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商洛市地图 > 商州区地图 >
张村镇地图
张村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下辖张村居委会、曹窑居委会两个居委会和张村、杜家村、河南庄村、庵北村、漏泉村、苏秦村、荆村、桑树坪村、三化沟村、曹窑村、高桥村、利津村、杨家新村13个村委会。

社会经济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山上搞开发,山下搞调整,招商建小城,全镇抓养殖”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条主线,着力打造工业强镇、畜牧大镇、财政富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步伐,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全镇肉牛存栏1.1万头,被河南省定为“豫西第一活牛供港基地”。2006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5亿元,财政收入10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2元。先后被上级授予“国家级、省级重点镇”、“省级科普示范乡镇”、“省级文化建设先进乡镇”、“全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市级五好党委”、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记大功。全镇工业基础雄厚,先后引资兴建了棕刚玉、万吨碳酸钡、60万吨氧化铝,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一条矿产品开采、加工升值的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张村镇台湾村的故事

在上营村,高山族居民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清康熙年间,民族英雄郑成功部将率部由东南沿海北上至卢沟桥后,又奉命自此向东南一带分兵屯垦。部队里有五位来自台湾阿里山区的高山族士兵,分别叫依那思罗、迪摩达奥、安笃斯旦、安达依鲁、佚名,被安排在邓州城区西北40里处屯垦。他们各娶当地汉族女子为妻,并分别更汉姓为陈、周、蔡、黄、林,从此过上了渔樵耕读的平民生活。300年风雨沧桑,五姓后裔逐渐繁衍壮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村”。

自然地理

镇域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岗丘,东部为平原,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境内河流主要有扒淤河、得子河、湍河,河流总长度32.5公里,流域面积18.8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质有沙土、黄壤土、黄胶土、黑粘土四种,呈带状分布。自然资源丰富,栽培作物有粮食、经济、油料、蔬菜、中药等160多种,品种400多个,动物种类齐全。

行政区划

全镇辖张北回民社区、张南社区、冠军村、五湖村、郭王村、路寨村、贾桥村、朱营村、西裴营村、芦家村、杨楼村、高刘村、西河村、杜庄村、程营村、堰子赵楼村、梁庄街村、路庄村、赵家村、堰子王营村、李洼村、崔坡村、上营村、高家村、李楼村2个社区、23个村委会,129个自然村,347个村民小组,14192户。

民俗文化

自邓州城区乘车,沿豫53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约20公里,就到了远近闻名的“台湾村”。一下车,便可看到以原来的邓内公路为主形成的一条街道。街道宽约20米,长约500米,两旁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废旧塑料、家电、门窗家具等物品,这就是“台湾村”居民创建起来的豫西南最大的废品收购加工交易市场。“台湾村”的居民们在服饰、饮食、行居、婚丧嫁娶等习俗方面独具特色:在服饰上,与当地汉民相比,他们的上衣均无领子、袖子略短,下衣裆大腿宽,较宜于田间劳作。在饮食上,他们喜爱吃米饭,主食常常是萝卜、白菜夹肉焖饭,喜爱吃鱼。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嗜爱抽烟。他们以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为祭灶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蒸用糯米染红的顶子馍,以象征其始祖原为有军功之人;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九为寒食节,这一天,村民们吃饭时不能见到太阳,还要穿上本族服饰,聚集在祠堂内唱歌、跳舞,表达对在数百年前抗击荷兰殖民者入侵斗争中牺牲的先祖的怀念。2002年,邓州市、张村镇两级政府借陈氏高山族纪念其始祖依那思罗诞辰365周年之机,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集观光旅游与农业综合开发为一体的“阿里风情园”。“阿里风情园”共有台湾村牌坊楼、台湾阁、妈祖庙、高山始祖塑像等20余处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