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福州市地图 >
闽清县地图
闽清县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简介

梅城镇: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4100,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省城福州50千米。辖10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001_梅城居委会、~002_城北居委会、~003_台山居委会、~004_溪口居委会、~005_南门居委会、~006_城西居委会、~007_桂园居委会、~008_西门街居委会、~009_洋桃居委会、~010_梅花新村、~201_城关村、~202_大路村。
梅溪镇: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2.12万人(2004年)代码350124101,位于闽清县城东部。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001_梅溪社区、~201_上埔村、~202_榕院村、~203_钟石村、~204_榕星村、~205_北溪村、~206_樟洋村、~207_石郑村、~208_马洋村、~209_渡口村、~210_里寨村、~211_建兴村、~212_新民村、~213_梅埔村、~214_石湖村、~215_石榴洋村、~216_扶山村、~217_南泉村、~218_廷洋村、~219_塔峰村、~220_桥东村。
白樟镇:面积80.78平方千米人口1.7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4102,位于闽清西南部,距闽清城关11千米。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001_白樟居委会、~201_白南村、~202_樟山村、~203_半山村、~204_溪南村、~205_云渡村、~206_下炉村、~207_白云村、~2208_前庄村、~209_小园村、~210_横坑村、~211_白洋村、~212_池埔村、~213_园头村。
金沙镇:面积156.7平方千米人口1.31万人(2004年)代码350124103,位于闽清县西部,距县城23千米,海拔150~850米之间。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001_金沙社区、~201_鹤墩村、~202_鹤林村、~203_沃头村、~204_光辉村、~205_三太村、~206_广峰村、~207_前坑村、~208_溪头村、~209_下林村、~210_墘面村、~211_上演村、~212_东坑村、~213_云际村、~214_宝峰村、~215_城门村、~216_古洋村、~217_重坑村、~218_巫岭村。
白中镇:面积41.8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4104,位于闽清县的西南部,距县城21千米。辖13个行政村:~201_田中村、~202_珠中村、~203_白汀村、~204_前坂村、~205_攸太村、~206_黄石村、~207_梅坂村、~208_可梅村、~209_保林村、~210_普贤村、~211_继善村、~212_继新村、~213_霞溪村。
池园镇:代码350124105,辖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001_池园居委会、~201_池园村、~202_潘亭村、~203_东洋村、~204_叶洋村、~205_丽山村、~206_丽星村、~207_九斗村、~208_顶坑村、~209_福斗村、~210_井后村、~211_隔兜村、~212_宝山村、~213_店前村、~214_宝新村、~215_东前村、~216_陈厝垅村、~217_岭头村、~218_仁周村、~219_田地村。
坂东镇: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40687人(2004年)代码350124106,位于闽清县西南部,距县城25千米。辖1个居委会、27个行政村:~001_坂东居委会、~201_湖头村、~202_鹿角村、~203_朱厝村、~204_坂中村、~205_坂东村、~206_溪西村、~207_坜埔村、~208_旗峰村、~209_楼下村、~210_文定村、~211_下洋村、~212_杨坂村、~213_李坂村、~214_坂西村、~215_塘坂村、~216_新壶村、~217_林田村、~218_前埔村、~219_车墘村、~220_墘上村、~221_仁溪村、~222_洪安村、~223_贝兰村、~224_限头村、~225_仙下村、~226_秋峰村、~227_溪峰村。
