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龙岩市地图 > 新罗区地图 >
适中镇地图
适中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2762男24243女18519家庭户户数9262家庭户总人口(总)35138家庭户男17956家庭户女171820-14岁(总)90190-14岁男46370-14岁女438215-64岁(总)3129815-64岁男1854215-64岁女1275665岁及以上(总)244565岁及以上男106465岁及以上女138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718

精神建设

深入持久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举办了“公民道德知识竞赛”。深入开展“春蕾助学”、“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送温暖”、“科技、文化、卫生、法律、道德”五下乡等活动;继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十星级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调整了综治委领导班子,建立了各村综治领导小组,并同各村、各部门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狠狠抓住"严打"这一环节,以打击流氓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为重点,2002年发生刑事案件114起,破77起,破案率67.6%,治安案件172起,查处146起。全年开展矛盾排查25次,受理民间纠纷595起,调解595起,调解率100%;成功583起,成功率98%;防止民转刑案件1件。出动宣传车90多辆次,发放宣传单1500多份,查处了涉及"六合彩"赌博案件25起。

地理位置

适中镇属丘陵山地,系博平岭中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迭抱,中部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40米,集镇所在地平均海拔690米。全镇山脉东有龙伞岽、笔架山、白石岐;北有石宾岐;西北界于东肖之间的岩山头;西连清凉山;中卧元宝山、上方山、龙华山等廿余座山峰重峦叠嶂,上方山南北横卧气势磅礴。境内的主要溪流有:“适中溪”发源于兰田、盂头、中心的石燕坑、蔡坑,流经洋底五大村和下屿、温庄、坂溪与上方山的东来水汇集于下合溪,出南靖县上奎洋小溪口汇入九龙江西溪。“象山溪”发源于丰田后坑、象山银场暗坑,流经丰田、象山、上溪柄、颜中出南靖县和溪镇汇入九龙江西溪。"新祠溪"发源于竹华村,流经颜祠村、霞村,与象山村和盂头陵坑的西来水集合于新祠,出莒舟与三坑村的大洋仔来水汇集于上合溪出曹溪镇流入龙津河奔往九龙江。"营坑溪"发源于城坑,经寒树下出永定县龙潭、抚市、下洋汇入广东的韩江。

名胜古迹

适中是文化之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242座土楼群气势雄伟,堪称中国民居之瑰宝。屹立在白叶村的具有800余年历史的文明塔,被古建筑研究专家路秉杰教授称为"中国第一塔"。与古塔遥遥相对的魁楼,象征适中是人才荟粹的文明之乡。闻名遐迩的"白云钟鼓,长塔薰风:上方睛雪,蔡坑春树;龙埔晓月,虎岭松涛,屏山夕照,柳驷晓烟"等适中八景更是使人们流连忘返。

