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镇地图
大观镇相关地区地图:
二、自然资源
大观镇地貌是四面环山的小型盆地,由中心向四面是平坝、浅丘、深丘,由低到高。海拔254——544米,境内有八角村至黄沙镇的小溪河流入黄沙河及八角村至富顺县安溪镇的小溪河流入沱江。处“百里冲”中部,马耳湖中型水库灌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072毫米,无霜期长达348天。大观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九个村分布在四川驰名的百里冲粮食高产基地,境内有储水量达1700多万方的中型水库马耳湖,大部分地区可直流灌溉,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豆类、油料作物等;已初步形成水果、畜牧、蚕桑、林业、水产、蔬菜六大生产基地。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灰石、铝、钒、石英沙、磷矿石,储量极大,并勘探出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大观镇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境内有2667多公顷森林,森林覆盖率为33.8%,有省级森林公园——云台旅游风景区。是人们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一、基本情况
1、镇情,大观镇位于梁平县东南边陲,北距县城33公里,西北与本县蟠龙镇、铁门乡接壤,其他三方被忠县的石黄、太来、金鸡三镇包围。全镇辖8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75亩,人口两万余。2、地理特征,大观镇西北横亘着一座与梁平东山平行,绵延30多里的外山,海拔700米左右。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属盆地气候,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全年平均气温为17.3℃,最高气温不超过40℃,最低气温0℃,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无霜期长。土壤以黄泥、沙壤土、冲积土、红棕紫色土为主,呈中性至微酸性,土质肥沃。主产稻谷、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和柚子、桃李、油桐等经济作物。3、自然资源丰富,大观镇拥有耕地面积16023亩,其中田9784.5亩,土6238.5亩,森林面积19200亩,荒山13000亩。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石灰石、钾矿、煤等。水资源丰富,四条河流贯穿境内,有小(二)型水库五座,山坪塘78口。
一、地理位置
大观镇位于南溪县城北部,属宜宾、自贡、泸洲三市“品”字型结构腹心地带。镇政府驻地大观场镇。东连富顺县兜山乡和南溪县仙临镇,西邻汪家镇,南接刘家镇、黄沙镇,北靠大坪乡。大观镇是成都到川西南进入宜宾的第一镇,是宜宾市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物资交易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全镇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658亩。1992年8月撤区并乡建立大观镇至今,镇辖区内有20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151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组,3个场镇。全镇总人口46969人,其中农业人口34313人,非农业人口12656人(含原国营长庆机械厂人口)。镇机关位于大观镇新区,有职工64人,于1996年创建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于2004年又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三、名胜古迹
境内有历史悠久,闻名川南的风景名胜景观——云台山寺。据民国《南溪县志》记载云台山一名兜率寺,在云台山顶。元、明时为云台书院,明进士汪忱;唐佐读书于此,后易为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每年春或逢庙会,宜宾、自贡、泸洲、富顺、隆昌、威远、荣县等地百姓前来朝山拜佛者达上万人数,云台寺内建有大雄殿、正殿、观音殿、普贤殿等,诸殿都有各类古文物。云台山海拔544米,地势高于群山,四周坡陡岩悬,参天古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素有“小峨嵋”之称,属地市级风景旅游区。
三、大有可观的大观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行科教兴镇、兴镇富民的战略,大观镇的各项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四大产业”。白酒产业:力争尽快上瓶装酒面世广大老百姓;高粱产业:完成种植2000亩高粱种植任务,为大观白酒提供原料;青蒿产业:力争完成全镇种植青蒿3000亩;畜禽产业:商品生猪出栏达2万头,山羊出栏1万只,水禽出栏10万只。落实“一培三带”致富工程:即培训一户科技致富领头人,由其带动一项科技致富项目的推广,带动一方群众更新观念,带动一片群众增收致富。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立足镇情,发展特色经济——“大观白酒”。大观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观的招商引资。大观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办法:做到引资一个,留住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注重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大观白酒。”,大观白酒,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大观白酒以高粱、玉米为原料,经过酿酒师精心酿造,煮出的酒纯净清亮,香味浓郁。入口品尝,余味醇爽柔和而独具风味。如今,大观镇白酒厂已成为该镇支柱企业,于2005年荣获“梁平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按照做强重点企业,做优名牌产品的思路,重点扶持大观白酒产业项目建设,走强强联合的路子,让大观白酒上规模、上档次,拓展大市场,促进大发展。——场镇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3月份以来,大观场镇积极开展场镇创卫活动,严格执行“两拆两归一规范”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全年,投入资金2万元,新修了垃圾场1座,临时垃圾场1座,聘请保洁人员2名,场镇宣传达10余次;投资8万元,新装大观场镇路灯30盏,完成街道亮化工程;投资近50万元,占地4亩,新建大观腾飞集贸市场1个,改变了沿街为市,占道经营的习惯,有效改善了场镇居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近年来,全镇先后实现了“村村电”、“村村电话”、“村村加密电视”、“村村水泥路”,极大方便了人民生产生活;有日供水200吨及300吨以上自来水厂二座;全镇已完成农网改造,电力充足。——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在全镇人大观中心小学(附设初中部)、千福小学两所完全小学,4所村校,45个教学班;有教职工99名,在校学生2056人。教学配套设施齐全,老师们发扬大观教育前辈的优良传统,倾心教书育人,教育质量名列全县前列。医疗卫生逐渐完善,镇有卫生院,村有医疗点,能满足人民治病防病的需要。
二、历史沿革
大观镇早期名为观音铺。按老人们常说的“梁山48场”,这里是全县得名最早的6个场镇之一。但大观镇的得名却很迟,是在1940年由大宝乡和观音乡合并为一个镇时才有的,以前名“观音乡”。观音乡之名,又是在600多年前,明代中叶在大观建驿递铺时,因场后的观音岩而取名为观音铺,到清末民初县以下设乡时,则乡以扬名,为观音乡。新中国成立后,大观的沿革变化比较频繁,1992年9月,撤区并镇,大观、千福合并为大观镇,一直保持至今。2003年11月,原18个村,合并为8个村。其具体变化是:原新塘、路河(部分)村两村合并为新路村;原大桥、观岩、滴水、路河(部分)合并为大观村;原安乐、清凉两村合并为安乐村;原梅花、建丰、松榜三村合并为梅花村;原岩井、庙坝两村合并为庙坝村;原大兴、新屋两村合并为大兴村;原桐岩、大坝两村合并为桐岩村;原千福、莲花两村合并为千福村。
四、交通、能源、通信
大观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四通八达,距南溪县城20公里,距宜宾43公里,泸洲76公里,自贡59公里,成都290公里,重庆250公里。国道川云中路和省道宜泸公路呈T字型穿越小城镇而过,两条道路横贯全镇中心地带24公里。现已形成以国道、省道为主要干线的村村通公路的公路网络。大观镇基础设施完善。镇内有2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50000方;开通2000门程控电话;建成光纤电视、光纤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讯覆盖全镇,并已开通了农经网和计算机网络。建有110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