塔庄镇:面积73.3平方千米人口24687人(2004年)代码350124107,位于闽清县南部,东与永太红星、盘谷交界,南与省璜镇接壤,北与坂东镇毗邻。辖1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001_塔庄居委会、~201_塔庄村、~202_茶口村、~203_上汾村、~204_荷峰村、~205_坂尾村、~206_梅寮村、~207_炉溪村、~208_南墘村、~209_甲洋村、~210_饭洋村、~211_龙池村、~212_溪东村、~213_莲宅村、~214_梅坪村、~215_林洞村、~216_高峰村、~217_黎家村、~218_斜洋村、~219_下庄村、~220_坪街村、~221_玉台村、~222_秀环村、~223_坪洋村、~224_秀洋村。
省璜镇:面积116.7平方千米人口19302人(2004年)代码350124108,位于闽清县西南边陲,距县城43千米。辖1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201_省璜村、~202_下坂村、~203_山边村、~204_建功村、~205_和平村、~206_上云村、~207_王洋村、~208_官洋村、~209_太源村、~210_炉前村、~211_横溪村、~212_谷洋村、~213_谷口村、~214_佳垄村、~215_凤池村、~216_前峰村、~217_玉水村、~218_岭里村、~219_三新村、~220_塘下村、~221_良寨村、~222_际峰村、~223_柴岭村、~224_省汾村、~225_洋里村、~226_璜兰村。
雄江镇: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6359人(2004年)代码350124109,位于闽清西北部,是水口库区的重点乡镇。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001_大雄居委会、~201_梅雄村、~202_西山村、~203_芹洋村、~204_安岭村、~205_桥头村、~206_凤山村、~207_梅山村、~208_汤下村、~209_梅洋村、~210_梅台村、~211_尚坑村、~212_马池村。
东桥镇:面积187.34平方千米人口2万多人(2004年)代码350124110,位于闽清县北部,距县城32千米,是水口水电厂所在地。东南面与闽候县洋里乡、小箬乡交界;北面与古田县接壤。辖22个行政村:~201_过洋村、~202_大溪村、~203_大箬村、~204_安仁溪村、~205_义由村、~206_山限村、~207_溪芝村、~208_湖洋村、~209_朱山村、~210_黄坪村、~211_官圳村、~212_刘山村、~213_北洋村、~214_南坑村、~215_溪沙村、~216_新桥村、~217_黄土岭村、~218_村后村、~219_高港村、~220_竹岭村、~221_坪溪村、~222_下宅村。
云龙乡:面积57.1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2004年)代码350124200,位于闽清县东南部,距县城7千米。辖10个行政村:~201_后垄村、~202_台鼎村、~203_潭口村、~204_官庄村、~205_云中村、~206_台埔村、~207_际上村、~208_际下村、~209_柿兜村、~210_竹柄村。
上莲乡:代码350124201,2004年7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4]243号)批复同意撤销闽清县后佳乡、佳头乡并入上莲乡。全乡辖上莲、溪坪、新村、莲埔、上寨、田溪、石漏、下丰、上丰、佳头、大土乾、街中、福星、佳洋、卑溪、林中、顶洋、樟里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上莲村。附:原上莲乡(代码350124201)位于闽清县西南部,与永泰县交界,距县城39千米。面积63.74平方千米,人口8179人(2004年)。辖9个行政村:~201_上莲村、~202_溪坪村、~203_新村村、~204_莲埔村、~205_上寨村、~206_田溪村、~207_石漏村、~208_上丰村、~209_下丰村。附:原佳头乡(代码350124202)位于闽清县西南部,距县城45千米,海拔500米。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1132人(2004年)。辖2个行政村:~201_佳头村、~202_大墘村。2004年,撤销佳头乡并入上莲乡。附:原后佳乡(代码350124203)位于闽清县西南部,南北与永泰、尤溪相毗邻。面积49.9平方千米,人口3642人(2004年)。辖7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201_街中村、~202_福里村、~203_佳洋村、~204_林中村、~205_卑溪村、~206_顶洋村、~207_樟里村。2004年,撤销后佳乡并入上莲乡。