重要历史文物古迹简介

一、土楼群:适中土楼群被上海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路秉杰教授赞道:这样的建筑堪称民族民居瑰宝,这样的景观,举世无双。一座土楼,就犹如一件精品,一座艺术殿堂,浮现着精湛建筑艺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光华。方型是适中土楼的最在特色。适中土楼群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建筑群,有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方圆混合形四大类。村落中楼楼相套、楼厝相通。或楼包厝、厝包楼;或大楼包小楼,小楼包大楼,楼中有楼,厝中有楼,形如城廓,雄伟壮观。楼厝里低外高,里高外低,错落有致;楼内设厅堂(或学堂)、卧室、仓库、水井、花庭敞轩、酒楼歌榭,一应俱全;天井、门窗、走廊、科学组合。土楼人家居住其中,冬暖夏凉。方楼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在世界居民建筑艺术中是一种独特、神奇的创造。方楼之内,凡壁有画,是木即雕,还有楹联、书法等不少艺术珍品,俯首抬头间都可见及,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瑞云楼"和"善成楼",有如楼中之阁,庄严古朴,典雅堂皇,布局科学,享有"十八厅楼"之美誉;楼内各厅作用各有讲究,处处凝聚首"福佬人"(中原南迁汉人的一支,方言属闽南语系)的文化意识、伦理道德、家法观念等中原中原遗风;乡土气息浓郁的民俗风情,也处处展现出"福佬文化"的风采。适中土楼群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民居建筑的绚丽瑰宝。
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典常楼》:又名瑞云楼,位于适中镇中心村,谢氏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历代均有维修。内包外联式方围土楼,坐北朝南,面阔39.25米,进深64.12米,占地面积2526.71平方米,分前、后主楼二部分。全楼共有祖堂一个,万堂44个,房间126间,现保存完整,是新罗区内现存最华丽完善的方土楼。2006年6月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明塔》:位于仁和村西5公里之龙岩、永定、南靖三县交界山颠,又称长塔或白叶塔。建于南宋代,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9.99平方米,原有13层,现存九层,隔层拱门同位,通高23.26米。八角形,空心瓠木构楼阁式,三合土夯筑。底层内径4.91米,底墙厚1.64米,周长25.73米,门券正中石碑阴刻“文明塔”,是福建罕见的单体土塔。该塔与适中魁楼中轴线相对,不差半厘分毫。2009年1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丞相垒》:在适中倒岭旧319国道班西60米。明万历十年(1582)为纪念文天祥在此设垒驻兵抗元300周年而立。碑高1.95米,宽1.02米,碑文:"皇明大明万历十年风次壬午秋上玄之吉赐谥忠烈故宋少保右丞相相信国公文山文公天祥举义驻师故垒"为阴刻竖写楷体,知县曹胤儒等立。左右有阴刻竖写草体诗词碑,左碑高1.5米,宽0.8米;右碑高1.4米,宽0.69米,为当地文人林希尹等撰写。1982年3月14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古风楼》:在中心村、陈氏民居,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历代均有维修。空井式四层方围土楼,坐东朝西,墙高13.80米。占地面积941.69平方米,粘土夯筑。由于时代历久、外墙风化严重,其保存基本完整。2001年11月20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庆云楼》:在仁和村保太,谢氏民居,建于清康熙十年(1665年),历代均有维修。内包外联式五层方围土楼,坐北朝南,占地1690平方米,粘土夯筑。楼外墙厚1.35米,内墙厚0.75米,楼高17.80米,为区内最高土楼,每层内四周均有回廊相通,有楼梯四部,大小房间90间,2001年11月20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文物古迹
1、《白云堂》:位于适中中学北,为适中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盂兰盆会》陈、林、赖、谢四大姓活动场所。宋绍定年间建,现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修。白云堂坐南朝北,占地1500平方米。分东西峡谷殿,有大小房间12间。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正厅面阔3间,进深3间,草檐歇山顶,招梁木构架,高12米,正脊中有葫芦刹。大门口立石狮1对,右侧墙上有历代损资碑3方,前厅、正厅各有碑文1块,东殿毁于1962年。1985年重修。
2、《魁楼》:位于适中镇中心村,现适中中学校园内。建于宋代,与"白云堂","文明塔"同一年代建筑,现保存完好。1985年重新维修。是适中人为标榜学生弟子考试而晋中举人,进士而象征"魁星"的纪念场所。
3、《谢氏家庙》:位于适中镇保丰村,是适中谢氏第一祖宗祠(又称万公祠)。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二厅二厢房,有大小房间18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大门置于偏东方向,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墙,天井、正厅、天井、后厅。正厅面阔3米,高8米,招梁木构重檐歇山顶。内有题匾"兄弟登科(道光年间),四子登科"等四幅。是适中镇谢氏祭朝拜的活动地方。4、《吴公祠》:位于适中镇老街道,现废。只剩只公碑记名碑一块,现放在老镇政府大院内。吴公像祠记中的吴公守忠是适中的大恩人。当吴公明历十五年(公元1587)到十七年先后不足二年的时间,来龙碉任知县,适中人何以为他树像立祠,记中只言"以候考绩报政称最",但据历史相传,吴公来任时,送往京师的"皇杠",在适中境内被劫,朝廷震怒,欲遣兵剿来适中。适中土绅惶恐,具结申辩,其中言曰:"贼人随抢随散"。状子送到龙岩县吴守忠那里,他思之再三,以为此言不妥,"随抢随散,必须散居附近民间,正合剿灭之理,应改为"随抢随去"。这说明是过路强盗与本地无涉,或关系不大,断无进剿平民之理,才免去一劫而拯救了适中生民,众民念其救命之恩于万历十六年(戊子,公元1588)夏五月,建立像祠,颂其功德。

适中特产

空壳饼:适中的名优特产为空壳饼,又名麻饼。相传它已有500多年历史,长盛不衰。它是由芝麻、面粉、红糖、山桔等为原材料烘烤制作而成,物轻、饼薄、香脆而清甜。每逢结婚、寿诞、生子等欢庆之日,均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