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安镇地图
开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
开安镇是全省闻名的养猪大镇,年出栏猪30万头,直接转化玉米0.75亿公斤,基本没有余粮。按畜产品市场价格粗略计算,全县仅转化玉米就可实现增值3.62亿元。饲料加工、兽药、兽医业形成产业群和产业链。以中谷、信德、大岭、隆生、正阳、宏远为主的23户饲料加工企业,年产量35万吨。饲料销售网点遍布城乡,40多家域外厂家在农安设立销售处、代办处,全县2000多人从事饲料销售。县内有大型兽药企业两户,兽药销售店100多家。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形成并带动了畜产品加工产业。吉林正业集团投资6亿元,兴建集生猪繁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天歌鹅业集团投资5000万元,去年在小城子建设鹅舍和孵化厂,今年出售鹅雏35万只,9月初,年加工350万只大鹅的屠宰车间和熟食制品车间开始试生产。依托临近的德大、皓月,发展肉鸡和肉牛,年出栏肉鸡5000万只、肉牛30万头。畜牧业还带动了30户小型屠宰加工企业的发展。万金塔乡的7户大型羽绒加工厂,使这里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羽绒销售市场,年成交额达5亿元。不断壮大的经纪人队伍,使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畅通。全县从事畜禽生产、销售、加工的经纪人达2500多人,仅开安镇就有500多名生猪经纪人。全县修建大型畜禽交易市场17处,运输车辆450多台。外地客商纷至沓来,年外销量超过5000万头(只),销售额达35亿元。加速“三农”裂变,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畜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县近17万人转移或参与到畜牧产业中,占劳动力总数的46%。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经测算,农民饲养一头猪获利350元,一头牛获利850元,一只鹅获利30元。万宝村年出栏3万头商品猪,人均收入3000元。全县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0%。税源广进,财政后劲足。畜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税源,每年从畜产品相关的企业中实现税收近千万元。华正食品和天歌鹅业两大龙头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税收2.6亿元,县财政收入将翻一番。形成了绿色牧业和绿色农业的良性循环。通过饲养畜禽积造农家肥,节省化肥投入。全县畜禽一年可积造农家肥1000万立方米,大大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特别是用鸡粪做底肥,比用化肥效果好。今年一立方米鸡粪价格为200元,增肥了地力,发展了绿色农业,减少了农民投入,促进了粮食增产。城市建设,开安镇,几年来,该镇大力发展经济,政府的财力不断增强,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镇96%以上的居民住上了砖瓦结构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了75%以上。同时政府也不断地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逐年完备。有两条高压输电线路从镇内通过,镇内有两个低压变电所,电网遍布村屯,能够满足农业和工业生产用电;中国网通、中国铁通通信网络在镇域全面铺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信号覆盖全镇,信息四通八达;全镇23个村全部建成电话村,有7000户农民安装有线电话。全镇建有联通和移动四座发射塔,信号覆盖全镇,通话上网方便快捷。政府加大了对所辖23个行政村道路的改造,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两年来共完成了村村通水泥路60公里,另外还有省、市、县、乡四级柏油路50公里。现在即使没有通水泥路的村也都通上了砂石路,雨晴即可行车;镇内有中小学26所,两所镇级卫生院,一个新落成的社会福利中心。历史
清代为长春厅恒裕乡下九甲所属,宣统三年(1911)属长春府恒泰乡,1914年属长春区合隆。沦陷时期是长春县的开安村。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为长春县政府所在地。1952年10月9日由长春县划归农安县,1984年11月为建制镇。镇位于县城南30公里,是长白铁路的开安站,图乌公路在镇西2.5公里处通过。镇辖开安、上台子、张马三家、新开河、万宝、石场、西沟、库金堆、山东窝堡、孙家屯、三合、万来12个村。伊通河在镇内流经5个村,新开河村水稻种植面积较多。镇内地下水较丰富,水质好。开安中心卫生院设备比较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成绩显著,1976年到1985年,先后10次接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21个国家的代表团参观考察。镇办职业高中,为全县培养幼师做出较大成绩。一汽大兴机械厂
一汽大兴机械厂,位于农安县开安镇王义经济开发区,占地31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983平方米,总投资960万元,主要为一汽轻型汽车生产消音器、进排气管等配件产品,此项目于1999年7月立项,2000年初正式投产,每年可为一汽生产近70万件产品,年产值2亿元,利润200万元,税金150万元。景财彩叶苗木园
