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福州市地图 > 闽清县地图 >
东桥镇地图
东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东桥是一个以盛产稻谷为主的农业大乡镇,年产稻谷17630吨,红薯510吨,是萍乡红薯干最大的产地之一,山坡山地面积较多,是发展草食动物的天然条件。全镇发展了养羊户205亩,山羊8750吨,年产水鱼110吨,还盛产杂交板栗树面积1500亩,近年已进入盛果期。进入21世纪后,东桥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截止到2008年,全镇农民街有7条,常住人口5150人,从事第三产业的门店756个,农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1.5亿元,全镇拥有民营二、三产业260家,长达120多年历史的民用生活铁锅生产长盛不衰,年产量12万口,在攸县、礼陵、萍乡、宜春、浏阳等县市占有一定的销量。制鞋业不断发展,全镇民营制鞋厂7家,年产量15万双,工业瓷厂14家,水电站2家,年发电160万度。200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259亿元,工业、农业总产值1.4064亿元,财政收入724.3亿元。

概况

东桥镇从原东岭镇析置。位于惠安县东北部,沿海。辖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东桥村,包含东桥村、南湖村、珩山村、西坑村、大吴村、珩海村、燎原村、厝斗村、坑尾村、西湖村、_香山村、竿岭村、梅庄村、屿头山村、埔殊村、散湖村、后建村、_东湖村。。

廉政建设

桥镇党风廉政建设从小处着手,建立严格的管理、学习、考核制度,强化机关管理,规范干部行为,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该镇抓党风廉政建设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年初便制订了一整套管理考核制度,包括机关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勤政廉政制度等,严格执行,并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党纪集中教育,组织学习郑培民、任长霞等英雄模范事迹,开展了以狠刹乡镇干部公款吃喝、赌博、走读和“懒、散、浮”四股歪风为主题的集中整治教育活动,建立了举报制度,使干部队伍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该镇纪委还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主要姓氏

西湖——西湖、东店、西畔、东畔——〖张〗,官岭(竿岭)——竿岭、坂后、下湖、五家、后垵、后坑、官岭——〖张〗,西坑——西坑、西楼、西埕沟、南坑、铁塘——〖吴〗,荇山——荇厝、西埔内、粗坑、山南、埭尾、凤过沟、垵内、荇山——〖王〗,厝斗——松柏头、湖墘、埔脚——〖张〗,大吴——大吴、后港——〖吴〗,南湖——南湖、北湖、赤任尾、山头、前坑——〖王〗,东桥——东沟桥、西埭仔、东埭仔、上林、后窟、西园——〖王、张、黄、吴〗,散湖——三斗、店头湖、店头、湖仔内、东百湖、北湖、姓林湖、新湖、白泉湖、油坛、散湖、后生湖——〖苏、庄、林〗,东湖——东湖、西埔、西林、厝斗、潭口——〖张、柯、吴、曾〗,后建——后曾、后张、后张湖——〖曾、张〗,梅庄——前庄、后许——〖庄、林〗,埔殊——埔殊、下桥、顶桥、东蔡、后溪、桥头——〖王、蔡、杨、任〗,香山——小坑黄、香山尾、坑尾、香山——〖张〗,坑尾——顶坑尾、浯水边、下坑尾、东坂——〖许、陈、张、吴、林〗,屿头山——屿头——〖陈〗,燎原——洋下、洋下湖、上湖、上湖新村、莲塘——〖林、张、陈、胡〗,荇海——路竹下、竿坑、吟兜、内墓、坑底——〖王〗

沿革

东桥最早设乡是在1872年,当时,萍乡县设两镇40个乡、18个集市,在东桥设立金塘乡,下辖地包括现在广寒乡的官陂、洞溪、龙泉,而现在属东桥的鸭路、坑背、五峰,归里仁乡。草市为萍西六个集市之一。民国初年,在县、乡之间增设区级机关,东桥、排上都是属西山区。1929年,东桥乡又归属西四区。1944年,萍乡县分为五个区,区级建制撤销,在湘东地区设立了十一个乡,东桥和广寒寨同属昌源乡。解放后,湘东地区设立两个区,昌源乡属萍乡第四区,1950年,湘东设立四个区,东桥为区级机关,下辖凫田、桥头、天平、界头、沿塘、石甲坊、排上、坑背、塘溪、梅林、官陂、大路里、中村、龙泉、山田、东桥十六乡。1956年湘东设二个区,东桥地区属麻山区,并分为东桥、沿塘、鸭路三个乡。1961年,东桥再次设区,下辖东桥、排上、鸭路郊溪四个公社和广寒寨垦殖场。1970年,萍乡划为省辖市,全市设四个区,湘东区下辖一镇八社、一场(垦殖场),东桥乡的区域和后来的东桥镇相同。2000年10月19日撤乡设立建制镇。

自然地理

东桥气候温暖多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1月零下1-2度,最高气温7月30-35度,全年无霜期8个月,年平均降雨量1300至1800毫米,4至6月为暴雨期。全镇耕地面积22795亩。其中水稻面积16855亩。(2000年后退耕还林面积2000亩已减除)。旱地面积3990亩,森林面积96900亩,境内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活,适宜农林、畜牧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