三溪乡:面积47平方千米代码350124204,位于闽清县东南部,东邻闽侯县、南连永泰县、西接坂东镇、北靠云龙乡,距县城30千米,距福州80千米。辖12个行政村:~201_三溪村、~202_前光村、~203_佳垄里村、~204_溪柄村、~205_新丰村、~206_鼓舞村、~207_宝溪村、~208_山墩村、~209_前坪村、~210_洋坊村、~211_上洋村、~212_溪源村。
桔林乡:面积103.2平方千米人口7119人(2004年)代码350124205,位于闽清县西北部,与古田县毗邻。辖13个行政村:~201_四宝村、~202_后洋村、~203_伴岭村、~204_高洋村、~205_新光村、~206_宝湖村、~207_汤兜村、~208_桔林村、~209_尚德村、~210_关山村、~211_锡洋村、~212_温汤村、~213_槐林村。
下祝乡: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2.0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4206,位于闽清县西北部,平均海拔820米。辖22个行政村:~201_下祝村、~202_后峰村、~203_兰口村、~204_尾厝村、~205_长新村、~206_堡顶村、~207_池楼村、~208_箬洋村、~209_翁头山村、~210_梧洋村、~211_罗山村、~212_后岭村、~213_洋头村、~214_洋尾村、~215_过山洋村、~216_三洋村、~217_前洋村、~218_源溪村、~219_洋边村、~220_渡塘村、~221_汶洋村、~222_邹洋村。

资源

矿产资源:县境位于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中部,岩质为中酸性碎屑熔岩,属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已查明的矿藏有14种。高岭土(瓷土)为县内蕴藏量最大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池园、白中、白樟、上莲、佳头,还有东桥、省璜、雄江等地。经省地质五队、省冶金厅地质队、省区划测量队和县地质部门1961、1981和1982年勘察,为风化热液型,预测储藏量达1680.75万吨,加上未探明的十多个矿点,总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其中储藏量在百万吨以上的有珠中、后寨、福斗、白汀、上宝山等矿点,不仅数量多,且质量好。叶腊石产地在白中乡保林和坂东镇水井后,经省冶金厅地质队1960年普查,为热液型,可生产各种耐火材料,储藏量153.5万吨。石英产地在金沙的浪汤洋、古洋,东桥义窑,云龙乡的前坪和梅城镇的白石坑。经县地质勘察,为热液型,储量22.15万吨。锰铁产地在下祝乡的后洋村。1960年省冶金厅地质队普查,为风化型,储量达23.8万吨。磁铁产地在下祝的前洋和白樟的下炉,为中高温热脉型。经县地质部门1961年踏勘,储量为36万吨。铁砂主要产地在金沙乡的鹤林、鹤垱、光辉、广峰一带和东桥乡的溪沙等村,为残坡积砂矿及冲积砂矿。经省区划测量队1961年踏勘,储量为300万吨。钨矿分布在下祝乡杉村黄土岗一带。1979年县地质部门踏勘,为热液型黑钨矿——石英脉,估计储量为500吨。钴土分布在上莲乡尾山溪坪和白中乡的前坂村。经县地质部门1958年初勘,为风化型,储量490吨。石灰华产地在塔庄斜洋。1979年经县地质部门踏勘,为淋积型,储量1.6万吨。黄金矿分布在下祝乡后岭。1981年经省地质队普查,为中温热液及中低温热液型,但含量少,达不到工业品位。铜矿分布在池园镇井后村。1978年经省地质五队现场钻探,为热液型,面积大,但含量少,达不到工业品位。黄铁矿分布在桔林乡的马坑村。1961年经省区划测量队踏勘,为热液脉型,储量尚无数据。泥煤分布在金沙乡的云际村。1976年经省地质五队普查,为沉积型,储量16.35万吨。花岗岩为建筑用材,主要产地在安仁溪一带。1961年省区划测量队踏勘,蕴藏数量大,石质好。

地形

闽清地当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和闽北山带鹫峰山脉的交接地段。县境内的闽江以南为戴云山脉东北麓,山岭绵亘于边境,由于梅溪强烈下切,丘陵广布,有坂东、白中、塔庄、池园等河、谷平原,坂东平原为全县之最;北部系鹫峰山脉南麓,地势急剧上升,千米山峰遍布,山岭逼岸,坡陡壁峭,盆谷相间,东桥谷地最大。全县地势: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尤以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势最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盘踞于这些地带,并且随山脉、溪流的展布,整个地势具有从四周山地向中央的闽江、梅溪河谷逐渐降低的趋势。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行政区划

