻定居于满州,开汉人迁移之始,后来更有「福佬」、「客家」各族群相继前来与蕃人杂居通婚,从此与蕃人共拓荒芜,并授与农技,大兴土木,人口与日俱增,环境亦随之改善。本乡于昭和十二年置满州庄役场,二战后一九四六年改设满州乡。隶属高雄州,一九五O年行政区划分始改为屏东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