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龙岩市地图 > 新罗区地图 >
小池镇地图
小池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背景

小池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古时小池是重要的驿站,三国时曹操麾下大将曹仁曾在这里建有上格城,现仍保留完整的城墙;相传公元735年唐玄宗年间,为给后宫贵妃杨玉环运送广西荔枝,曾走的是这条官道;清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与湘军激战,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池驿之战”。1992年成立新建镇,小池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人口密集、市场繁荣、交通发达的新集镇。1999年被安徽省省政府批准为省级中心镇,被定位为太湖东南部的经济中心,是以发展工业为主导型的工贸结合型的城镇。

行政版图

该镇版图面积1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辖16个居委会、50个村委会:石团湖、新河、水产场、港岸上、新河路、沿江、滨江、清江自由贸易区、虞菜园、普济宫、帅龙凼、中列、五里桥、河桥、新河桥、军列、腊列、杨泗、桥下、长列、泥池、芦段、彭列、顾家、徐桥、素列、杨武、大堰、业庄、冯圈、吕家咀、三列、沙池、新河桥、河桥、五里桥、中列、陈坝、万家、汪列、姚湖、水月庵、虞菜园、北关、涂咀、戴营、普济宫、帅龙凼、农科所、石花屋、杨塘、王世九、板桥畈、马列、朱楼、吕弄、李大墩、王埠、唐司月、刘畈、周廊、杨列、张东垸、廖圩、殷垄。

特色产业

该镇以“采薇香茗”牌茶叶、“天然”牌竹席、小池莲藕为纽带,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经营,提升了当地农副产品的总体竞争力,这三个品牌的特色经济已经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主导产业。该镇以培斜村竹席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引导和发动原有竹凉席生产厂家进行改造,筹资引进竹席更新加工的成套设备,加快了竹门帘席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新增竹门帘席厂家100家,带动编织机300台,扩大竹门帘席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带动近邻乡镇、周边县的竹凉席生产;该镇依托培斜村茶叶产销合作社,以技术入股、合资合作的形式,引进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和市场拓展能力强的茶叶加工企业合作开发,拓展茶叶种植面积,提升加工水平,扩大“采薇香茗”牌茶叶的竞争力;该镇成立小池莲藕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亩产和质量,促进产品外销扩大。

基础设施

该镇建设新的主要街道三条,区间街道两条,总长度3000米,一化三格的标准化街道480米,105国道过境段3500米,路面拓宽到30米,建1000吨自来水厂一座,2300米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开通5000门程控电话,新增居民楼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该镇境内商业、邮电、银行、医院、饭店、集贸市场、通讯、卫生及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该镇已建了政府办公大楼、财政、公安、广播站、水利站、学校、医院门诊楼拔地而起,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村级公路,农民住宅有了很大的改观,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90%的农民吃上了安全卫生水,90%的居民用上液化气,孤寡老人有敬老院,计划生育工作步入良性循环。1999年,该镇被安徽省政府正式列为中心镇。该镇“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学校布局得到调整,中小学危房全面消除,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2002年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全民健身示范乡镇”。

农业经济

该镇以生产粮食为主,同时生产油料、茶叶、蚕桑和食药用菌等经济作物。年产粮食2万吨,“小池大米”被评为全国优质品牌,“松林”牌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识。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同时兼养牛、养、鸡、鸭等家禽家畜,年出栏生猪25000头。

乡镇公益事业

小池镇在教育方面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儿童“四率”均达100%,中考成绩名列全区农村中学前茅;在文化方面进一步发展,村村建立文化宣传站,镇区设立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开通有线闭路电视,积极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卫生事业方面以健康教育为主线,抓好卫生保健工作,扎实开展爱国活动,大力推广农村合作医疗,该镇13个村参与率100%,现有卫生院1所,医生8人,门诊和卫生所13个,乡村医生16人。农村全面进行改水、改厕。同时,大力加强集镇规划和环境绿化建设,社会治安良好,营造了一个生产、生活、旅游的良好环境。

旅游资源

小池镇处在庐山、黄山、九华山、石钟山、鞋山、龙宫洞、五祖寺、四祖寺、挪步园、东坡赤壁、妙乐寺等“五山六景”著名风景名胜中心,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春日,江中帆影点点,东港渔歌唱晚,长堤杨柳青青,枝头百鸟争鸣。夏天,南风煦煦,荷花飘香。秋季,天高气爽,庐山咫尺,夕阳流金,街市繁华。冬季大棚如春菜丰茂,银装素裹观雪景,锣鼓暄天黄梅戏,梅花吐蕊喜报春。置身四季,如入诗情画境,让人留连忘返,引得历代迁客骚人纷游至此,泼洒翰墨,吟诗作赋,争相赞美。梧桐茂处凤凰栖,十里江滩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