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襄樊市地图 > 襄阳区地图 >
黄龙镇地图
黄龙镇相关地区地图:

水利建设

该镇有两座中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1000多口堰塘,熊河西干渠穿境而过,小淳河自东到西全长25公里,梯级开发后,筑坝建池12处,水资源充沛,养殖水面5000多亩,全镇养鱼水面20亩以上的养殖户达80多家。2007年,该镇成立了水产养殖协会

地区概况

行政区划:
黄龙镇人口:16720人邮编:341504代码:360723106。辖黄龙、大龙、旱田、大合、新村、头塘、叶敦、豪塘、灵潭、长胜等10个村委会。
气候:1、气温:全镇平均气温18-20℃,二月份气温最低平均8-10℃,七至九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8-39℃。2、湿度:平原地区平均相对湿度为60%,一年当中3至4月最大为70%,10至11月最小为40%。3、降雨:全镇年平均降雨量760-1400毫米,一年当中,10月至次年的3月降雨量为20%,4-9月占80%,尤以4-7月最多,占50%,季节分配不均,年度雨量变化较大。
植被:全镇林地面积7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3.12%,全镇山林区有植物资源1000多种,森林资源较丰富,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树、枫树等优势树种,毛竹林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在大龙村,毛竹林是全县重点乡镇之一。
土壤类型:全镇土壤资源分为二个土类:一是红壤土,二是水稻土,水稻土面积11200亩,占耕地面积的78.6%,遍布在平原和低丘陵山谷地区,红壤土面积为56320亩,主要分布在镇内离323国道1-3公里内。
水文:镇内有大小溪河4条,均系章江水系,以纵向为主,分别由东西注入章江,主要河溪有:1、大龙山河溪,由大龙山木梓园入境,流径3个村,全长30多公里,年平均流量4.5M3/秒;2、荆源坑河溪,由广东南雄入境,经叶敦村,全长50多公里,平均流量6.54.5M3/秒;3、壕塘河溪,由广东南雄油山入境,全长70公里,平均流量5.54.5M3/秒;4、大里河溪,由丫山入境,全长20多公里,平均流量24.5M3/秒。境内丫山灵岩寺,始建于南唐,履经兴废。现为赣南最大的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寺宇,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区介绍

黄龙镇位于大余县中部,距县城9公里,323国道和正在兴建的赣韶高速公路、拟建的赣韶铁路、章江河平行穿境而过,国土面积91.9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丫山1112米,最低海拔为大合村145米,全镇主要是以多山和丘陵地貌为主,丘陵面积6.3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69.13平方公里。

农业发展

该镇属丘陵镇,山多岗坡多,农民有种植林果的传统,是全省有名的“冬桃之乡”。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桃致富,2006年,该镇成立了冬桃种植协会,主要采取政府引导,协会协调、能人带动等措施,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冬桃生产。该镇山多坡广,草木资源,农民有养羊的传统习惯。2006年镇政府成立黄山羊养殖协会,指导、协调全镇的养羊生产,并提出了“唱牧羊曲、发黄羊财”的发展口号,号召全镇农民养黄羊,很快形成了满山遍野牧黄羊的喜人景象。为了吸引能人发展地方经济,走农业合作共同致富的路子。2007年9月,由枣阳耿集老板李大林投资,10多户农民参股的食用菌大林合作社应运而生。该基地占地面积168亩,共建大棚150个,总投资60余万元。最高亩产可达450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15000多元,每年可为社会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年纯收入可达90多万元。在食用菌大林合作社的带动下,如今全镇已有20多户农民栽培食用菌,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成为该镇的又一特色产业。

历史沿革

黄龙镇是革命老区,1930年襄阳县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在黄龙荡成立,从这块热土地上,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小小的黄龙荡就有298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开了黄龙人心中的迷雾,富有革命传统的黄龙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终于找准了自己的航向:要想富,先修路,村级公路四通八达;改变集镇旧貌,小城镇一跃为省市名星集镇;林业、畜牧业、多种经营等特色农业独树一帜;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