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陂镇地图
高陂镇相关地区地图:
高陂镇中小学校
大埔县高陂中学、古埜中学、家炳第二中学、平原中学(家炳第十中学)、高陂镇中心小学、古田小学、赤坑小学、三洲小学、培美小学、埔田小学(古埜田家炳小学)、坪溪小学、古东小学(新生小学)、石宝小学、九龙小学、党溪小学、玉瑚小学、中心幼儿园、浩炜小学、黄坑小学、渡头小学、黄泥凹小学、罗基小学、赤山小学、尧溪小学、陶溪小学、稼社小学、陂村小学、代富小学、桃花小学、大塘坝小学、红星小学、平原小学、五家輋小学、岩霞小学、逆流小学、福员小学。
农业发展
镇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山水资源丰富,出产颇丰。全镇有小(二)型水库9座,蓄水量达140万立方米,可供养殖水面1.67万亩,年出产水产品达32万公斤。山林面积14.5万亩,立竹106.3万根,活立木25.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6%,属万安县重点林区乡,曾获“江西省造林绿化最佳乡”称号。茂密的森林,为许多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最佳场所。近年来,对野猪、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人工饲养、繁殖也已初具规模。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无籽西瓜、柑桔为主,每年可生产水稻650多万公斤、无籽西瓜300多万公斤、柑桔400多万公斤,无籽西瓜的生产在当地小有名气。另据有关部门勘测,全镇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铜、铁等矿产资源,目前尚未开发。
历史沿革
解放前属永和乡,建国后,高陂镇属万安县第三区人民政府管辖,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分设高阳、常胜、先进、新民四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高陂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高陂、谷中两个公社,1966年合并为高陂人民公社,1968年高陂、潞田公社合并为潞田公社,1972年与潞田公社分开,称高陂公社,1984年恢复称乡,1995年1月撤乡改镇,称高陂镇人民政府。1949年三区(系韶口区)主要负责人:王华中、贺传林、刘智、刘明鉴(区委书记);贺传林、刘明鉴、许锦伦(区长);1956年撤区并乡,历任高陂乡党委书记:廖承菁、黄厚智、许国宾、匡翼;乡长:张利云、郭隆祠;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历任公社书记:匡翼、黄厚智、何宝生、张能良;社长:郭隆祠、赵为汉;1961年重设区,区委书记刘家道;区长蔡德芳、曾文益;高陂公社社长张敬禄,谷中公社社长孙魁;1966年撤区并社,历任公社书记张能良、方名洋、胡仁信、萧振秋、巫武发;社长:张敬禄,1967年成立革命委员会,主任方名洋,1968年调整公社规模后,公社主任张学祥,1972年撤销革命委员会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历任主任胡仁信、萧振秋、蒋理洪、刘祥恺;1984年机构改革,实行乡、镇建制,历任书记:邹日坤、萧益香、黄正平、刘闲衷、罗青秋、刘波。历任乡(镇)长:赖克刚、肖益香、陈建生、黄正平、肖世海、罗青秋、涂力、刘波。现任班子主要成员:书记聂春晓,镇长罗飚,班子主要成员:胡勤、邓小文、肖烈平、刘火福、刘水凉、郭路秀、朱挺仰、陈小云、刘龙武。
[行政区域]
高陂镇位于永定县北部,东、北与新罗区相接,西与虎岗乡为邻,南靠坎市镇、堂堡乡,面积11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睦邻村,距县城50公里。辖13个村(居)委会,有134个自然村,295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7个,全镇常住人口4.2万人。
[资源开发]
丰富的矿产资源。属福建省重点矿区之一,煤炭存贮量1.3亿吨,石灰石储量8000多万吨,高岭土、耐火土、硅砂、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都储量大、品位高,正待进一步开发。全镇现有各类煤矿200多个,石灰石、灰粉厂20多家,石场30多个,水泥厂5家,年产煤炭、石灰、水泥分别在80万吨、60万吨、30万吨以上。
区域简介
位于大埔县南部,地处韩江中游,是大埔县地域面积最大的镇(2003年和2004年乡镇合并,古埜镇和平原镇先后并入高陂镇),也是广东省确定的首批重点建设中心镇和陶瓷专业镇。与湖寮镇、百侯镇、枫朗镇、饶平县九村镇、光德镇、桃源镇、丰顺县潭江镇、洲瑞镇、银江镇、大麻镇相接壤。辖:高陂社区、平原村、古埜村、埔田村、古西村、古田村、古东村、坪溪村、银滩村、党溪村、九龙村、培美村、三洲村、赤坑村、三岗村、北坑村、五家畲村、岩霞村、逆流村、福员村、完圳村、代富村、陂村、陂寨村添加、稼社村、陶溪村、尧溪村、赤山村、乌槎村、黄塘村、罗基村、黄泥凹村、黄坑村、渡头村、红星村、桃花村、大塘坝村。全镇总面积309平方公里,下辖36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镇政府驻地石壁潭,距县城直线18公里,公路里程49公里。至2000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为23℃,最低气温-4℃,平均日照数17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