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镇地图
沙土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农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芋、花生、苔干、大蒜及白芍等。乡镇企业有桐木加工厂、轮窑厂等。
历史沿革
亳州市辖镇。1949年为沙土乡,1961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市区东南25公里处。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5.1万。
历史沿革
沙土镇历史悠久,集镇街道始建于1702年(清康熙41年),至今300余年。沙土是红军长征路经之地。1935年2月,红军四渡赤水后,左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和一军团路经沙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进驻沙土街人寿宫。1935年设区,1991年改制建镇,镇行政区划沙土、天堂、中心三个片区和一个街道办事处,辖解放路、光明路、振兴路3个居民委员会和黄泥、里庄、东风、中心、水沟、民族、同心、红星、观堂、坪丰、下寨、群力、利群、天星、大路、沐塘、天堂、方林、三元、和平、三联、红旗、坪上23个行政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区、镇政府驻地。又是金沙县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斗过的革命老区。2007年,撤销街道办事处,保留社区建制,26个行政村居合并为3个社区(敦华、光明、振兴)和11个行政村(黄泥、里庄、和群、中心、民族、双星、观堂、天星、天堂、红旗、三合),2008年末,总户数16890户,全镇总人口5.2万人(不含流动人口)。1949年12月下旬,沙土解放,从此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历史发展时期。1987年被列为省“双百”重点集镇建设试点、九个文明村镇建设试点之一。1991年建镇后发展更快,如今是解放初期的20倍。1998年被列入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2000年被列为省九个“文明村镇”建设试点,2002年被列为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中心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49年底,共有党员126人,党支部23个。1978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162人。近年来,调整充实了23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2025人。2001年5月,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年,牡丹区委常委、沙土镇党委书记邓冠芝同志被菏泽市委评为先进党委书记。基层政权建设1958年9月,成立沙土镇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称管理委员会。1969年8月建革命委员会。1979年12月恢复管理委员会。1985年12月建立沙土镇。2001年2月撤乡并镇,由原沙土镇和新兴乡合并为现沙土镇至今。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十二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工人团体有沙土抗日救国会,建国后改称沙土工人联合会,简称工会。农民团体在土地革命时期有沙土农民协会,抗战时期称沙土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1964年,成立沙土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妇女团体在抗战时期有沙土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建国后称沙土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9月改称沙土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日战争时期称沙土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6年改称沙土青年救国会,1949年9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十二区委员会,1958年12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沙土委员会。1985年12月成立沙土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1988年12月成立沙土镇个体劳动者协会,近年又成立了沙土镇计划生育协会。
人口民族
全镇辖40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人口自然增长率6‰。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等,总数为1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02%。全镇有张、王、李、赵、邱、刘、梁等38个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地名由来
宋朝置清浪集,是历史上八百里梁山泊最西边的一个“水浦”。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变成风沙弥漫的大沙窝而得名。清顺治年间改为沙土集。
历史沿革
1958年9月建人民公社,1985年12月改为沙土镇,2001年2月撤乡并镇,由原沙土镇和新兴乡合并为现沙土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