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滩镇地图
坪滩镇相关地区地图:
镇域经济
2009年,全镇年内生产总值增长14﹪;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达28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水平提高了1.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额达2500万元。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把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利用放在工作的首位,镇财政安排10余万元资金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全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先后与天津科润、台湾农友、成都金田、广安市科技园合作,引进大量的蔬菜优良品种,主要有:渝糯七号玉米、“美人蕉”、“天宇三号”辣椒、“密本南瓜”、“碧秀”、“翠妃”苦瓜、“白玉春”萝卜、“正兴牌”大头菜、福建香芋等三十余个优良品种。聘请科技人才来镇培训,推广最先进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并结合科学配方施肥,为蔬菜高产优质栽培起到了保证作用。在育苗中,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穴盘育苗技术,2007年在广安市科技园育辣椒150万株,引导该镇业主育苗260万株,确保了越冬苗栽培面积189公顷的落实。聘请了技术员到田块示范,采用全地膜覆盖。实行微生物肥料复合配方施肥,以辣椒种植为例,通过在防病治虫上,采取预防为主,以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主,在出口日本的产品抽验结果全面达到了无公害标准。2009年,在该镇445公顷辣椒中,无一户出现过病虫害大面积死苗现象发生。完成优质稻订单666.6公顷,杂糯间栽66.6公顷,优质油菜种植400公顷,高粱订单200公顷,建成杂交水稻制种基地66.6公顷,大力推广了旱育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扩大了“渝糯七号”玉米等良种的种植面积,推广先进技术,培育专业大户,壮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生猪改良换种步伐,确保2010年出栏肥猪45000头以上,改良换种母猪300头以上;积极发展优质肉兔养殖和特色水产养殖,扩大养殖规模;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在水月寺、石船沟等村发展草食牲畜养殖;打响坪滩大河鱼等特色水产品牌;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桑树,促进蚕桑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大畜禽疫病防治力度。科学有序地进行劳务输出。健全劳务输出管理机制,增加就地转移人数。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创造条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力争2010年全年劳务就地转移、输出达8000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7000万元以上。
扶贫攻坚
坪滩镇认真落实扶贫攻坚政策,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自我“造血功能”。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包村联户帮扶”等制度。
小城镇建设
截至2010年,该镇新建街道2条约300米,建成三级客运站,新增城镇常住人口500人以上。搞好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硬、软环境,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大服务、扶持力度,组织业主外出参观学习,使餐饮娱乐业和商贸流通业上规模,上档次,吸引更多的人来镇投资兴业,激旺人气,增强场镇对周边乡镇的吸引力和辐射作用。
历史沿革
坪滩镇历史悠久。明代置坪滩驿,1921年建坪滩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红光公社,1971年复坪滩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1992年保华乡并入。截至2011年,该镇下辖26个村和一个社区。
新农村建设
该镇充分的用好用活农民新村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引导农民建房、建好房,达到“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要求,建成标志性农民新村。做好非高速公路占地村的农民新村选址、用地规划和户型设计等准备工作,做到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全镇的农民新村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财税金融
坪滩镇充分利用小城镇开发的有利时机,引导镇内外有识之士进镇经商、办企业、建房,努力培植税源,大力开展税收行政执法活动,整治税收秩序收到良好成效。强化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镇、村、组干部及教育等部门工资和民政经费的足额发放,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节约出经费用于调结构、促发展。加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做好“小额农贷”、“党员信贷快车”的放贷工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诚信教育,确保助农信贷业务良性运转。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村财镇管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农民负担政策,规范“一事一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