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闽清县|永泰县|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厦门市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明溪县|将乐县|大田县|宁化县|建宁县|沙县|尤溪县|清流县|泰宁县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金门县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平和县|南靖县|诏安县|漳浦县|华安县|东山县|长泰县|云霄县南平市延平区|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建阳市|松溪县|光泽县|顺昌县|浦城县|政和县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连城县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屏南县|古田县|周宁县

闽清胜迹

由侯官下崎,舟行三十里为闽清县,环县治为儒学、梅溪铺、古井、台山、昭显庙、龙江书院、城隍庙、董公祠、社稷坛、山川坛、德怀庙、黄师雍宅、王溵宅、钟南山、度仙桥、芹山观、普贤寺、贤良陂、积善院、凤凰山、陈祥道宅、陈刚中宅、陈良鼎宅、石竹山、龙津桥、龙王庙、鼎峰、龙门庵、柽峰山、昙口桥、佛迹石、白云寺、陈祥道墓、演溪、仙人坐化石、玉台山、许俭宅、龙爪石、金沙堂、薛丕庙、武功庙、偃草山、钟湖山、留钱山、大帽仙峰、石屋山、龙都岩、圆通庵、朱顶山、白面山。闽清县在梅溪南里许,去郡百二十里。唐贞元中,观察使察使王翃请析侯官十里置梅溪场,寻为县。五代闽改称闽清。宋、元、国朝因之。编户九里。其地清溪汇于大江,清浊迥别。屏山耸其前,凤凰南翔,朱顶西舞,广八十五里,袤一百二十里,东抵侯官界一十五里,西抵延平、尤溪界七十里,南抵永福界九十五里,北抵古田界七十里。宋设二乡、领十里,元改二厢、八里、领二十二都。国初九里今改二坊、五都、统图七,县名梅溪,旧无城,惟东西北创三敌楼。置栅为门,曰迎恩,在县南,曰大西门,在县西北,敌楼在县北。县治创于五季,宋熙宁间洪水为灾,令徐绛新之。洪武九年主簿郑琯重构谯楼、厅事。堂之北有观风楼。正统间毁于火,知县左辅新之。嘉靖间知县彭珥又为增拓。际留仓在中门内之西,阴阳学在县治西,医学在县治东,僧会司在普贤寺,府馆在县治南。儒学在县治东南。宋景德四年,令史温即废廪地创之。洪武初,知县赵起居、沈源茸治之,永乐间知县朱毅移明伦堂于圣殿之北。学之东有射圃。名宦祠在启圣祠之左,祀宋令史温、王亚夫,元董祯、蔡嗣宗,明沈源、朱毅、余珍、左辅、黄镗、杨珣、刘为,凡十一人。乡贤祠在明伦堂之右,祀宋陈祥道、陈旸、黄师雍、许将、郑自诚、陈阐、萧磐、许份,明许瑢、谢瑀,凡十人。梅溪铺在县治南。东达眠石,北通瓮口,梅溪在北和丰坊,源出永福,由县西五里入江。古井在县治南升平坊。宋祥符间,凿泉脉自台山,清洌而甘。台山在县西南,山势平衍。县主山也。昭显庙在县西梅川。相传神姓陈,事王审知,有功于闽,民为立庙。宋咸平初,知县李念重建。天圣四年淫雨为沴,高陵垫溺,庙在其下,水不为害。元符间,民益新之。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国朝洪武末,知县沈源建二从神祠于庙之东西。永乐十六年,西庙火。正统六年知县吴清、邑人陈仲愚重建。龙江书院在县东里许,傍山之麓。国朝嘉靖间建,祀陈祥道及其弟旸。山之巅有石塔。城隍庙在县西。董公祠在县西,祀元县尹董祯,至顺中为邑,政清而简,在官六载,民思,祀之。社稷坛在城隍庙前。旧在县北,今圯。山川坛在德怀庙前。德怀庙在县南钟山之阳。神姓陈,宋绍兴三十年封“威惠灵显侯”。黄师雍宅师雍,从黄干学,举进士,官监察御史,论去史嵩之。理宗欲用为侍御史,见沮丞相郑清之。迁起居舍人兼侍读。清之冀其少贬,师雍终不为屈。王溵宅溵,字孔哲,景泰间以国子生知巴县,为政慈惠节俭,三年,卒于官。邑人归其丧,立庙祀之。钟南山距县里许,上有盘谷岩。旧传有二人裹粮入山,憩草屋下。忽一人自外至,袖中出芋数枚,拨落叶煨以相啖,迟明遂失其处。但见木叶盈尺,题诗其上云:“偶与云水会,不与云水通。云散水流后,杳然天地空。”,度仙桥在钟南山下。旧传黄天谷访徐、葛二子于此。国朝洪武二十年,知县沈源建亭共上,天顺四年教谕马能重修。芹山观在钟南山之左,称仙源道观,元末废。国朝初重建,旧传白玉蟾炼丹处。