长春市景财彩叶苗木园,占地面积90亩,坐落在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许马村(长春市北30公里处)302国道长春方向右手边,交通便利。彩叶苗木园几年来同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市林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及院校合作。主要以彩叶树的引进、筛选、训化、扩繁为主,现已有训化5年以上的彩叶苗木13个品种:红叶山杏、紫叶海棠、红叶海棠、红叶李、中华金叶榆、金枝垂柳、红稍柳、紫叶稠李、山桃稠李(黄杆)、日本国花-樱花、韩国国花-无穷花、东北红豆杉、花楸库金堆村
走进农安县开安镇库金堆村,就可以感觉到春的气息。该村300多栋蔬菜大棚在大地中白浪翻滚,大棚里黄瓜苗叶上带着水珠,西红柿苗开出了小花,辣椒苗舒展着嫩叶,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库金堆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村。现在,全村共有大棚、温室344栋,总面积达37公顷,共有268户农民搞大棚蔬菜种植,去年仅此一项该村农民就收入400多万元。近年来,该村农民为了提高蔬菜质量,他们种菜时不施化肥,西红柿不抹催熟剂,不用高浓度的农药,主要用农家猪粪做底肥,生产出黄瓜、西红柿、豆角等蔬菜口味纯正,深受用户青睐,产品畅销长春、松原等地的市场。种一个1000平方米的大棚,春天一茬蔬菜可收入1.2万元,秋天一茬还可收入9000元,扣除费用3000元,两茬蔬菜纯收入在1.8万元左右。现在该村有各种机动运输车500多台(辆),摩托车250多辆,90%以上的农民家里安上了固定电话,有的农民还使上了手机,如今,该村农民已是户户有存款,家家住砖房。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实现财政收入529万元,财政税收150万元。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稳步提高:开安镇是农业大镇,玉米面积始终在1.5万公顷左右,玉米总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每年收入在1.35亿元左右。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粮食转化,年可转化玉米10万吨,因养猪多,猪粪下地,减少化肥投入,每公顷减少500元,农民种地成本相对降低,每公顷玉米农民纯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
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经济长足发展:畜牧业是该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畜牧业年收入3.5亿元,占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效益较好,是全省有名的畜牧业大镇。尤其是生猪业更是该镇的优势产业,现在全镇65%的农户养猪,年出栏商品猪在30万头以上,转化玉米1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0%。全镇有可繁母牛2万头,。另外全镇年出栏肉鸡、蛋鸡、大鹅等40万只,牧业小区总数达到9个。
劳务输出经济日益壮大:开安镇共有人口61500人,劳动力23450人,可以说劳动力较多。几年来,经过政府组织,农民参与,外出打工挣钱,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识。2005年开安镇外出打工人员9640人,其中向国外输出96人。农民已经尝到了甜头。
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合隆划归长春市区后,开安镇作为农安县的南大门,是接受长春市辐射最近的乡镇。县委、县政府从打造半小时长春市经济圈长远规划出发,根据开安镇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规划建设开安镇工业集中区。2006年3月13日又经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集中区,可接纳长春市退城进郊的各类企业项目。集中区以开安镇孙家屯村三北路中心,控制面积为7.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43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去年年底前,园区2.3公里的主干道已修完,并有3户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落户园区。以工业集中区为主的工业经济也将发展得越来越快。
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几年来,开安镇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出口菜、大棚蔬菜、瓜菜和其它经济作物收入在1700万元以上。到现在为止,以万宝村为龙头的出口菜生产基地,种植出口菜200余垧,主要种植西兰花、甜豆、荷兰豆等品种,产品由高榕公司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以上台子村为龙头的甜瓜生产基地和以库金堆村为龙头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也在逐渐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