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镇地图
摩尼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概况
摩尼镇土地资源丰富,总耕地面积30834亩(其中田面积11342亩,土面积19492亩),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境内的水利工程有容量219万立方米的安基屯水库和容量400万立方米的卫星水库,但因水资源较缺乏加之属喀斯特地貌类型并紧邻赤水河干热河谷地带,现有的水利工程配套的沟渠和山坪塘不足,有效灌面较少,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明显;抗震救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摩尼镇8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承担了桑园机场应急物资转运相关工作。按照工作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分成招募志愿者小分队(由崔艳秋、程勇负责)、物资转运服务小分队(由侯菲、高朝林、冯陈负责)、后勤服务小分队(由王莉、杜建桃负责)、信息报送小分队(由彭燕负责),积极配合抗震救灾指挥部搞好各项工作。2个负责志愿者招募,两人白天到各单位、企业、学校进行宣传动员,晚上到各村(社区)进行招募,每天早出晚归,顾不上吃饭,更没有时间休息,鞋走烂了也来不及换,在48小时内共招募组建了17个抗震救灾服务小分队,其中教师队2个,学生队2个,基干民兵队2个,镇干部队2个,村群众队9个。截至2008年5月20日,共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进行应急物资转运。同时,通过他们的宣传,平均每天至少还有100多名志愿者在机场门口等候通知,甚至连相邻大邑县王泗、新场镇的群众都已知晓,每天自发组织了百余名群众集结机场。通过他们的全面宣传,救灾物资搬运工作的人力后备力量不断壮大,确保了物资的及时装远。物资转运工作是此次任务的重中之重,他们在这近一周的时间里,早出晚归,有时甚至通宵工作,在炎炎烈日下,每个人都顾不上皮肤晒黑,甚至晒脱皮,同来自四面八方的抗震救灾志愿者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坚守自己的岗位。截至20日20时,志愿者们完成了物资装卸达1000多吨,装运物资达114多架次,装卸卡车次数达100多次,确保了救灾物资能够及时运送到灾民手中。此外,志愿者还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后勤保障、秸秆禁烧、信息报送、资金募集等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地理气候
摩尼镇地形高低不一,呈北高南低状,最高海拔为1536.7米,最低海拔850米,光照适宜,四季分明,春秋多绵雨,夏季湿温高,冬季霜雪大,年平均气温12.7℃,全年日照总时数743—1243小时,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50—1050毫米,常有大风、暴雨、冰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现象发生。摩尼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其中农业人口27110人,全镇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其烤烟生产被列为叙永县烤烟生产四个万亩乡镇之一;养殖业主要以猪、牛、羊、家禽为主。乡镇特产
叶耳粑:相传为北宋年间的一位宋姓老人所创,历经各代名家改进始有现代之工艺。叶耳粑制作精细、配料考究,主料以精制糯米细加工,内以多种天然香料配制的甜馅或咸馅,外用柑桔叶包蒸而成,其色呈青黄,滋润清,香爽口,馅多皮薄“三不粘”(不粘牙、不粘筷、不粘碗)。更有“怀远三绝、叶耳粑最绝”的誉称。冻糕:冻糕系怀远民间传统的一种冻馍馍年食改进制作,其原料是以上等大米、糯米、生猪油、蔗糖、芝麻等精制发酵,外用精选的玉米叶包蒸制成。冻糕色呈微黄或纯白,细嫩绵软松泡、油而不腻回味香甜,堪称怀远第二绝。
豆腐帘子:素有“植物蛋白人造鸡肉”之称。以文井江特有的水质培成,为怀远所独产。制作是以优质大豆浸泡磨浆,煮熟后用纱布层层隔离而成(制成后豆腐皮因形似古时窗前所挂竹帘,故名豆腐帘子),再将豆腐皮裹成圆筒状送入发酵室内生霉制成。豆腐帘子表面有一层雪绒似的霉衣,是营养集中区,截面颇似大树的年轮。可用炸、煮、烧、凉拌等多种方法食用,鲜香味美,回味无穷。怀远“三绝”历史悠久,早在三十年代就在成都地区广为流传。82年以来,怀远“三绝”更是受到国内各大媒体的多次全方位报道,怀远“三绝”不仅誉满全国,还吸引了许多知名人士和国外游人前来品尝,并对此赞不绝口。2008年,经“三绝”各业主研制创新,“三绝”食品也可速冻保鲜,包装上市,既可作主餐食用,也可助餐添盘,作为馈赠亲友之佳品。2008年,怀远“三绝”仅怀远境内业主也达到20余家,年产值千余万元,产品不仅遍布全国,还远销美国和东南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