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彝族乡地图
石坝彝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思路
旅游开发:石坝彝族乡具有悠久的历史。1935年底红军长征过叙永,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在石坝彝族乡过年,并召开了著名的“石厢子”会议。石坝彝族乡山川秀丽,风光迷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招商引资:石坝彝族乡基础设施状况良好,区位优势日趋突出。连接水潦和云南威信、镇雄的公路纵贯全境,石赤公路直通贵州,村社公路的修建,使全乡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已开通,电话用户700户,移动电话用户200户,通讯状况大为改善;电力资源丰富,不仅联通了贵州生机的大网电,乡内还建有小水电站2个。石坝彝族乡已具备了招商引资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业项目:石坝彝族乡重点规划实施的农业项目是:培育“三大产业”即:优质烤烟产业,肉牛为主的畜牧产业,以甜橙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建立"五大基地"即:优质烤烟基地、肉牛基地、甜橙基地、冰脆李基地、魔芋基地。
优惠政策:2008年来,石坝彝族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2008年,一个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辐射云、贵、川三省的边贸小集镇正在形成。开放的石坝彝族乡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期待投资者的到来。热情纯朴的彝乡人民将给您巨大的回报。
村镇建设
叙永石坝彝族乡坛子口人行道整治竣工:叙永石坝坛子口人行道是石坝彝族乡政府驻地万寿场通往赤,水河的唯一便道,便道从万寿场街口下河边经大崖一崖谷而下,途经一地名叫坛子口的人行道。该路狭窄、陡、险,上是悬崖,下是深沟,路面高低不平,人们上下都要用双手攀岩,路象天梯,稍不慎就摔下岩或伤或亡。石坝彝族政府决定整治坝子口长2.5公里的人行道,消除不安全隐患。工程于2008年元月动工,2008年5月份竣工。硬化路面宽0.8米,长2.5公里,其中梯步807.5米,安装钢筋混凝土防护栏346米,总投资11.04万元。2008年6月份叙永县民宗办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进行验收,综合评定为优良工程。该路的整治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政府为我们修好了千百年的老路,走路胆子也大得多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石坝彝族乡齐心协力天堑变通途:2008年,叙永县石坝彝族乡石(坝)—林(场)通村公路经验收合格正式通车。该段公路的通车,结束了石坝彝族乡赤水河边两个自然村与外界交通阻隔的历史,谱写了彝乡天堑变通途的新篇章。石坝彝族乡位于赤水河流域,自然地理将全乡分割为沿赤水河边两个村和高山两个村。赤水河边与高山海拔差距达800多米,通乡公路只穿高山两村而过,仅有一条被称为“岩梯”的陡峭山路连接着河边两村与外界的往来,赤水河边两个村成了交通的死角。交通的阻隔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修通通往河边的公路便成了河边群众的梦想,也成为历届乡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早在1996年,乡党委、政府就对石坝通往河边林场村的公路组织了施工,但由于该公路跨海拔过高、地形险峻、工程艰巨,需大额资金的不断投入,因而工程是干干停停。如今,石坝彝族乡在县委、县政府及县交通局、县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群众踊跃筹资投劳,使这条通村公路终于修通。石(坝)—林(场)公路全长10.8公里,总投资350多万元。该公路的建成通车,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仅外运水果一项就可人均增加收入200元。历史沿革
鸡鸣三省?:毛泽东曾经运筹帷幄、开会过年的地方--红军长征纪念地“鸡鸣三省”石厢子,2008年尚存无数红军标语、遗迹和遗物。“鸡鸣三省”石厢子,位于川南门户叙永县城南79公里处(为今石坝彝族乡政府所在地),濒临有名的赤水河畔,南与贵州毕节县大渡乡毗邻,西与云南威信县水田寨接壤。雄鸡报晓,三省可闻。“鸡鸣三省”的美誉由此而来。石厢子位于赤水河北岸,红军长征时是一个居住着75户人家的村庄,聚居着汉、彝、苗等各族群众400多人。沿着石厢子左侧陡峭的山谷坛子口而下,就是赤水河上游的大渡口。石厢子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地势险要,一块形似箱子的巨石矗立场头,故名石厢子。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元厚场一带一渡赤水,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四川境内。这时,国民党反动派调派重兵阻击中央红军入川,并妄图全歼红军于川黔边境。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在川滇黔广大地区迂回运动,灵活地穿插于敌人重兵包围之中。1935年2月3日(甲戌年腊月三十)拂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纵队从摩尼向石厢子进发,经安基屯、东瓦沟、阿里普,于1935年2月3日下午5点多钟抵达石厢子。当地汉、彝、苗等各族群众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红军。红军总部、电台、没收征发委员会、银行等均驻扎于此。根据军部安排,红军总部驻石厢子万寿宫;毛泽东住在老乡肖有思家里;电台设在老乡刘春和、刘会元、陈文中家里;中华苏维埃银行设在老乡袁继武、彭海家里;没收征发委员会设在老乡王连山家里;苏维埃纸币兑换处设在五圣宫。毛泽东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总喜欢找书找报,以便了解当地历史掌故、诗词歌赋和风土人情等。当时不可能在偏僻的石厢子马上找到报纸和地方史志书籍,于是,毛泽东派人去请了一个熟悉情况的当地“私塾”先生来详细询问情况。
石厢子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负责人召开重要会议,用开会的形式在石厢子过新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石厢子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向各军团发出命令:“我野战军为迅速脱离当前之敌并集结全力行动,特改定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为总的目标。军委纵队明日仍在石厢子不动,准备开水田寨、扎西之间的地域。”石厢子会议从1935年2月3日(甲戌年腊月三十)晚上一直开到1935年2月5日(乙亥年正月初二)凌晨。石厢子会议的议题之一是讨论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议题之二是讨论中央苏区的问题;议题之三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确定由洛甫(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在党内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开心年?:1935年2月4日(乙亥年正月初一),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将没收两大土豪恶霸地主彭正楷、周世成的粮食、衣服等财物分给了汉、彝、苗等各族群众。红军还将团总吴联山家的肥猪宰杀,与当地群众一起聚餐,共度新年,当地群众称与红军一起过了一个“开心年”。同时,红军根据群众要求逮捕并处决了民愤极大的税卡员肖宝之。红军接济穷人,为民除害,此举深得汉、彝,、苗等各族群众的称赞。因此,红军四渡赤水两次往返于“鸡鸣三省”四川一侧,均能顺利通过。1935年2月5日凌晨3时,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向各军团发出“我野战军2008年方针在集中全力于长宁以南及西南地域争取休息进行金沙江之侦察,在渡江不可能时,即留川滇边以机动”的电令。1935年2月5日凌晨6时,石厢子会议结束。这时,石厢子村庄里响起一声鸡鸣。雄鸡报晓,一唱百应,此起彼伏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