明徐《过芹山观》:“草树无尘月已新,烧丹曾有白真人。云封石洞仙源杳,流水桃花岁岁春。”,普贤寺在护仁里。五代梁贞明二年建。有放生池,又双溪堂在普贤寺前,景泰三年建。贤良陂县东升平坊。邑人陈旸拜石得泉,人获灌溉之利。旸尝应贤良科,故名。积善院在县南。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右丞许将读书处。宋许将诗:“为爱山居乐,山居倍忆家。菊黄来日蕊,梅白旧时花。水阔离情剧,霜晴别路赊。前林回首望,空指暮天霞。”又《中秋玩月》:“爽气来天末,清光满域中。共怜今夕魄,不与昨宵同。漏永泠泠露,庭虚瑟瑟风。玉台高下影,犹在广寒宫。”,凤凰山在二都。山势如凤凰展翼,故名。陈祥道宅在凤凰山下。祥道微时与其弟旸卜宅于此。祥道举进士,旸应贤良科,乡人号其岩曰“起傅”,祥道尝著《礼书》一百二十卷,旸著《乐书》一百卷。陈刚中宅刚中,祥道从子也,建炎进士,官迪功郎。论恢复,大忤秦桧。未几胡铨劾桧贬昭州。刚中启贺,有曰:“屈膝请和,知庙堂御侮之无策;张胆论事,喜枢庭经远之有人。”又曰:“知无不言,愿借上方之剑;不遇故去,聊乘下泽之车。”桧闻益怒,遂与张九成等七人同谪,差知安远县。适有岭寇,刚中尽瘁抚定,冒瘴客死,□葬浙江西湖风篁岭。妻削发为尼。刚中谪时过吉州石材庙,神以梦觉隆祐太后得免金寇者。刚中题诗云:“古庙新刚应,论功名石材。能形文母梦,忽讶佞人来。海市为谁出,衡云亦自开。乞灵如见告,逐客几时回。”卒不如愿,悲夫!,陈良鼎宅在县西南六都。鼎,嘉靖间岁贡,需选铨曹,大驾南巡,良鼎伏阙下,抗疏切谏,上震怒,命廷杖谪戌,系司寇狱。后有旨释放,隆庆初,诏录言事者。良鼎已老,不复出。吕《送陈太学归闽》:“圣孝重山陵,龙兴发汉京。诸臣多国是,抗疏独诸生。慷慨忠君志,萧条去国情。不须悲放逐,韦布自垂名。”徐中行《赠陈太学云》:“千官扈从汉江行,展礼山陵自圣情。总为垂堂危万乘,却教止辇让诸生。精诚不为雷霆折,肝胆仍逢日月明。世庙谏臣征欲尽,客星犹自卧孤城。”,石竹山在升平坊。山之中有灵坛。龙王庙在县东龙津。宋宣和三年敕建。政和六年赐额“显利”,元泰定初重修。鼎峰在县西梅溪。环流其下。龙门庵在鼎峰之阳。宋邑人林正卿诛茅构庵,为游眺之地。黄干记略曰:“山折为二支,东西迎而相面,俯而相就,卒而交亘,以相入海。溪之水沿山而流,若往而俯,若低而觞,若停而溜,莫知其所自出,如是者十余里,然后耸为双岩,泻为三滩,崖束滩驶,崒嵂澎湃,露怪呈奇,不可名状。”,柽峰山在鼎峰之西北。通尤溪,上有柽树,根分而枝合,大数十围,荫蔽数亩,有鹳鹤栖鸣其间。昙口桥在县西宣政里瞿昙溪口。永乐九年知县朱毅重建,构亭其上。正统间毁于寇,成化五年知县左辅重建。佛迹石在昙溪旁盘石上,有巨人迹,故名。龙爪石在县西十二都。其石穹然,下为澄潭,紫云时见,相传祷雨于此,有龙悬一足石上,大雨随至,立祠祀之,匾曰“紫云堂”。白云寺在十七都贺恩里。山势高耸林木蓊郁,白云吐吞,其上。中有仙峰巨石。宋景祐三年建,今为第一丛林。明徐熥《过白云寺》:“寻僧到白云,便觉远尘氛。古道少人迹,流莺处处闻。泉声归涧寂,田色过桥分。坐听疏钟起,空林正夕曛。”,陈祥道墓在贺恩里白云山之东。演溪在县西十四都,源出尤溪。仙人坐化石在演溪中。宋张圣,永福人,貌绝丑,采薪山中,遇异人,啖以苦桃,绝粒。素不知书,忽援笔作字,言人祸福,事后多验。尝演法水中,坐化巨石。傍有潭最深,曰“九龙潭”,游鱼群聚其中,虽潦涨溢不散,乡人以为异,多祀之。玉台山在九都。唐时有杨姓者,炼真于此,乡人筑台祀之。旁有井,产蜥蜴,祷雨数应。山中石鼓,叩之辄鸣。许俭宅在九都。俭游朱子之门,三世不分异,人称真儒。丞相郑性之匾其堂曰“孝友”,林翊为记。金沙堂在金沙里,宋绍兴二十九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修。薛丕庙在护仁里名山之上,逸人薛丕居山中,或传其为仙,乡人即所居庙祀之,正统八年重建。武功庙在仁寿里龙源。宋绍圣间,朝请大夫萧磐在梧州值风涛,遥望江浒有庙,默祷之,云中有三人出,风遂息,磐感灵贶,拜谒祠下,神果三人,曰感应,曰灵应,曰威应,皆紫袍金带,号将军,俨然如舟中所望者。遂录其封号以归,即所居主山之后祀焉。偃草山在十八都。旧传永福张圣者,宋绍兴间为白云寺头陀,尝因饭牛,见仙人围棋山颠,跣追莫及,遂仆于地,滚而下、复滚而上,所经草尽偃,铲去复生。钟湖山在十五都,大江之西。与侯官梅埔联界。下有钟潭,潭蛟龙出没,人不敢近,其东有湖,泥如浦溆,环生芦荻。旧传其水应海潮盈缩,岁旱祷雨于此。留钱山在县西南十六都。唐乾符间,一夕雨钱山上,有声铮铮然,及旦视之,以亿万计,树木皆折,故名。大帽山峰在县西十一都,接永福界,峰之巅,相传有鼓声,或月一鸣或岁一鸣。石屋山在县西十都。山巅有石屋并棋局,相传仙人居之。龙都岩在县西孝顺里。高数百丈,常有云气缭绕岩上,或闻仙乐之声。乌石岩在县西旧宣政里,嵚崯峻峭,邑诸山皆俯视之,唐薛秘监行祠在焉。圆通庵在宣政里。又有兴福庵,宋开宝三年建;泗水庵,宋景德四年建。朱顶山在十七都。唐乾符中,山有池锡者,家畜一鹤,每旦辄飞鸣回翔山间,至暮乃归。因号其山曰“朱顶”,林曰“白鹤”,至今子孙家焉。白面山在十九都。有岩壁立,其色白,望之隐隐如人面,下有温泉,涓涓不绝。又县东北贺恩里有二泉,皆温,可澡浴,为亭其上。

