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长春市地图 > 农安县地图 >
高家店镇地图
高家店镇相关地区地图:

高家店镇优特产品:

高家店镇,果园较多,果树以葡萄为主,有"葡萄之乡"之称。葡萄专业户200多家,太平岭、九德号村成了葡萄村,全镇每年仅葡萄一项可收入100万元。山楂、草莓、猕猴桃、苹果、大香水梨开始在镇内安家落户。农民科学普及工作成绩显著,有西瓜、葡萄等几个研究会,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1983年末,镇举办大型农业科技展览会,共展出科技成果600件,全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亲笔为展览会题词。1987年,高家店镇农村科技活动成果显著,被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文化部、广播电视部、国家科委、全国科协评为科普先进单位。

党政建设

改革开放30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逐渐形成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维护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执政理念。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发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9.4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约25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2007年,已安排资金1亿元,在中国534个乡镇先行试点。吉林省发挥政府、民营文化企业和农民力量,启动“欢乐庄稼院,文化百村行”活动,多元筹资共建农村文化大院。长春市在“打造欢乐庄稼院”活动中,统一组织送戏下乡演出358场,为农民送各类图书百万多册,送电影1.28万场,建立农家书屋550个、图书馆农村分馆30余个。农民自办秧歌队达1500多个,农民自办文艺团体100多个。农村文化生活活跃起来。

高家店镇乡镇经济:

玉米一、主导产业,高家店镇主导产业种植业主要以玉米为主,播种面积都在8000公顷以上,其次是林果栽培,面积是450公顷,再次是三辣种植,07年面积是110公顷;畜牧业由鸡、牛、猪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肉鸡年出栏量为300万只、蛋鸡存栏量36万只、生猪年出栏量45000头;小型加工业是镇内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其中服装加工业是该镇的朝阳产业正在兴起,已有10个加工业户,拥有缝纫机380台套年加工能力10万件套。二、林果产业,高家店镇是农安县林果生产基地,栽植面积为450公顷,可生产各类水果1600万斤,为了确保林果生产健康发展,以太平岭村为主建立了葡萄生产协会,实现了葡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经验交流等方面一条龙服务。葡萄生产已经成为太平岭村农民的主导产业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单项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高家店镇林果面积正在以每年50公顷的速度递增,在拉长葡萄产业链条上下工夫,在保证每年50公顷发展任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葡萄储藏,实现错季节销售增值,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重点企业

一、吉林省宇辰牧业有限公司概况:吉林省宇辰牧业有限公司属股份制民营企业,始建于2007年,公司地址农安县高家店镇政府后院,是该镇压的龙头企业。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公司现有职工50人,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作为公司技术顾问。固定资产500万元。公司是从事饲料生产、肉鸡发放、肉鸡回收的龙型企业,公司虽然刚刚成立,但是发展的很快,现已月生产销售饲料2000吨,合作养殖户200户,月放养20万只商品肉鸡,公司下设放养部、技术部、营销部、生产部。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是一个中型放养企业,需要大量的玉米、豆及其它农副产品作为饲料,预计年使用玉米10000余吨,豆及其它农副产品5000余吨。这些原料都是直接从周边的农户手中购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带动了周边农业的发展。以一个一批能够养殖2000只肉鸡的农户为例,该建鸡舍一次性投资20000元,按年养殖5批计算,销售收入大致为228000元,平均净收入近30000元,不但就地转化了养殖户家的粮食,而且还转移了家庭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有200余户农民通过与该公司联合饲养肉鸡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吉林省宇辰牧业有限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规划1、建立种鸡养殖基地:投资1000万建立种鸡养殖场,养殖数量将达到10万套,扩大孵化场,为养户提供优质的鸡雏。2、扩大商品肉鸡养殖规模:公司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让农民进入小区养殖。3、建立肉鸡屠宰厂:投资3000万建立肉鸡屠宰厂,年规模达3000万只。

