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龙岩市地图 > 新罗区地图 >
万安镇地图
万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545男4414女4131家庭户户数2623家庭户总人口(总)8521家庭户男4399家庭户女41220-14岁(总)19470-14岁男9990-14岁女94815-64岁(总)584715-64岁男304915-64岁女279865岁及以上(总)75165岁及以上男36665岁及以上女38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329

第四节教育文化卫生

1991年,镇内有县办初级中学(将乐三中)1所,在校生358名;小学8所,在校生1260名;幼儿园1所10个班,在园幼儿253名;教职工总数124名。1993年,省教委授予万安中心小学省级"农村示范学校"称号。1997年,镇内初等义务教育通过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因生源减少,2003年,良坊村小学停办。同年9月,万安学区更名为万安中心小学。2005年,福匡村小学停办。当年,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364名,教职工37名;小学6所,在校生533名,教职工79名;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9名,教职工8名。1991年,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1名。1995年,高坊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成立。传统文体活动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万安灯会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常年开展。2004年,新建全民建身体育路径场所,内有吊环等体育健身器材20件。2005年,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1名。1991年,镇广播站有工作人员3名。1993年,万安、高坊坊头、寺许等行政村开通闭路电视及调频广播。1994年,闭路电视延伸到自然村,可以收看8套电视节目。1997年,实现村村通闭路电视。2001年,县、镇闭路电视联网,可以收看35套电视节目。2005年,镇广播站有工作人员3名;全镇电视覆盖率95%;固定电话用户1659户,电话入户率66%,移动电话拥有量1600部,拥有率16%;家庭电脑40部。1991年,万安中心卫生院有医护人员13名,床位15张。1995年,新建职工宿舍楼,建筑面积835平方米。1996年,万安中心卫生院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称号。1998年,通过全国一级甲等卫生院评审。2000年,新建职工食堂,建筑面积180平方米。2003年,实施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2005年,万安中心卫生院有医护人员18名,设门诊、内、外、儿、妇产、五官、口腔、中医、骨伤、痔疮、理疗、检验、B超、放射、心电图等科(室)和住院部,有床位20张;村卫生所7个,均达到甲级卫生所标准。

基本概况

万安镇,2001年由原来的左家沟乡、双昌乡和万安镇合并组建。位于洪洞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东与辛村乡为邻,西与左木乡相连,南与龙马乡为界,北与刘家垣镇接壤。全镇辖60个村委会,87个自然村,13713户,62406口人。全系汉族。镇政府驻万安村。1958年公社化时,万安公社包括左家沟公社,1961年冬与左家沟分设,1984年4月改建为镇。这里很早以前就是镇的建制,历史上曾是洪洞县第六区和万安乡政府驻地。该镇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三交河涧河自西流入本镇,向东经辛村乡流入汾河。1958年兴建的七一渠由北而南,纵贯本镇东部,大运高速路由北而南,穿越全境,马(牧)双(昌)公路由东向西进入双昌,洪(洞)三(交河)公路自东向西,沿三交河河谷穿越本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6534公顷,总耕地面积8021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杂粮、薯类和棉花为主。乡镇企业方面,主要企业有洪永冶炼公司、恒富焦化厂、正平饲料有限公司、飞虹涂料公司等企业。文教卫生方面,全镇共有学校75所,有卫生院3所,各村均设有卫生所。

资源分布

该镇交通方便,境内有县道公路7.5公里,村村通公路,社社有机耕道.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储藏量大.凯江河自西向东横贯全镇,河滩面积达3000亩,沙石、石灰石藏量丰富。全镇总人口9416人,2724户。2001年,全镇总人口9416人,2724户。有土地面积575公顷,耕地518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83亩。主要河流1条,凯江河最大,全长20公里。森林面积6060.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年降水量在882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6℃,年均无霜期280天左右。有电灌站27处29台,总装机容量1275千瓦。鲁班水库、团结水库尾水支斗毛渠12Q公里,灌溉面积达7500亩,占耕地面积50%。凯江河流经万安镇14.5公里,凯江之滨有丰富的河沙、石英石、石灰石。已钻出石油气井1口。

