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温州市地图 > 平阳县地图 >
顺溪镇地图
顺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一方风情

袋的布料为土制麻布,一般不需染色,作为青袋担用时必定染成青色,袋长6尺,阔1.9尺(市尺)。家有儿女,谈成恋爱,父母亲即忙着张罗定亲事宜。定亲时,娶亲方将定亲礼物用青袋配担装好,或两担,或四担。挑要用红扁担,去竹钉。挑选可靠并有经验的亲友作为送礼人,送到亲家门口。对方亲家此时早有相应的人在门口迎候。将青袋担接进家里,互相恭喜,接着喝茶、喝酒、谈天,喜气洋洋。到结婚的前一天,也以同定亲一样的礼仪用青袋担将礼物送至亲家。出嫁的女儿,父母给的嫁妆里也必有一担全新的青袋,暗喻“接代”。另外,建房上梁,梁上披以青袋一担,内放谷物,以祈丰收和好运;老人逝世、出殡时其棺材上也披以一担青袋,也放进谷物,以祝死者在天之灵能得到富足。

旅游资源

顺溪镇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顺溪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五大景区之一,素有“峰险、洞奇、岩怪、水美”之称。人文景观有溪古民居群以及百僧堂、陈氏宗祠、老街等景点,特别是顺溪古民居群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僧堂:百僧堂,又名云祥寺,距顺溪镇约1.5公里。寺分旧寺新寺两座,相距5O米,共有建筑面积5O0平方米。旧寺创建于元代,清康熙时重建,光绪七年(1881)再建。有7间平房,寺内保存摹像题记碑刻多块,其中有清宣统年间所镌之青石碑记一块,记述该寺之兴衰历程。1978年建成之新寺为三间三层木石结构,两间横轩全部用石料构成。整个寺院依山取势,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独具匠心。
顺溪陈氏民居:顺溪陈氏民居多为古老建筑,始迁祖名陈育球,明隆庆年间举家从大岙迁至顺溪落户。经过百余年生聚繁育,传至清初陈嘉询(1691~1760)一代,开始大兴土木,营建第一座大屋,其子孙从祖屋分出各立门户,择地重建大屋。样式类似祖屋,惟面积大小有别,现存大屋计有清康乾年间陈嘉询祖屋、乾嘉年间陈显仁、陈安仁、陈作仁大屋和嘉道年间陈崇仁大屋共五座。祖屋平面建筑形似东字,以中心纵轴为主体,横轴为副,依次建有门台、前厅、中厅和后厅,两边横厢均有走马楼,横厢后边又有廊厢别院。每厅9开间,厅间为宽敞开井。建筑群以回环廊道分隔为六个庭院,彼此形似独立,却又毗连沟通。门户相对,回廊串接,四通八达,错落有致。大小天井6个,套房99间。四周围以高墙,总面积为4200平方米。门台为长条粗石砌成,悬山顶,铺圆筒瓦,门台前两旁竖立旗杆石。大厅悬有古匾,房子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屋脊悬山顶,饰飞吻,门窗雕镂精致,形象生动,柱子粗壮,础为方形青石,排列有序。山乡小镇萃聚多座庞大古建筑,世所罕见,故平阳民间长期流传“青街毛竹、顺溪大屋”民谚。其设计之独特,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1997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

顺溪镇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系平阳县的欠发达乡镇。
农业方面:效益农业取得可喜成绩。经济作物种植在传统农业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原有的效益农业基地得到了巩固,新的基地又在不断发展,新发展了早香茶基地100亩,绿竹基地80亩。早香茶、马蹄笋、肉鸽、稻田养鱼等效益型经济作物和特色种养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共完成造林420亩,封山育林1200亩。
工业方面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以水力发电为主的能源产业发展较快,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兴建了眉峰桥、青石桥和溪口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320千瓦,完成工程装机320千瓦,装机1000千瓦。扶持壮大县农业龙头企业两家,三家陶瓷厂加大了技改力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产品远销省内外,共实现产值650万元。
旅游业方面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成功举办了顺溪古民居风情摄影展。制作了大型“山水顺溪、古屋文化”公益广告牌。筹资31.5万元修复了陈氏第四份古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陈少文故居陈列馆,为顺溪增添了新的旅游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184万元的只音景区旅游专用道路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旅游环境。作为旅游城镇的品位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零售、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休闲服务体系。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5万元。总投资为2.5亿元的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在顺溪镇投入建设,工期为四年。顺溪景区掀旅游开发的新高潮,也成为投资的最佳选择,旅游的最佳去处。

一方胜迹

顺溪镇南境大明山,主峰1280米,是覆船岭山系中最精彩的一段。在周围高山的环抱中,有约2平方公里的平坡,称为“千亩田”。北坡七峰尖,远跳七峰并列,如锷刺天。山口飞瀑,跌宕壮观,奇峰、怪石、云海、飞瀑、高山平台形成天明山五绝,被誉为“浙江小黄山”。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屯兵于此,招兵买马,养精蓄锐,然后杀下山去,打下了大明江山,故命名为“大明山”。现在山上仍有“天子石”、“点将台”、“棋盘石”等古遗迹可见。

文卫事业

顺溪镇重视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993年,成为基础教育先进乡镇。1994年,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合格。1998年,投资32.7万元,新建白果完小教学楼630平方米,中心小学图书室和厨房160平方米。投资65万元的镇卫生院门诊大楼,也竣工投入使用。

消逝的习俗

麻布衫由本地土种麻(俗称麻皮)加工制作。4月播种,6月收割。蒸熟、取皮、晒干。夜间,姑娘、妇女围在堂前,将麻皮浸潮,梳成丝,织成线,纺成纱。当纱积留到一定数量时,参进炉灰放锅里煮,再洗净、晒干。然后装机(土织布机)织成布,谓之“麻布”。然后量体裁衣,大人小孩,男女衣裤,式样很多。做工精细的,其衣裤也显得洁白、挺括,夏天更是凉快。麻布衫大多用作劳动服。70年代末以后,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商店里客布应有尽有,麻皮种植逐年减少,劳动服逐渐被客布衫代替,麻布衫“光荣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