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护关镇地图
牧护关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该村紧抓发展机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特别是312国道蓝小公路从镇区穿过,为镇村与外界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牧护关镇再不是“云横秦岭马不前”的边陲小镇了,镇村充分发挥“地处商州通往西安的中点”的区位优势,发展边贸经济,挖掘“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开发项目,大搞建设,以旅游带动经济,促进三产蓬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还充分利用扶贫重点村建设,通村水泥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工程,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狠抓主导产业发展,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该村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速发展。下面是一组简单的数字:2003年,全村共有贫困人口573人,粮食人均不足110公斤,人均纯收入634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2006年,全村总收入210万元,粮食总产量285吨,人均纯收入1830元,95%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2007年人均收入3100元。教育状况
辖区内共有初级中学一所,完小两所(中心小学、西沟小学)。初小六所(香铺小学、张店小学、秦茂小学、秦岭小学、秦政小学、秦教小学)。其中小学共有教师49人(代教4人),学生720余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牧护关西沟小学:牧护关镇西沟小学地处牧护关南片三个行政村的中心点,学校建于五十年代,自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拆除修建砖木结构校舍15间,今年将把剩下的9间D级危房重新修建成8间2层教学楼。学校现在占地2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40人,教师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为100%。近年来,学校始终以“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为宗旨,狠抓师生德育教育,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人人爱岗敬业、勤奋创新,学生个个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以来,学校教师积极尝试新教法,大胆探索新路子,始终坚持在校本教研的第一线致力于教学研究。三年来,有5篇教学论文在区级获奖。自2001年“普九”结束后,学校毫不松懈地专注于“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一方面,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从保证学龄儿童入学、控制适龄儿童流失、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巩固扫盲工作成果、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渠道多方努力,保证了两基成果的良性顺延。多年来,学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始终保持为100%。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推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的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也基本健全,图书、仪器数量也达到了三类标准,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牧护关张店小学:牧护关镇张店小学地处牧护关镇西南端,学校建于五十年代,学校现在占地56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六个年级)个,学生120人,教师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为100%。近年来,学校始终以“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为宗旨,狠抓师生德育教育,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人人爱岗敬业、勤奋创新,学生个个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以来,学校教师积极尝试新教法,大胆探索新路子,始终坚持在校本教研的第一线致力于教学研究。三年来,有6篇教学论文在区级获奖。自2001年“两基”工程实施以来,学校毫不松懈地专注于“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一方面,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从保证学龄儿童入学、控制适龄儿童流失、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巩固扫盲工作成果、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渠道多方努力,保证了两基成果的良性顺延。多年来,学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始终保持为100%。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推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的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也基本健全,图书、仪器数量也达到了三类标准,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牧护关镇香铺小学:牧护关镇香铺小学地处牧护关镇东南端,学校建于五十年代,学校现在占地7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六个年级)个,学生65人,教师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为100%。近年来,学校始终以“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为宗旨,狠抓师生德育教育,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人人爱岗敬业、勤奋创新,学生个个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以来,学校教师积极尝试新教法,大胆探索新路子,始终坚持在校本教研的第一线致力于教学研究。三年来,有6篇教学论文在区级获奖。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推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的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也基本健全,图书、仪器数量也达到了三类标准,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牧护关秦岭村初小:牧护关秦岭村初小位于牧护关镇东北方秦岭村四组。辖区人口1500多人,是一所村级初小,设教学点一个,该校占地面积为647.4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教学班四个,其中复式班二个,学生70名,教师4人,中师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为100%。学校比较小,但环境幽雅,布局合理,各项指标均达到农村三类学校的标准,图书一起完全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自“两基”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中师学生全面发展,正常开展各项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牧护关镇秦艽初小:秦艽初小位于牧护关镇东部4千米处,地理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该校始建于1957年,生源辐射于全村4个村民小组,1025口人。学校共有学生25名,设2个教学班,分别为1---4年级,专职教师2名,专任教师岗位合格率为百分之百。学区有适龄儿童52名,入学52名,入学率为百分之百。校园占地面积720平方米,生均14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220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有图书572册,每生平均11册。体、音、美器材基本满足教学需求。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牧护关镇秦政初小:秦政小学位于牧护关镇东侧的秦政村,是一所初小,1970年重建,占地面积212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85平方米)。学区辖1个行政村,现有在校生65人,其中女生29人,4个教学班,本学年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现有教师3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有会议室、图书仪器室、档案室、少先队大队部,图书、仪器达到三类标准,可满足教学使用。学校成立了校委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小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等组织机构。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法执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进行改革和师资培训,同时搞好档案建设,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收介子进行校园“三化”,使校园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创设了一个优雅、舒适的育人环境。学校将继续发扬“团结、勤奋、务实、开拓”的团队精神,在上级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昂扬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去拼搏,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山区特色学校。
牧护关镇秦茂小学:秦茂小学位于牧护关镇秦茂村三组,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所完全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有10间两层教学楼一座,教师宿舍7间。教室光线明亮,操场宽敞平整,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计算机,远程教育设备,彩电,DVD等。校园环境幽静,办学条件优越,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有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人,教师3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师2人,学历达标100%,岗位合格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教师队伍业务精良,基本功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全体学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2000年前,校舍破烂,办公条件简陋。2001年,秦茂村被列为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政府投资19万元,群众自筹2.25万元,建起2层10间505平方米教学楼。2002年,区政府又投资5万元,修建了院墙、门楼,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绿化、硬化、美化了校园,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学校设有一部两室,存书1866册,教学仪器86件。建有微机室1个,学校配置了远程教育设备1套,配置了电视机、DVD等电教器材及教学仪器,图书等,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质量立校”的宗旨,狠抓“双常规”管理,强化教研教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镇前茅,被区局评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