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2008全年生产总值6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总收入6.1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7.1%。工业总产值81.0亿元,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6.85亿元,增长17.8%。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4.5%。出口总值(海关统计口径)6513万美元,增长27.5%。实际利用外资130万美元,增长10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6元,增长1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
工业经济:2008年,全县47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年创产值29.6亿元,其中5家建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30家规模以上电瓷企业年创产值7.8亿元。新东方陶瓷等18家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新上亿邦等3个工艺品项目,雅顺板材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工作的若干意见》,表彰了2006年度实施品牌战略先进企业17家。红叶、旭日陶瓷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欧美陶瓷等5项产品获市产品质量奖;金盛公司“金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金陶公司“凯佳丽”等5家企业的商标被评为市知名商标。
农业经济:2008全年,闽清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万公顷,种植蔬菜1.25万公顷,栽培食用菌9595万袋,造林面积0.32万公顷,建成梅溪等名优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公顷;梅溪檀香橄榄等5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引进了台湾超甜玉米等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项目;19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组织实施金沙、白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666.67万公顷。完成牛头洋等3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建38处人饮工程和102个山地蓄水池。治理水土流失150.13公顷。实施白中镇流前洋30公顷耕地整理项目。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50口;完成改厕1000户。完成16个高山偏远村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改造更新35个村广电网络,全县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90%。实施了桔林关山村等11个村造福搬迁工程,完成地质灾害点搬迁重建223户。筹措各类补助和社会各界捐款500多万元,帮助受冰雹灾群众顺利完成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健全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机制,禽流感、口蹄疫动态免疫率达100%。

行政辖区

