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镇地图
太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展望
太和镇境内所属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与攀枝花、红格、白马并称“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是名闻中外的“聚宝盆”。铁矿石储量达到9亿吨,是国内特大型矿山之一。富含铁、钒、钛、钴、镍、硫、磷等多种资源,伴生金属中,二氧化钛7791万吨,五氧化二钒165.9万吨,铜15.77万吨,钴9.43万吨,镍8.28万吨,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矿山。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交通和历史原因,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昌投资环境的改善,太和铁矿又从新焕发活力。自08年攀钢西昌项目实施并与太和铁矿所属重庆钢铁集团实现战略合作。将依托太和铁矿建成铁、钛、钒、铜等的大型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太和镇的经济腾飞。太和镇境内将建成大型采选矿基地和大型家属区。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49353男74130女75223家庭户户数46885家庭户总人口(总)140887家庭户男69270家庭户女716170-14岁(总)305700-14岁男159760-14岁女1459415-64岁(总)10808015-64岁男5317215-64岁女5490865岁及以上(总)1070365岁及以上男498265岁及以上女572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3956经济状况
199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0.6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9亿元,财政收入931万元,农民纯收入2738元。常年蔬菜面积9200亩,年出栏生猪3.4万头,出栏肉牛796头,出栏肉羊2376只,出栏小家禽30万只,产鱼1万千克,水果400吨,并生产水稻、玉米、小麦等优质种子1090吨。农业结构动态全镇有私营企业169家,个体工商户5763户,安置从业人员14688人,其中大部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依托县城,服务县城,辐射周边,实施“菜篮子”工程。建成无污染蔬菜商品基地5200亩,年产时令蔬菜2700万千克,创产值2500万元。建设花卉园地150亩,开发水产1000亩,实施龙泉山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农家乐”20多户。小城镇建设: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电话光缆、光纤电视网络已覆盖全镇所有村社。城市街道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太和大道、沱牌大道、仿唐子昂城和正在建设的西片区、涪江三桥等标志性工程为射洪赢得了“川中明珠”的美称。县城建城区正在向中等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现有中学7所,其中射洪中学已获得“国重”称号,小学(包括中心小学)33所,幼儿园4所,全镇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医疗机构3个,村卫生站26个,私人诊所86家,医疗条件居全县之冠。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七)、人文景观:著名旅游景点有花果山平安寨森林公园、螺湖公园、龙凤峡国家级地质公园,城中有新世纪公园、子昂广场等。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
太和镇位于南丰县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镇域面积198.7平方公里,总户5600户,人口2.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73人;党员有628名,其中机关党员157名,农村党员471名;机关干部有70人,在职干部51人,行政干部23人,事业干部28人,退休干部19人;村干部有44人。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有耕地面积33258亩,林地面积88000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2006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149.2万元,比2004年增长14%,其中农业总产值89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42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4:3.6:1。财政收入完成139.15万元,同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60元,比上年增加874元,增长30.5%。镇内地下资源丰富,有瓷土、稀土、石英石、铁砂、砂金等矿藏,其中瓷土、稀土、铁砂最为丰富。主要工业产品有铁、聚合板、活性碳、优质大米及米系列产品。镇内主导产业有水稻、南丰蜜桔、甲鱼(乌龟)、禽畜、白莲、黄花梨、黑木耳、木竹等,其中南丰蜜桔种植达3万余亩,产量500万公斤,甲鱼(乌龟)放养面积1500亩,年产蛋600万枚,年出栏生猪2万头,家禽出笼105万羽,耕地面积占全县六分之一,水稻产量占全县的五分之一。1998年—2003年太和镇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镇党校连续三届被省委宣传部、省组织部、省纪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党建、综治等其它各项工作台分别获市、县表彰。2005年6月获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强乡镇。基本概况
太和镇(TàihéZhèn)白云区辖镇。在广州市白云区中部。镇以驻地名。清道光元年(1821),由营溪、谢家庄等8乡及海外华侨集资兴建太和圩,祈“太平和睦”之意。原属番禺县。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同年由太和、龙归两大乡合建太和公社。1984年改设太和区。1986年撤区建太和镇。太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广州市几何中心,是广州市15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6月,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太和、龙归两镇合并为新的太和镇。镇辖内面积155.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1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约5万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2万多人。辖大源、米龙、和龙、穗丰、兴丰、白山、营溪、谢家庄、草庄、石湖、田心、大沥、头陂、沙亭、南岭、南村、北村、柏塘、永兴、夏良、园夏等21个村民委会,258个经济合作社,2个居委会。帽峰山森林公园位于镇东北部,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和龙水库坐落辖内。该镇是广州市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之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坐落在镇西部。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和镇