经济发展

服装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发达国家和中国南方一些发达地区劳动力供需矛盾的突出,服装加工业“外厂内移”、“南厂北移”、“城市走向农村”的趋势日渐明显。该镇适时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利用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力推进服装加工业发展。仅半年多时间,就发展20台缝纫机规模的小型加工户8户,到年底可发展到10户,就业人数达到400人,三个加工户工人已领到两个月工资,月工资额均在500元以上,最多的达到850元,加工户也均获得几千元的收入,最高的收入近万元。服装厂老板、加工户和工人积极性高涨,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以县内大服装厂为龙头,各加工户为龙尾,头尾相迎,双赢发展的“朝阳产业”正在该镇悄然崛起。
一、把服装加工业做为工业的主导:
产业来培育,既符合市场规律,更符合农村特别高家店实际发展工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但对于高家店这样远离城市,区位不优,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乡镇来说,培养什么样的工业主导产业,从哪开始切入,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组建后,主要领导先后到北京、沈阳、大连、长春等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对本地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行认真分折,最后把发展服装加工做为工业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其理由有四:一、市场空间大,活源没有问题。中国是一个服装消费和出口大国,特别是民用普通服装需求量更大,南方一些发达地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紧缺,已很少加工民用普通服装,服装加工业南厂北移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本地服装加工老板手头都有一大把订单,苦于加工不出来。二、服装加工技术简单,农民干得来。服装加工对于大多农村妇女来说并不陌生,稍加学习和培训就能干,尤其是高家店职业中学服装专业每年都培养一大批服装加工技术人员,发展服装加工业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人才优势。三、农村妇女期望值不高,工人相对稳定。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用工用时越来越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已婚的妇女离不开家和孩子,外出打工有一定困难,守家在地既使比外出打工少挣点也是认可的。四、投入相对较少,农民干得起。如果以县内较大的服装厂为依托,专门从事来料加工,农民利用自家的房舍,办一个20台缝纫机的小服装厂,一般需投资4—6万元,这对于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来说是投得起的。
引龙头、壮龙尾:
,小农户融入大工厂,在追求双赢目标中实现加快发展万事开头难。为了选好领头雁和带头人,既广泛宣传,积极而为;又坚持标准,打成功率。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制定政策:刺激农民当老板。农户办20台缝纫机规模的服装加工厂设备共需资金4万元(每台缝纫机1600元,20台需3.2万元,外加一台特种机8000元),镇里扶持2万元启动资金,农户出2万元,正式开工前与农户签订合同书,合同中明确规定,两年内工厂继续生产,镇里投资的设备无偿归农户所有,两年内工厂停产镇里收回一半设备,村上负责给农户安电,镇村两级只为农户提供服务,不干涉其经营活动,不参与分红。房舍由农户自行解决,在经营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和人员伤亡与镇村两级无关,开工前农户要向镇里交3000元设备保障金。扶持政策一出,有经营头脑和在技术上有一定基础的农户闻风而动,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
坚持标准:选能人当老板。市场经济呼唤英雄,发展服装业特别是当小老板并非每个农民都干得来,为了在全镇选能人,镇里确定了选人标准,申请农户家中要有一人懂技术,具备一定管理能力;人品好,群众中有威信;有房舍,资金上有配套能力。镇主要领导对每个申请农户都入户进行实地考察,做到宁缺毋滥。
小户攀上大企业:大老板带小老板。小农户只能进行来料加工,不具备设计、裁剪、熨烫能力,要发展就必须与大企业联营,为了吸引县内服装企业来该镇参与服装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登门拜访,表明决心、讲明政策及主要措施,加工户也三番五次到企业行师学艺,荣发服装厂懂事长孙福发、黄龙服装厂厂长王淑梅、荣鑫服装厂厂长朱亚平、长城服装厂陶秀英、吉林省亿达制衣公司(哈拉海)总经理扬海春等老板多次到该镇进行考察,并主动参与带动农户发展,一个公司加农户,大工厂带小农户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并日臻稳固和完善。四、积极争取,保证启动资金及时到位。县政府、民政局、经济局、县服装协会等相关部门都给予很大帮助,特别是广君县长、乔桂芳局长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了把这部分资金花好,在加工户房舍、资金、人员都准备好的基础上,镇主管领导、农户、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到市里购置缝纫机等设备,做到公开透明。
办服装厂成败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在全镇实施培训工程,让每个劳动者先进学校后进工厂做大做强服装产业,需要有一大批热爱服装产业、有技术操作能力的产业工人做支撑。为了营造气氛,培训工人,镇里先后举办了三种类型的服装培训班。一种是大规模的短期班。年初到现在共举办大型服装培训班三次,每次培训班都在400人以上,采取三位一体的讲课形式,镇领导讲政策、讲形势,企业老板讲市场、讲技术,典型户讲做法、讲经验。第二种是小规模的长期班。利用该镇职业中学有服装专业的有利条件,全镇范围内实施了服装培训工程,全年计划免费培训500人,每期40人15天,现已培训300人,由专业技术人员讲技术,并进行实际操作。经培训后这些人大部分到外地打工,一少部分在本地就业。第三种是以会代训培训班。镇党委、政府利用各种会议的机会向镇村组干部宣传服装发展扶持政策,介绍市场情况,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服装发展的良好氛围。虽说该镇发展服装加工业刚刚起步,与大城市及周边的大服装厂相比,区位、资金和技术等条件并不优越,有劳动力充足而且稳定,管理人员少经营成本低,运行机制好群众积极性高等诸多优势,在同行业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也蕴含无限商机和巨大潜力,因此,在该镇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把服装加工业作为工业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到2010年全镇服装加工户要发展到40户,就业人数达到1000人,力争把该镇建成服装加工大镇。该镇的服装产业犹如一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正迎着朝阳茁壮成长,要有园丁的耕耘和呵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地方管理

辖区:大洼子村[DawaziCun]刘家屯村[LiujiatunCun]德胜堂村[DeshengtangCun]三道岗村[SandaokgangCun]高家店村[GaojiadianCun]孙碗铺村[SunwanpuCun]玍家屯村[GajiatunCun]太平岭村[TaipinglingCun]九德号村[JiudehaoCun]田家油坊村[TianjiayoufangCun]永安堡村[Yong'anpuCun]于家围子村[YujiaweiziCun]李树园子村[LishuyuanziCun]下甸子村[XiadianziC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