历史以来,盛传闽清自北宋皇祐八年(1063)许将中状元之后开始分都。据明代黄仲昭的《八闽通志》,卷之十五记载,闽清系元代开始设都。全县设24个都,其中缺十三、十八都,其变化原因已无资料可考。各都的部界和所属村庄范围如下:一都都界:东闽侯大湖、穆源;西十七都;南二都;北闽侯雷坑、北溪、石淡。所属村庄:梅城、石榴洋、东坑、上湖、祥溪口、仓山塘、梅埔、白河江、马坪、炉崎、谷口(渡口)、上西园、下西园、清坑、里洋、岩下、龙兴、扶山后、王里、陈洋、塔头、桥东坑、三泡仑、大路、白石坑、猴山限、佳洋、下亭、岭头、普应、院坪、洋淘(洋桃)、钟石、黄大河、北坑炉等。二都都界:东闽侯穆源;西十六都;南三、四都;北一都。所属村庄:昙口、大西坑、后垄、大墘、台鼎、官庄、台埔、北洋、际上、际下、半斗、青坑、土泉、月爿池、前坪、芹菜垄、上半山、柿兜、竹柄等。三都都界:东四都;西南六都;南五都;北二都。所属村庄:璜宅、涂厝里、茶园里、下洋厝、坑头、上洋、仁山洋、山头苑、岭头、高厝前、坜埔、广德洋等。四都都界:东永泰大坪;西三都;南永泰淡洋、七都;北二都。所属村庄:桥头、佳垄里、戴垄、大林、刀霞、凤髻、可溪、郑地、松柏仑、土兰街、大横、利洋、葫芦门、十字路、苏山寮、山墩、大限、后弯、前坪、陈墓洋、溪源里、泸里、嫩满、溪柄、麟洞等。五都都界:东四、七都;西十一都;南七、十都;北六都。所属村庄:下溪洋、菜沟里、茶口、尾寮、桐柄、坂尾、龙溪、塔庄、池头、垄里、秀环、东山、埔头、炉溪、葛洋、饭洋、后涸、北坑、限头、下洋、陈厝垄、前坪等。六都都界:东三都;西十五都;南五都;北十六都。所属村庄:湖头、下杭、溪头埔、榕坪、洪厝里、前埔、庵前、堂下、上汾、田坑、麟田、仁溪洋、陂头里、墘上里、车墘、塘边、坂头、巷尾、玉坂、佛堂前、朱厝、李厝柄、杨厝柄、鹿角等。七都都界:东永泰雁门、盘谷隔;西十都;南九都;北五都;东北四都。所属村庄:限头、上水槽、地藏、南坑、蛇洋、黎家、坡老洋、柯洋垄、莲宅、濂溪、桥头洋、下庄、坪街、洋头、下洋、前店、大坑头等。八都都界:东南永泰南坑;西十都;南永泰霞拔;北九都。所属村庄:佳垄、鸿头洋、下厝坑、天池、省汾、桥头、斜陂、黄岩、洋里、堂下、箬洋、柴岭等。九都都界:东永泰龙门;西十都;南八都;北七都;东南永泰麟洋。所属村庄:磻亭、下坂洋、山边、墓边、四甲、岭里、田地、墙塅等。十都都界:东七、八、九都;西十二都;南永泰佛堂前;北十一都,东北五都。所属村庄:墓弯、下坂、公厝、洋尾、王洋、官洋、园头、长厅、玉水、坑口、横坑、瀛洲坑、长圳头、溪里、芹菜垄、岩下、际兜、汾流、炉前、滤岭、匏坪等。十一都都界:东五都;西尤溪东洋、湄头洋;南十都;北十五都;西南十二都。所属村庄:井后、池园、君竹溪、横路洋、中峰、石亭里、东山、溪坪、登瀛、潘亭洋、下山寮、尾黄、六丘、朱坑里、坑头、弓竹湾、山头寨、竹仔衕、宝山等。十二都都界:东十都;西尤溪后寮、重洋坑;南永泰莲坑,北十一都。所属村庄:仓尾、田龙、田溪、石漏、丰洋、池边、大墘、庄洋、兰前、炉下、新墘、石圳、翠坑、田中、隔头、洪省洋、茶园、岭兜、樟里、兰墩、超峰坂、半岭等。十四都都界:东十七都;西尤溪山兜、草洋;南十五都;北南平马林坑及尤溪王宅、猫坑、八将崎。所属村庄:小园头、横坑、石井、重坑、澳柄、澳头、王垄、古洋、浪汤洋、墓垄、后田、霞溪、鹤林、大墘垱、金沙、三太洋、佳塘、扩坑、北溪、巫里、临洋、溪头、下路、墘面塘、来洋头、石漏、上临洋、城门、宝峰、云际、墘面、上演、东坑、淘洋、后涸、后洋、南坑里等。十五都都界:东十六都;西尤溪草洋、东洋;东南六都;西南十一都;北十四都。所属村庄:可垄、黄石、坑口、鸡角垄、前坂、里溪、田中、爱同洋、后垄、文里垄、官塘、溪演、洋头墘、鹤汀、珠中、保林里、坝头、黄坑、院坪、远洋、普贤、流际、上坂、下坂、西山里、瑞云里、隔兜、尾段、炉头前、九斗里、后龙门、鼎坑、坪溪、福斗、福花、笋岭里、丽山头、尾头(与十六都公共之地)。十六都都界:东二都;西十五都;南六都;北十七都。所属村庄:南坑岐、半山里、四角井、樟边、白云渡、溪审、马坑、前坪、溪前、白洋、园头、池埔、尾头(与十五都公共之地)。十七都都界:东闽侯蛇弯、樟洋、马洋;西尤溪武当山和南平前村;南十六都;东北二十二都。所属村庄:前洋、后洋、下溪坪、鹤炉、鹿松坑、西溪、东林、庵后、松洋、炉里、尾洋、凤凰池、芥洋、西山、汤下、大塅、菜埕、长梯、黄土溪、墓亭洋、为党、梯党、大雄、上坑、五里沙、牛头、后埔等。十九都都界:东闽侯后寮、刘洋;西二十都;南二十一都;西北古田墙洋。所属村庄:兰口、后溪、溪里、坑里、梅坪、后山、洋头、洋尾、前洋、后洋、溪源、后房(峰)、文洋、洋边、上祝、下祝、后岭、罗桥、过山洋、坑口、背垄、祥岭等。二十都都界:东十九都;西二十二都;南二十一都及闽侯长箕;北古田水竹崎、双桥、中直。所属村庄:过倪、北冲、芝柄、东坑、姜园、深垄、下庄、村后埔、岭尾、竹下、高港、马山、后山、崎兜、许村、溪沙等。二十一都都界:东十九都;西北二十二都;南闽侯南坑;北二十都。所属村庄:南冈、斜阳、江村、圳头、上官圳、下官圳、东淮、过阳、直路阳、直崎、东山、下湖垄、横路、珠垄、广坪、张家庄、毛家庄、朱山、可河、下朱山、卓坑、山限等。二十二都都界:东二十都;西二十三都;南二十一都;西南十七都;北古田瓦坑、罗洋、上洋乡。所属村庄:上地源、过宅、黄墓、北阳、下宅、后洋、湖头、墓前、郑地、笠山、桃阳、南阳、小坑、大坪、苎阳、感德洋、光南竹、小溪、高墘、坪可阳、岩傅、长弯、山头岗、后地、下溪坪、大岗下、斜弯、前长、小际下、小际上、际源里、溪坪等。