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镇地图
江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优势
江门镇是四川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8年来,水、电、路、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已建成日供水1000吨的自来水厂和由川南电网直接供电的变电站;已浇铸场镇2公里、新区3公里干道水泥路面,全面开通了宽带光纤电视电话,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信号网络覆盖全镇,镇内教育卫生设施齐全。江门镇具有丰富的竹类资源,现有竹面积8.5万亩,年产元竹6万吨,世界500强企业印尼金光集团投资20个亿的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将落户江门。镇内有各类企业647家,洪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洪都”牌卫生纸占据了川南及重庆大部分市场;江门磕粉厂生产的“清凉洞”牌水磨糯米磕粉畅销成、渝等地;百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江门荤豆花酸菜”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江门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门峡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九鼎山寺庙是闻名西南三省的佛教胜地,还有数十平方公里的活化石桫椤树集中生长区,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与蜀南竹海、兴文石林、叙永丹山、水尾画稿溪、古蔺太平渡等形成半径在100公里以内的联片旅游区。江门镇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便捷。江门镇扼川、滇、黔结合部大通道的咽喉,321国道和大纳公路纵贯全境,是四川出海、云贵入川的便捷通道,还有兴文县至泸州市的公路在此交叉,纳叙铁路江门火车站正在紧张建设,即将建设的川黔高速公路将在江门设立平交口,镇内还有村级公路76条300多公里,有长途中转客运站一个,交通条件极为便利。目前,江门镇已成为南通道上的一方热土,热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种竹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竹类种植面积。要下大力宣传当前省、市、县发展竹产业政策和面临的机遇。在宣传中要给农民算好投入和收益帐。使农民把种好竹作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把农民已经有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为竹产业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原材料基础。解决行车难问题: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用于村级道路的修建和维护。将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建设、以工代赈、林区公路建设、扶贫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综合使用,主要用于道路建设。二是,通过“一事一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集资新修和维护公路。让农民有“要致富、修公路”的深刻认识。多途径尽快解决“行车难”问题。以促进竹产业综合发展。
因地制宜:综合提高竹类单产。竹类生长受限制的因素多,要提高其单产就要在多环节把好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种植前,每年要合理规划栽植面积,规划面积区内农历年前就要做好整地、打窝、备苗工作。有条件的地块要翻犁,便于根系生长。选苗要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产量高的笋材两用竹。为保证质量,竹苗采取统一陪送。密度过大的林区要进行间伐,提高光合作用。二是,种植中,要搞好技术培训。农历年开年后抢抓时机,按要求规范种植,提高成活率。三是,种植后,要适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和补植等管护工作。成林后,按技术规范合理采伐。以提高单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增加产值为目的,提高竹产品深加工水平。在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竹类总产量和紧紧围绕“林(竹)-浆-纸”一体化工程开展工作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引进一批竹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竹编、竹雕、竹地板、竹纤维产品、竹叶提取等竹类深加工企业。提高竹产品产值。
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实际在种植、竹类经营、企业发展等方面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采取鼓励种植、规范竹类经营、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等办法,真正让竹产业发展起来。按规划到2010年,通过努力,使江门镇林竹面积达到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竹产业产值翻一番,达到1亿元以上,农民人平增收3000元以上。逐步实现“生态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确保江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