太和镇地处江西省南丰县的东南部,南建公路横穿而过,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31个村民小组,147个自然村,总人口2.3万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3258亩,占全县六分之一,林地面积88000亩,森林覆盖率95%以上。镇内地下资源丰富,有瓷土、稀土、石英石、铁砂、砂金等矿藏,其中瓷土、稀土、铁砂最为丰富。主要工业产品有铁、聚合板、活性碳、优质大米及米系列产品。镇内主导产业有水稻、南丰蜜桔、甲鱼(乌龟)、禽畜、白莲、黄花梨、黑木耳、木竹等。1998年—2003年太和镇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镇党校连续三届被省委宣传部、省组织部、省纪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党建、综治等其它各项工作分别获市、县表彰,2005年6月获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强乡镇,2006年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先进乡镇。行政区划
大源村:大源村位于沙太公路与南湖交界处,太和镇东南部,全村面积共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7亩,共有23个经济合作社,全村总人口5632人,其中农业人口3941人;外来人口11320人。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33万元,比2004年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9473元。2004至2005年间,村投资150多万元修建了大源小学教学楼一幢;投入400多万元扩建了村道,并铺设了水泥路面;投入20万元,安装村道路灯。米龙村:米龙村位于镇中心南部,近旧广从公路、一环路、京珠路、北二环路边,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7亩,下属8个经济社,总人口2225人;外来人口3500人。2005年村、社集体经济收入为800万元。全村投入公益事业625万元,主要用于安装自来水管、铺设村内水泥路、安装道路街灯、清运全村卫生垃圾等。
石湖村:石湖村位于镇西南部,东部有旧广从公路,南部有新广从公路及北二环出入口,路网发达。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73亩,辖12个经济社。全村总人口5581人,其中农业人口3941人,外来人口1500人。人均收入6912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250多万元。
营溪村:营溪村位于镇城区以西,靠近镇政府,东至太和墟,南至石湖村,西至大沥村,北至家庄村。全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10亩,辖内6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总人口2072人,其中农业人口1245人;外来人口600人,旅居国外及港澳同胞18人。全村工农业总收入8264万元,人均纯收入10063元。
田心村:田心村位于新广从路边、太和镇西路,有完善的环村路,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40亩,辖内7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总人口2064人,其中农业户口1530人;外来人口2000人。全年工农业总收入2713万元,人均纯收入7999元。
草庄村:草庄村位于镇的西北部,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3亩,辖6个经济合作社,全村总人口为1650人,其中农业人口1120人;外来人口300人。2005年集体经济收入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66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10万元。
大沥村:大沥村位于镇政府以西2.7公里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40亩,有16个经济社,总人口4652人,其中农业人口2758人;外来人口1350人。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267万元,人均收入7711元。
谢家庄村:谢家庄村地处镇东北部,交通路网纵横,105国道、京珠高速路贯穿其中,毗邻帽峰山森林公园。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53.82公顷,耕地面积128公顷,全村有14个经济社,全村总人口5138人,其中农业人口3120人;外来人口3000人。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136万元,人均收入10287元,比上年增长4%。全年投入公益事业建设资金250多万元。
沙亭村:沙亭村地处镇北部,交通便利,广从公路从村西部穿过,九太公路横贯全村,交通状况良好。全村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58亩,辖10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人口28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80人;外来人口1200人。村民人均收入8043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经费40万元。
头陂村:头陂村坐落在镇东北部,帽峰山森林公园西麓。九太公路贯穿整个村。村域总占地面积约2142.38公顷,其中山林地为1730.08公顷,共12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34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10人;外来人口287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049万元,人均收入8023元。旅游业、建筑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是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占2005年社会总产值的68%。
和龙村:和龙村位于镇东南部,市一环路横穿全村,北二环高速公路东西走向,京珠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南北贯穿,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本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本村辖12个经济合作社,本地户籍人口2390人,其中农业人口560人;外来人口300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559万元,人均纯收入10022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300万元,主要用于修建村内道路。
