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关乡地图
冷水关乡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全乡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教育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水平明显优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夯实"两基"成果,冷水中心校于2005年跻身重庆市8所"书法特色实验学校"之一,2005年创立了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每年落实代理家长150余人,改造学校危房970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两届乡村文化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届的一致赞誉。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全乡发展光纤广播电视用户610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优惠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稳中有降,较好地实现了人口控制目标。卫生设施不断改善,维修整治了乡卫生院,不断建立和完善村卫生室,基本形成疾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全面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就地治"的医疗保障目标。扶贫济困工作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扶贫、扶智扶本的特点,扶贫济困工作成效显著,完成大小扶贫项目10余个。
辖区人口
全乡辖9个行政村、47个农业社,共有4004户、13396人(其中农业户3667户、12902人),劳动力8188人(其中女3580人),劳动力转移3610人(省外2740人)。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有12个党支部,54个党小组,485名党员,各支部均有活动阵地。
发展历史
1927年冷水关建制设乡,至今有81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前是南、涪两邑共管同一集镇之地,与望州关、碑鸡关共为涪州至南川要津之“三关”,也是历代兵家重地,贺龙部队曾过此关去南腰界。
经济建设
200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28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80万元,农业总产值5600万元。粮食产量达到739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0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70万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20.13万元。全乡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发展势头。
自然地理
全乡东西相距5.5公里,南北相距7.5公里,幅圆面积3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00亩(其中田12800亩,土7000亩),森林面积19696亩,覆盖率达35.12%。海拔高度450米至1050米,政府所在地950米,年平均气温为15.6℃左右,年降雨量在1207毫米,年均日照1400至1800小时,年均无霜期345—352天。地理区位独特,市场繁荣,商贾云集,有规范的集贸市场,2公里的集镇街道安装了路灯,方便街道居民夜间出行。
基础设施
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对南(川)涪(陵)公路冷水段进行了硬化,完成了乡集镇至南(川)涪(陵)公路1.5公里的路面改造硬化工程。建成了农民新村4个,其中茶园新村水、电、路、通讯四通。新建了乡集镇、茶园、平安、高峰等新村的人畜饮水工程。目前已完成了8个村级活动室的建设及9个村的农网改造。场镇实现了水、电、路、光纤、电话五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全乡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