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梅州市地图 > 大埔县地图 >
西河镇地图
西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状况

西河镇系丘陵地带,东、西、南三面环山,东西最大距离1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公里,全镇土地面积367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97公顷。主要山脉有玉皇山、庙子岭、郭家顶、旮旯山、黄崖围、古坪洲、苍龙峡、油篓寨、大劈山。作物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黍子。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地瓜、芝麻、花生、部分蔬菜。全镇植被面积630公顷,覆盖率15%。2002年,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47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镇内有王、翟、李、刘、陈、董、苏、杜等43个姓氏,其中王、李、翟姓较多。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8年2月,建立敦仁、东岭、新庄3个党支部。有党员20余名。1951年3月,共有18个村建立了党支部,任命了支部书记,对外称农会主席。1956年,共有党员41人,其中男35名,女6名。1969年,党员发展到136人。其中机关22人,农村113人。1980年底,共有党员344名。其中男党员312人,女党员32人。党支部21个,1992年,全镇党员总数693人,其中男党员652人,女党员41人。农村设4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8月,成立西河镇老干部党总支,15个村设立党支部。2000年西河镇党校被评为淄博市“红旗党校”。2001年,先后调整为18个村(居)和14各单位企业的党组织。2002年底,全镇党员880人,村级党委1个,村党总支4个,村级党支部13个,企业党支部14个,老干部党总支1个,老干支部15个。

特色产业

西河镇是该市有名的蔬菜区,享有“西河菜”美誉。80年代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就以该镇的黄瓜为母本,培育出新一代的优质抗病毒黄朗土青瓜,现该镇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施科技兴农,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与多家省、市科研单位挂钩。每年推广优质蔬菜品种40-50个,2000年被省里定为“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该镇拥有蔬菜种植面积6245亩,其中3000亩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是省良种示范基地,鱼塘面积2585亩,水利设施齐备,成为韶关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和蔬菜出口基地。该镇还有300亩山蕉甜玉米基地、200亩牛蒡基地、150亩花草基地。在抓“菜篮子”建设,大力发展菜、鱼、畜禽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外资创办了伟年蔬菜有限公司(中港合资)、武江“日丰”(中日合资)蔬菜出口有限公司、沙山水库万头猪场、大村500亩优质鱼综合养殖基地、马屋、田心村的6000亩甜笋竹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每年向日本、港澳等地出口和外销日本大葱、紫苷兰、青紫苏等蔬菜2000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创办了占地150亩的假日休闲项目“农家乐”,到农户家中品尝新鲜瓜果、菜、鱼、禽等。

交通状况

成渝高速路、成南高速公路、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成洛大道、汽车产业大道双龙路及正在修建中的车城大道(成都五环路东段)在辖区内纵横交错,通往各村的村道均已建成水泥路面或钢渣路面,组成了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镇内公共交通发达,219路、858路B、869路、860路、L002路公交车绕境而过,858路A以西河镇为起点站,连接十陵街道、保和街道,开至五桂桥客运站。

自然资源

全镇山地面积20733公顷,有林面积19534公顷,森林覆盖率81.2%,活立木蓄各量68.2万立方米,居全县前列,有杉、松、荷、樟、竹等近300多种林种。全镇有耕地面积1.95万亩,是大埔县粮食主产区,素有“大埔粮仓”之美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西瓜、优质稻、大菜、茶叶、水果、甘蔗、马荠、莲藕等。出产的“西河香米”、“西河腌菜”也远近闻名。目前,已建立了5500亩烤烟生产基地、3000亩西瓜生产基地、2000亩蜜柚基地、5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3000亩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养鱼基地和300亩优质枇杷示范基地,有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猪场1间、年出栏1千头以上的养猪场5间、年出栏百头以上的养猪场20间。镇内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达12000多千瓦,目前全镇有各类型水电站30间,总装机容量达9500千瓦。还有铅锌、瓷土、稀土等地下资源。

悠久历史

西河镇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1958年,在西坡地村北寺山根发掘古窑址1处,经专家鉴定为金元时期青花古瓷窑址,面积为6000平方米。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京剧爱好者颇多,清初就有地方子弟班,名曰:“铜锣会”经常排戏演出,广仁村是区级文化特色京剧村。高跷、芯子、龙灯、舞狮,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代代相继。1956年,建文教科,1978年,改称文化站。1986年4月,中国书画家协会山东分会8位画家光临西河镇河南村作画,1988年10月,西河镇组队参加全市第二届“柳泉杯”农民文艺汇演,自编自演的俚曲《金凤凰》吕剧《三改门楼》获总分第一。1993年8月,全市首届“梦琦”文石展在我镇展出,本镇参展作品600余件,9月15日,应邀参加中国首届名人名家藏石展。1988年,建立镇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文艺团体,节假日排练节目演出,多次参加市、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强村建立文化大院,学校及单位建立图书室、阅览室,文艺团体。1990年3月,原西河职工俱乐部(始建于1952年,淄博矿务局建)经过修复改为西河影剧院,容纳观众600人。1991年,被评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1966年4月,建立广播站,1967年,开始在有条件的村安装有线广播小喇叭。1990年,安装有线电视,1991年3月,建立第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塔。2002年,全镇电视覆盖率达97%以上。接收12套节目,能自办节目。镇内体育活动活跃,1984年5月,举办淄博市五区一县中国象棋比赛,1985年1月,举办淄博市首届桥牌赛,1985年3月,首都22名体育新闻单位记者到河南村采访,题目是《富裕起来的农民》。1985年7月,镇组队参加全省在威海举办的少儿“希望杯”棋类比赛,由8名运动员参赛。1991年10月,全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象棋赛在西河镇河南村举行,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300多人参加。1985年11月16日,举办西河镇河南村“柳泉杯”中国象棋大师、特级大师邀请赛,全国29位象棋大师参赛,其中6名特级大师。1987年7月,承办山东省中国象棋比赛。1988年,成立西河镇“三棋一牌联合社(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桥牌)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比赛活动。1989年,派队员参加全国在河北省承德市举办的桥牌比赛。1990年,组队参加在浙江舟山举办的全国农民中国象棋比赛。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人员6人,7月,成立西河镇医院,卫生人员19人。1960年3月,各生产大队建立保健室,实行合作医疗。1971年3月,西河医院门诊楼竣工使用,卫生人员27人,添置了30毫安x光机1台,万能手术床1台,显微镜1台。1973年4月,成立淄川区人民医院西河镇分院,医务人员30人,1978年8月,建西河医院病房楼400平方米,医务人员42人,1996年,投资50万元建医院门诊楼1200平方米,1997年7月,正式使用,先后购置脑血流机,血流变治疗仪,微机等医疗设施,医务工作人员47名,设病床30张。开设内、外、妇、儿、骨、伤、肛肠、牙科、中医、腰腿疼门诊,设立防疫组、负责全镇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计划免疫及传染病管理等。2002年,中心卫生院1处,村内卫生室17处,医务工作人员80名。

文化教育

西河镇中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丰收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乳风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五桂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冷店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双堰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朱岗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翟岗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胡砦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西河中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西河中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西河小学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道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