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仓镇地图
钱仓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位优势
钱仓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连鳌江镇,西接萧江镇,北面有梅溪梅源,南与龙港镇湖前隔江相望,104国道、高速公路、温福铁路穿境而过,钱梅公路和57省道始于钱仓,距萧江高速公路出口和在建的鳌江火车站仅有10分钟路程,江岸线长9.09公里,沿线建有钱仓、黄沙和东江三大码头,水陆交通便捷,是浙南闽北和平阳北港17个乡镇的交通要塞。钱仓还位于平阳三大经济圈的联接点,被列入鳌江流域中心城市规划的核心区,在鳌江流域中等城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6989男8880女8109家庭户户数4551家庭户总人口(总)16556家庭户男8560家庭户女79960-14岁(总)38350-14岁男21030-14岁女173215-64岁(总)1198415-64岁男622215-64岁女576265岁及以上(总)117065岁及以上男55565岁及以上女61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578文化旅游
钱仓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名胜景区,又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古镇,境内有北宋双塔等省、县重点保护文物多处。明代的蔡芳携马性鲁游南雁时,把钱仓的宝胜寺、双塔、钱王的一宿楼都载入了《南雁荡山游记》中。近代钱仓更是豪杰辈出,金钱会英雄揭竿而起,声震浙闽。钱仓至今还保留着老城门、石板街、老码头、贞洁牌坊、南雁第一桥等古建筑。钱仓景区被称为南雁门,在宋代时就享有盛名,现留有碧泉和双塔两处景点。碧泉景点位于钱仓与梅溪交界的岩庵山上。山上有建于1957年的岩庵水库(碧泉湖),碧泉寺为唐代僧幽谷开山创建,千年来几经兴废,后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双塔景点位于104国道旁的凤山,又称凤凰山。凤山是钱仓风景荟萃之地,山上单是宋代摩岩就有13处之多。2000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古镇文化战略,做好钱仓古镇文化文章,近期为钱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远期为鳌江流域中等城市文化体系准备古镇底蕴。农村建设
2007年,山洋、东洋两村通过了市级“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验收。凤桥、东江、东洋、方家四个村完成了农村电气化建设。7条“康庄工程”通过了验收。切实加强土地集约利用,3046亩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完工。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全面实施,住房防灾能力普查工作、农业普查和山林延包工作的顺利完成,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钱仓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钱仓的区位、产业、人文、景观等“四大优势”,坚持以创业富民、创新强镇为主线,坚持以“强镇经济战略、古镇文化战略、和谐发展战略”为要求,着力夯实经济基础,着力提升城镇品位,着力构建和谐钱仓,全力推进钱仓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钱仓镇是平阳县十大工业重镇之一。2000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强镇经济战略,围绕建设工业强镇目标,集中精力谋工业、突出重点抓工业,逐步形成了明胶、外贸服装两大支柱产业。2007年该镇有2家世界明胶巨头法国罗塞洛和德国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明胶生产设备,高端明胶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国内最大的明胶生产基地。随着浙江万盛电器有限公司、温州金汇矿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沪泰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家上规模企业的建成投产,以及逐渐成形的陶瓷交易市场、煤炭交易市场和西药批发市场等,使钱仓镇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高,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业优秀镇”。2007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54%;财政总收入302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92元,同比增长9%。农业发展:钱仓镇内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葡萄、杨梅、花卉,主要畜牧业品种为肉鸽、生猪、肉鸡、肉鸭。2007年新增水稻播种面积417亩,确保了粮食生产的安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山洋蔬菜、白水肉鸽等种植养殖基地得到巩固扩大,效益农业成效逐步显现。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该镇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