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镇地图
金华镇相关地区地图:
东山打歌
东山打歌流行于剑川东山,为自娱性的白族舞蹈,其动律在腿、脚,动作浑厚朴实,均为全脚掌着地,踏实沉重,一步一顿,踏地而歌,节奏鲜明,风格粗犷大方,富有原始古朴的韵味。剑川文化工作者根据东山打歌改编创作的白族歌舞《肖拉者》,代表白族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56个民族歌舞荟萃的“九州奇葩”晚会演出并获奖。尔后又改编为白族集体舞,在1996年在州庆四十周年时全州推广普及获成功,结束了白族没有集体舞的历史。金华古城每年都要举办二月八太子会。每年的农历二月八这一天在金华古城举行传统白族民俗活动,延续至今已130多年,从丽江、洱源、鹤庆、兰坪四县数万白族群众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自发汇集到古城参加规模宏大的太子游四门盛会。
科教事业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科技兴镇,教育为本,切实巩固“普九”和“两基”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全镇各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从1998年起先后投入7万元改善了清凉小学危房,投入50余万元完成了金华、白果、五星“三校合一”工程,新建教学办公楼1000平方米。全镇有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点校。2005年金华中学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市上验收。
三河白族服饰文化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色彩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人文地理
金华镇山川毓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足迹的剑川“三山”中的“金华山”,有昔日避暑佳景满贤林(现名千狮山),有神化传说的墨斗山,有林木葱翠、花繁草青的景风公园,有养育剑川儿女之摇篮的剑湖湿地保护区。其中的“石将军”、“华顶朝阳”、“东岭夕辉”、“桑岭古木”、“海面渔灯”、“睡佛岩”、“玉皇阁”、“灵宝塔”、“来薰楼”、“关岳庙”等景点,使人遐想万千,游而忘返。满贤林建于明代初期,以其山、石、林、泉、幽、险、奇、绝而闻名,是历代剑川文人墨客聚会吟诗作联之地,1998年起恢复了满贤林殿宇,并开始在景区内新雕形态各异,分别以历代不同风格的石狮子1000多只,同时收集了民间遗存的石狮子200多只,形成了石狮子博览园。镇内古代建筑群繁多,极具考古旅游观光价值,有明、清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四合五天井古建筑群;有始建于公元1781年的五孔石拱永安桥,桥龄近290年,乃剑川最古的桥梁之一。金华高风蔚起,人才辈出,有晚清诗人、书法家赵藩,有云南籍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张伯简,有社会活动家周钟岳等。其中赵藩和张伯简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赵藩所作四川武候祠楹联“能攻心,则反则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金华有淳朴的民风,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至今还保存完整,有的进一步需要挖掘,有的将进一步弘扬壮大,将这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去。
基础设施
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成昆铁路南北贯穿,有货运站一个,成雅(乐)高速公路过境4.7公里;镇中心宝峰场距高速路普兴出入口2.8公里,高速路出入口、宝峰场、新津火车站三角鼎立,道路相连,距成都市西南航空港仅10多分钟行程。全镇大力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逐步提升区位优势,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于1997年建成了11.3公里的双车道二级水泥路面津华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16.8公里。农村农电改造全面完成,于1998年8月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全面开通光纤电视。全镇有提灌站52座,U型槽改造1800米,山平塘380口。2005年市国土局在该镇实施的土地整理工程已完成对云峰、回龙村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
文物古迹
胡家大院:在新津县金华镇宝峰寺附近五星村境内,是一座小巧别致的建筑群,坐东朝西,绿树环绕,庭院深深。2007年4月6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驿道:在新津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金华镇红岩村境内,俗称驿店,山脚到山顶,长度约204米,宽约2.0米,是古代金华通往牧马山区的必经之地,建于明末清初,中间为车道,两旁为人行道,车辙痕迹历历在目。车道是砂砾石,人行道是青石板。修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经岁月沧桑,古驿道现仍发挥其交通枢纽作用。2006年11月,定为文物保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