沿革

1957年建万安乡,1958年属大百尺公社,1961年析置万安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1997年,面积36.3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东建华、西建华、古灵山、化庄、井家营、李家庄、蔡庄、孟庄、河西村、东辛庄、刘铭庄、黄家庄、崔庄、邱庄14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明代包括九龙乡万安里松洋社的好坑、妙地、陈坑;溪口社的陈家山、黄家岐、坂寮、上村;温潭社的珠坂、纹水溪、产坑、黄坑;涂坑社的芹草洋、上界、中界、下界、三层坑、双涧头、赤竹村、石高山;横坑社的积贯、谢屋、浮竹岭、梅村、岭背;西坑社的西坑源、高桥坑、地村;涂潭社有黄屋岭、大高畲、雪竹凹、岭头等村落。清代为溪口社,清雍正九年(1731)在溪口设县丞署。民国初年改称万安社,曾设县佐衙门。民国21年9~12月,成立万安区苏维埃政府,辖梅村、竹贯、梧宅、鸿家山、横坑、地村(同新)、涂潭、张福岭、小高斜、青草岩、渡头、贝坑等村。民国22年,为万安区,设贝坑、涂潭、松洋、竹贯、溪口、高桥、新地、梧宅、云岗、民主乡。次年为第八区。民国26年3月,改第四区,设溪口,松岗、竹梧、高新、蒲江乡联保、24保、247甲。民国30年12月属第一区(岩东),设溪口镇,辖溪墩、长家、林坑、扁寮、西坑、松洋、好坑、浮竹、梧背、梧寮、三高保;还包括蒲江乡辖涂潭、磜南、背坑、张福、车官、背畲保及梧新乡辖环皮、竹贯、陈中、梅鸿、梧宅、高桥、上珠、上坑、香岭、大地保。民国33年,划溪口镇8保和梧新乡10保。1949年11月,为万安区,辖溪口、两梧、松坑、涂福、高新、车背、竹梧村。1955年高新乡分设同新、高厦二乡(次年合并),增设高城乡。1957年,设溪口、梅村、松洋乡。次年分别设立公社,1959年,三公社并称万安公社。1961年6月,分设溪口公社,辖石家坪、赤高、石城、下畲、浮溪、涂潭、张陈、红光、长星、高坑、下坪坑、新民、红旗、高辉、下林坑、陈洋、上林坟17生产大队、46生产小队;松洋公社辖四村、松洋、四进、好坑、浮竹、五村、西坑7大队、24小队;梅村公社设青草岩、小高畲、大高畲、梅村、环坑、竹贯、华蒙、磜头坑、上珠、上坑、蔡家山、渡头、鸿家山、梧宅、贝坑、南坪、地村、同爱、新村、下坑、营步营21大队、48小队。1965年三公社合并,称万安公社。1984年7月改设万安乡。1987年,面积359.85平方千米,辖20村、105村民小组,总人口132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7人,乡政府驻地溪口圩,距市区82千米。1995年建镇。1997年,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红光、陈洋、高林、西贯、四村、五村、松洋、好坑、同新、高厦、环坑、浮竹、梅村、竹贯、华坑、西源、涂潭、张陈、高池、石城20个村委会。下辖村庄,红光村高林村陈洋村西贯村松洋村好坑村浮竹村四村村五村村高厦村同新村环坑村竹贯村梅村村华坑村西源村张陈村涂潭村石城村高池村

资源开发

万安镇内地上山清水秀,阡陌流金,地下矿产丰富,百宝荟萃。全镇森林面积近47万亩,林木蓄积量280万立方米,毛竹9万亩,年产毛竹60万根,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已探明的矿藏有铁矿、石灰石、硅石、花岗岩、煤矿等。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资源极为丰富。有"绿海明珠"之称的梅花湖,面积7.9平方公里,来自梅花山腹地的三条溪即薄竹溪、麻林溪、梅村溪水量充足。为充分开发丰富的水力资源,以万安溪电厂(装机容量4.5万KW)为依托,大力开发小水电资源,目前环坑二级电站(3×250KW),合溪二级电站(3×250KW),华坑一级电站(3×180KW)已建成投产,全部开发后,全镇装机容量合计7万KW,将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镇村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大念"山、水、田"三字经,做好"山头、水头、旅游"等文章,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该镇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地上山清水秀,阡陌流金,地下矿产丰富,百宝荟萃,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煤、钾长石、铁、锰、硅、高岭土等,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水资源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