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村乡地图
铁村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铁村乡离城区仅16公里,离水江、北固工业园区10公里左右,是南川城区的最佳辐射区之一。该乡境内有楠竹山森林公园,生态资源好,森林覆盖率近60%,因而常年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08年,该乡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秀美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巧打特色牌,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打好“生态农业牌”。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乡村旅游已渐成热点,到农家采摘桃、梨、西瓜等体验式旅游活动深受游客青睐。为了把亲身体验和参与的体验项目融入乡村旅游之中,该乡从生态农业发展入手,在楠竹山沿线的锅厂、谢坝、杨柳、水鸭等村社,规划发展了4000亩辣椒、1000亩优质果园、8000亩笋竹,而且进行成片种植,打造现代农业展示片,丰富乡村旅游内容。抓好特色景点建设。该乡以“赏花、摘果、垂钓”为主题,以水果、菜园、鱼塘为载体,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果园、菜地等农家资源,按照打造特色农家风情的思路,今年已引进了博赛集团、宏仁医院等企业和10多位业主落户铁村乡,着重对楠竹山森林公园、水鸭凼休闲山庄、宏仁度假村、凤顶山避暑观景台、黑溪河农庄等景点进行打造,并已基本成形。“乡村旅游不但聚集了人气,带活了铁村经济,而且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铁村乡党委书记刘长明告诉记者。目前,该乡已有10多位业主落户,形成了集高科技示范区、生产采摘区、休闲观赏区和生活娱乐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和谐镇村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农村社会“搞经济面向世界,学政策看中央文件,用科技‘换脑子’,用文明育孩子”的文明程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组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备、运输、销售等环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综合服务型的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乡镇工作
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50万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完成16.5万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4357元,比上年净增1070元。生猪2万头,到2011年达到2.5万头;笋竹5500亩,到2011年达到1万亩;无公害蔬菜5000亩,到2011年达到8000亩。亮点工作:一是发展无公害蔬菜5000亩,出栏生猪20023头,新发展笋竹1000亩。二是开工建设通村公路7条,22.61公里,已完成路基整治22.61公里,硬化路面11公里,维护整治社道路40公里。
总体思路:坚持围绕瞄准大都市,大城区,大园区,服务大市场,着力发展城郊型经济,认真打造现代农业展示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乡村休闲旅游线,加工企业发展区,努力推进和谐铁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00万元,财政收入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10元。
重点工作:一是围绕一个长廊,两个场镇,五个景点抓好乡村休闲旅游线。二是新发展生姜1000亩,海椒4000亩,优质果园500亩,笋竹2000亩,建成7000亩的笋竹基地乡。三是抓好隆盛特色集镇建设、双河古场建设、水鸭凼特色民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