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坊镇地图
红坊镇相关地区地图:
红坊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板子斜村是新罗区红坊镇的一个边远山村,距离镇上还有十七公里的山路。为了让板子斜村民们能够享有医疗保健,从1998年起,红坊卫生院每年都派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这个山村开展医疗服务,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健康水平。像板子斜这样的边远山村,红坊镇还有六、七个,而这种驻村医疗卫生服务,红坊卫生院每年要进行二十多次。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红坊镇党委政府还采取由农民个人出资5元,镇村各出资3元,组成合作医疗基金的办法,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目前,该镇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已达95%,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红坊镇卫生事业的进步,仅仅是近年来这个镇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红坊是新罗区西南部的一个重镇。早在1996年,这里的农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跨进了小康的门槛。温饱无忧后,农民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坊镇党委因势利导,在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同时,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创建活动中,红坊镇党委着力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镇里以农民学校、宣传队、墙报、宣传栏、民间文艺团体等为阵地,采取集中上课、上街宣传、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和科技、法制教育等,帮助农民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中。镇党委还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1997年,红坊镇在全区率先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并以爱国卫生月、争创五星级文明家庭、争当文明村民等活动为载体,把治理“脏乱差”活动延伸入户,在群众当中形成了追求文明、崇尚科学的意识。镇里还加大力度进行农村饮用水、厕所、猪圈、殡葬等改革,到目前,全镇改水率达95%,改厕率达86%,猪圈改造完成90%,火化率达100%,全镇半数以上的村子建设了骨灰存放堂,有效遏制了死人同活人争地的封建陋习。1997年以来,红坊镇为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资金14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该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继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饶才富后,该镇又培育出了全国优秀卫生院长张祥,省劳动模范、种养能手廖艳霞,全市好母亲典型曹萍娥,区五好文明标兵杨玉美等一批先进人物。去年,红坊镇被龙岩市委、市政府授予了“市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红坊镇-沿革
明代属铁石乡表政里黄坊社的船巷、蒋邦、圳背、东埔、南洋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为黄坊社全境。民国18年7月至民国20年2月;民国21年4月至9月,成立黄坊区苏维埃政府,辖黄坑、黄岗、南阳、安康(紫安)、龙溪邦、东阳、东埔、进贝、上洋、下洋乡苏维埃政府。民国22年,属东黄区,辖紫金、黄岗、中原、仙溪4乡。次年属第五区。民国26年3月,属第二区,辖黄岗、紫金、中原、仙游乡联保。次年缩为黄岗、紫金、中溪乡联保。民国30年12月,改设紫岗乡,辖沛国、紫阳、平洋、北洋、坎洋、倒流、南民、南中、南洋、盂民、安康保;中溪乡辖西洋、东埔、荣阳、进贝、东贝、上洋、世兴、田心、下洋、志兴保。民国33年后,合称紫岗乡,辖家阳、田心、上洋、安康、西洋、进贝、东埔、南民、南阳、岩埜(野)、北洋、黄坑、平洋、东阳保、213甲。1949年11月,属东红区,辖紫金、中原、黄岗、奖邦村。次年2月,设红坊区。1955年增设黄民乡,计5乡。1956年初属红湖区,后属附城区。1957年改设红坊乡,辖中原、紫金、黄岗、上洋、田心村。1958年成立红坊公社。1959年初并入东肖公社,设红坊管理区。1960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从城郊公社分出,恢复红坊公社,辖龙星、悠远、下洋、中联、沛国、白杨、平洋、坎洋、倒流、南阳、赤坑、紫安、东联、星联、和合、紫阳、岭背、西洋、东埔、进贝、上洋、田星、联村23生产大队、154生产小队。1984年7月改设红坊乡。1987年,面积92.11平方千米,总人口254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36人,辖18村、200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地南洋坝圩,距市区15千米。1988年改镇。1997年,面积92.3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下洋、田心、上洋、进贝、东埔、东阳、龙溪邦、紫安、南阳、倒流水、赤坑、岭背、北洋、坎洋、平洋、联合、中联、龙星、板子斜19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南阳。红坊镇-经济建设
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红坊镇兴建闽西首家农民公园-浮山公园;设立全市首家农村文化信息网站;率先兴建了垃圾中转场和垃圾填埋场;架设了农村小城镇第一个夜景工程;打开了两条红坊经济发展的交通“瓶劲”--红田公路和红龙公路。一个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雏形。同时,我镇还紧紧抓住龙岩中心城市西移南扩的机遇,充分利用闽西交易城、龙工集团、嘉洁然气公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主动承接龙岩中心城市发展外溢或转移出来的产业,做到引进一个发展一个,办好一个带动一片,努力把红坊建成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强镇。1-9月份,我镇新引进项目11个,其中2个已建成投产,5个正在建设,4个正力理相关手续,这11个项目总投资将超亿元,可以预见,这超亿元的项目投资,必将给红坊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红坊的“二度辉煌”指日可待。红坊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5444男13358女12086家庭户户数6918家庭户总人口(总)23444家庭户男11894家庭户女115500-14岁(总)48080-14岁男24900-14岁女231815-64岁(总)1862515-64岁男1002515-64岁女860065岁及以上(总)201165岁及以上男84365岁及以上女116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528红坊镇-经济发展
经济产值: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0.6400万元(现行价格),其中农业总产值6404万元,企业总产值100015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38%、18.64%、9.89%。在社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产值达6404万元,第二产业产值达5708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达42928万元,分别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的6.02%、53.64%、40.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82元,净增481元,比增9.81%。镇财政收入达1705.81万元,比增26.3%。现有企业:全镇现有企业总数1365个,其中:集体企业42个,联办11个,个体1312个。种植业粮经比例达6.2:3.8,现有养殖专业户486户,其中养猪存栏50头以上有378户,上规模的专业户有86户。(200头以上)禽类专业户50户,养鱼专业户58户。东埔的"生态园"、"新世纪果场"是全区高优农业的典范,南阳和东阳是新罗区莲藕的主产地之一,年种植甜椒上千亩。
集镇建设:红坊镇集镇建设完善,建有3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市场能容纳一万余人,是个具雨天不雨、睛天不晒太阳,具备环境优美和交通便利的新贸易市场,集镇区域内有四条街道:即"人民路、东红路、沿河路、福三路",街道路面宽畅,整洁,沿街店面按骑楼式方案统一规划,街道总长3.2公里,共有600余间店面,街道旁有绿化带,是"草、树、花"容为一体的一个环境优雅和文明卫生绿色新集镇,镇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黄岗水库和新开发"浮山公园。
矿产资源:红坊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耐火矿、粘土等,境内有东埔、上洋、习斜三个工业开发区,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完善,是有识之士投资置业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