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镇地图
高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概况
高山镇位于茂名市区西南部,毗邻市区,是一个典型城郊结合部,总面积12平方公里,现辖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人。该镇道路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良好,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社会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国地两税收入2169万元,比上年增长4%。2006年,该镇获得“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茂名市人口与计划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镇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国地两税收入2823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克服了多种自然天气灾害的影响,着重抓好抗灾复产工作,农业取得了好收成。实现农业总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5%。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措施,其中种粮补助21.0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7.93万元。我们不断扶持壮大水产、禽畜、蔬菜等农业生产基地,大部分鱼塘在第一轮承包合同期满后能够顺利公开标包,承包金普遍都有较大提高,承包者也加大投入进行改造,提高综合效益。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去年上半年,我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下半年来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出口严重受阻,对塑料玩具企业产生严重影响。我们重点抓好茂名擎海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茂南景安塑胶公司和星海化工厂等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共同应对当前出现的金融危机,渡过难关。尤其是扶持家具制造、小手工制品、石蜡加工品等中小企业行业,面对原材料涨价、出口市道低迷等状况,克服困难,应对危机,稳定生产。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9%。茂南景安塑胶公司在抗击金融风暴中,保持稳定生产,没有出现裁员减产现象,通过抢占出口订单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国际玩具市道低迷中的赢家。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我们抓住承接珠三角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机遇,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服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克服欠缺资金、土地、厂房等困难,扎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办了茂南富华不锈钢制品厂、茂名弘祥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总投资500多万元的文秀恒裕五金公司在去年10月顺利搬入新厂房并开业生产,整个新厂占地4亩,车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继续繁荣第三产业。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和投入方式,搞好家私、建筑建材、副食品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发展,带动仓储、物流、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高山新综合批发市场的经营业户不断增多,计星商贸城经过几年规划设计,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高山房地产开发公司,充分挖掘潜力,配合市政府抓好光华北灯光夜市的搬迁工作,文光小区灯光夜市繁荣,有效地解决了638名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
2009年重点建设的八大民生实事
1、加快推进茂南区技工学校和茂南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名,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9000人。2、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加大对孤、残儿童的帮扶力度,把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家庭纳入低保户,逐步提高五保户的供养标准。3、大力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积极鼓励和发动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生育保险。4、切实抓好山阁、公馆、袂花、金塘、镇盛、鳌头等镇新(扩)建自来水厂项目建设,逐步解决1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5、继续抓好农村水泥硬底化公路建设,修建水泥公路120公里,力争年内全面完成镇通村委会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任务。6、完成公馆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建设,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和袂花、鳌头等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改善群众就医环境。7、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报销限额由去年的3万元提高到5万元,区内报销比例由去年的60%提高到70%。8、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
“都市型”农业发展迅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思维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积极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订单农业。该镇重点抓好章福鸽场和农业生态园培育发展,积极扩大水产、禽畜、蔬菜基地建设,引导农民大种北运菜、玉豆、玉米、花卉、草莓等高值作物,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52元,比上年增长4.8%;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村庄道路硬底化建设加快推进,投入150多万元新建了7公里硬底化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投入50多万元维修建设农村水利设施,缓解农业灌溉难问题,改善了农业生产用水条件;改造黄竹罗六村和章福等村的自来水管网,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全镇1338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267名群众住院受惠,报销金额31.2万元,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镇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卫生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容卫生整洁的祥和环境,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农村教育方面,全镇有初级中学4所,小学24所,在校学生达7108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了“两基”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镇卫生院和23个村级卫生所进行了设施配套改善,村村有医疗合作组织,村民新农合参合率达95%。民生得到切实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33.5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目前,床位105张,入住95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3.1%。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获得长足发展。通过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公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蔚然成风,干群学科技、用科技热情高涨。依法治镇、依法治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依法行政、依法行事已成为干群的自学行动。勤劳、智慧、勇敢的高山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勤劳兴业、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推动着高山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目前,高山镇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今天的高山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明天的高山必将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工业经济走上快车道
该镇注重科学发展,狠抓经济建设,积极扶持、巩固、状大现有工业企业,合理利用开发文岭、文秀等村委会的土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全面促进经济再跃新台阶。2006年,全镇工业企业312间,实现工业产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个体私营企业1022家,实现总产值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000男11457女10543家庭户户数6362家庭户总人口(总)22000家庭户男11457家庭户女105430-14岁(总)39920-14岁男19880-14岁女200415-64岁(总)1608115-64岁男861515-64岁女746665岁及以上(总)192765岁及以上男85465岁及以上女107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