白山村:白山村地处镇东部,位于太兴公路两侧,东与八斗村相隔,西与和龙、北与头陂相连,是一个山多耕地少的村庄。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0亩,全村有8个经济社,村常住人口2055人,其中农业人口1230人;外来人口360人。全村共引进了7家企业。2005年村可支配的年收入约75万元,经济社可支配的年收入约85万元。人均纯收入7865元。2005年,在区、镇的大力支持下,投资了500多万元对乐百氏门口至庙仔坪河段长700米一河两岸工程进行了整治。
穗丰村:穗丰村位于镇东部,帽峰山南部,东连兴丰村,南与罗岗区接壤,太兴公路东西走向贯穿全村。全村总面积31470亩,其中耕地面积1298亩。辖31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4626人,其中农业人口2368人;外来人口480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111万元,人均纯收入7553人。全年投入公益事业491万元,其中280多万元用于改水;100万元用于修建小学、治安亭等;70万元用于修建村级公园;11万元用于扶贫助困。
兴丰村:兴丰村位于镇的东北面,距镇政府17公里,是最边远的一个山区村,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6亩,山林面积8000多亩,共9个经济社,总人口1613人,其中农业人口850人;外来人口87人。全年经济总收入875万元,人均收入6069元。近几年来,先后投资了550万元修建了兴丰小学;投资了70万元用于村卫生站的建设;投资400万元用于改水工程和用电增容,改善村民饮用水质和用电问题;投资450万元建设了两条全长2.7公里、宽7米的村级水泥路。
永兴村:永兴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7亩,辖19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6503人,其中农业人口4937人,外来人口25000人。2005年村可支配的年收入约656万元,经济社可支配的年收入约2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633元。该村以"整洁村容,美化家园"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三建"(建停车场、运动场、公园)工作。目前、已建好停车场一个(占地2亩)、运动、停车一体化公园二个(其中瑚琏公园占地15亩,投资近150万元人民币、永兴公园占地30亩,投资近450万元人民币)。
夏良村:夏良村坐落在106国道(旧广花路)龙归墟东侧,辖16个经济合作社。全村总面积5.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200亩。本地户籍人口5300人,其中农业人口1700人;外来人口约6000人。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75亿元,人均收入约8761元。该村华侨有2000多人,分布在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来,先后投入资金650万元建设了幼儿园、学校运动场、体育室、教学新大楼、室内运动场等等;投入了340万元建设了卫生所。
南村:南村坐落在106国道(旧广花路)龙归段西侧,地处墟市结合部。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0亩,辖14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4800人,其中农业人口3300人;外来人口8000人。旅居国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5700人。全年总收入5945万元,村民的人平收入14294元。全年投入公益事业150万元。
南岭村:南岭村坐落在106国道龙归路段西侧,北与南村接壤,南与均禾街长红村、新科村毗邻。全村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7亩,辖12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2125人;外来人口3000人。旅居国外的华侨及港澳同胞约1500人。2005年村经济联合社总收入258万元,同比增长20%;社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19万元,同比增长15%。人均纯收入8311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文娱活动中心、修建了道路、公园、水渠等。
柏塘村:柏塘村位于镇的西北边,全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0亩,辖10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2540人,其中农业人口1943人;外来人口1100人。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114万元,社级集体经济收入27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483元。
北村:北村位于太和镇西北边,106国道(旧广花路)、市二环路、北二环高速公路在村边相交,交通方便。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辖7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1898人,其中农业人口1532人;外来人口1700人。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341万元,人均纯收入8347元。村内有化妆品厂、金属制品加工厂、制衣、制鞋业、皮具加工、玻璃器皿加工、化工、木制工艺等各类厂企近50间,民办小学2所。
园夏村:园夏村位于太和镇西边,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亩,辖6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1592人,其中农业人口1123人;外来人口5000人。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54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11万元,工业收入310万元,其他收入922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5387元。旅居国外的华侨及港澳同胞约1000人。投资2000多万元,新安装变压器3台共1800千瓦,铺设工业区道路5000米、修建排水沟4000米。近年来共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环村水泥大道2000多米、公园一个、公厕3个。
和珊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6月,居委会办公地址位于城镇中心地带,东北面与谢家庄村交界,南面与米龙村交界,西面和营溪村、田心村交界,管辖范围约3.8平方公里,包括丰泰小区、如意新村、珊景新村、云东小区、镇第一工业区等镇中心区域。有常住人口30000多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2110人,外来人口约27900人。
龙归社区居民委员会:龙归社区位于106国道边,与夏良村、南村村相邻,面积0.28平方公里,常住户231户,常住(龙归墟户籍)人口835人,外来人口252人。国外华侨118人,港澳同胞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