二十三都都界:东南二十二都;西古田石隙;西南古田前党;北二十四都。所属村庄:槐林、四保、桔林、温腰、温汤、岩兜、仙亭坑、段里、白澄、牛墘、松台、锡阳、关山、车里、北垄、坑兜、芳草弯、秋竹坂、黄石头、马坑、高阳、岩头、崎头、杨梅弯等。二十四都都界:东西南界二十三都;北古田华村。所属村庄:岩兜、四角丘、上坪、后阳、桃园、阳尾垄、刘厝前、官村、潘宅、新崎等。明代,初期行政区划沿用旧制,乡不变,但复分居仁、护仁为两个里,全县计2个乡,9个里,统各个都。奉政乡辖宣政、金沙、贺恩、安仁等4个里;寿宁乡辖仁寿、孝顺、居仁、护仁、盖平等5个里。洪武五年(1372),实行乡、里(坊)、都、图制。奉政乡宣政里升平坊、一都、二都统一个图。和丰坊、十六都、十七都统一个图。奉政乡安仁里十九都、十八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统一个图。奉政乡孝顺里六都、四都及三都的一半统一个图。九都、五都、七都、八都及三都的一半统一个图。寿宁乡仁寿里十一都、十都、十二都统一个图。十四都、十三都、十五都统一个图。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全县设2个坊5个乡。升平坊辖县城(包括县前铺、中街铺、县后铺、玉山铺)和六墩、葭(佳)洋、曹埔、下金、钟石、下亭、岭头、上湖、石榴洋、东坑、祥溪口;陈洋、扶山、塔头、桥东、柿兜、马坪、西园等自然村。和丰坊辖际上、官庄、台头、郑埔、后垄、前坪、火烧桥、吉溪、土城、潭口;樟边林、半山里、池埔、尾头、园头、溪前、前坪、上宅、马坑;半岭、白云寺、西山、前洋、后洋、一炉、苦山、桥头、大雄塘、尾楼、大塅、里炉、汤下等自然村。旌善乡辖坂中、湖头、梭罗岭、巷尾、溪头埔、田坑、加斜、下山垄、名山寺、沙埕墘、堂边、坂头、车墘、下杭、上墩、仁溪洋、墘上、坪下、陈田、杨厝柄、李厝柄、榕坪、上汾、堂下、前埔等自然村。旌良乡辖坜埔、高厝前、鹫峰岭、功德寺、坑头、龟洋、炉下;白岩寺、罗坪、山中、郑地、葫芦门、礁垄、桥头;茶口、桐柄、炉溪、坂尾、塔庄、矮楼亭(爱留亭)、柯洋仙;隔头、地藏寺、积善寺、溪西、溪东、楼仔、下庄、洋头、莲宅;桥头、省汾、枫坪、牛角桥、柴岭、陈山洋、兰兜洋、洋里、塘下、水门里;磻亭、四角寨、上院寺、岭里、墓边、下店堂、下坂洋、山边厝等自然村。淳化乡辖洋尾、公厝、坑口、官洋、玉水、际兜、饭洋、芹菜垄、王洋、横坑;池园、井后、宝山、洋头、观音堂、潘亭洋、东峰头、溪墘里、溪坪、店前、吴厝后、上坑寨、大荣坂、田地、微溪;莲埔、炉下、田溪寺、来超寺、峰洋、隔头、田中(林中)、新墘、山头、下洋、庄洋、石圳、池边、际头等自然村。绥来乡辖金沙堂、继善、下溪、上溪桥、上演、墘面、云际、宝峰、下路、林洋、东坑、横坑、小园头、广坑、大墘菜、下斜、古洋、朱洋山、龙贡隔、澳柄、浪汤洋、湖岭、人皇寺、鹤林;五峰桥、丽山头、朱墩、广济岩、普贤寺、宝安寺、宫场、田中、溪演、文里垄、白汀、前坂、下黄石、坑口、油濑(攸太)等自然村。怀德乡辖杉仓、厚锦、云山、洋头、上祝、下祝、后房、溪源、洋边、罗桥、渡塘、前洋、后洋、下寮坑、文洋;许庄、殿洋、半岭、乌山、竹河、高港、崎兜、仓后埔、姜园、上马;官圳、龙腰桥、南坑、过洋、局里、岭尾、桥头、墓垄、恭竹居、山限、横路、东山;感德洋、祭山寺、光南竹、前场、祭源、小际、溪坪、大王坑、后柿、上地元;汤寿桥、岩头、温汤、四保、理北山、官山、曲坑、牛墘、桔林、槐林、圳石、马洋、潭津尾、马坑、下保、李家义、半岭、北垄、山头顶、高洋;桃园、潘宅、洋尾垄、前洋、后洋等自然村。后因在县屯粮,另立一乡。乾隆二年(1737)将海防屯粮割归在县,又立一乡,乡名和辖地已无法查证。民国时期,初仍袭清制。民国4年(1915),全县设5个区7个保卫团:第一区第一团辖一、二、十六都;第二区第二团辖三、四、六都;第三团辖五、七都;第三区第四团辖八、九、十都;第四区第五团辖十一、十二、十五都;第六团辖十四、十七都;第五区第七团辖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时,在区以下设保,保以下设甲,甲以下设牌。民国17年9月,实施《县组织法》,全县设5个区公所。民国23年5月,实行保甲制度,区公所之下设保、甲。民国25年8月,撤销区公所,改设区署,全县设3个区署,30个联保,187个保,2071个甲。民国27年12月,区署不变,全县调整为19个联保,142个保,1665甲。民国29年6月,区署不变,撤销联保,建立16个乡镇,保甲不变。,2008年,闽清县辖11个镇、5个乡:梅城镇、坂东镇、池园镇、梅溪镇、白樟镇、白中镇、塔庄镇、东桥镇、雄江镇、金沙镇、省璜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下祝乡、桔林乡。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