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地图
太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太平镇简介
太平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业兴镇”的发展思路,紧扣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生猪、蚕茧、牡丹、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发达,有荣中水泥、丰源磷肥厂、甲醇汽油为龙头的企业40多家。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牡丹近万亩,盛产丹皮,被誉为“丹皮之乡”。
资源优势
双流县太平镇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可以满足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被专家誉为最佳生态旅游胜地,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农副产品资源充足:双流县太平镇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百强县、造林绿化百强县、农村电气化初级县、对外开放试点县。农业上,已形成优质晚熟大五星枇杷、樱桃等绿色农产品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水果、水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双流枇杷更是一绝。
旅游资源:双流县太平镇坐拥在成都东郊龙泉山脉中段,面对川西坝子。旁边有龙泉旅游地、简阳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十分具有开发潜力。该镇还是万源市旅游中心,位于驮山公园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蜀道无险,更能让人体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人文历史
契嵩禅师:契嵩禅师(公元1007--1072年),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宋代藤州镡津县宁风乡人(现在太平镇),1007年出生于现在太平镇狮山脚下的龙德村。他在7岁时出家,13岁削发为僧,19岁开始到全国各地游历,向当地的名师学习,广读经史,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的经典。后来在钱塘县(今杭州市)进入著名的灵隐寺潜心佛学研究。
契嵩禅师的著作:他写的著作《禅宗定祖图》、《传法宗记》总结了佛教的宗派源流情况,为研究佛教历史作出了贡献。他的《教外别传》自立一说,在佛教界影响很大。北宋时期大家都倾慕大散文家韩愈,爱好学习古文,用传统的伦理学排斥佛教,只尊敬孔子,契嵩与他们开展了大论战。他以佛教的五戒比附较儒家学说的五常,充分论述儒佛两家都是教人为善的,两家学说都教人为善的作用。年老时契嵩携带自民编的书籍到京城游说,向仁宗皇帝递上万言书,希望皇帝力救佛教,获皇帝赏识契蒿的学说,下令把契蒿写的书籍收藏,并赐衣袍给契蒿表示赞赏,赐契蒿做“明教大师”。契嵩佛教免受排斥的没顶灾难,不仅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很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古文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契嵩著作有《原教》、《孝论》、《辅教编》、《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治平集》等共100多卷,60余万字,有《镡津文集》十九卷流传至今。契嵩在佛教界有极高的声誉,曾是灵隐寺的主持,是中国佛教界60位高僧之一。
“三元及第”状元冯京:”三元及第”状元冯京(公元1021—1094年),字当世,宋时镡津宁凤乡人。宋仁宗时,乡试、礼闱、廷对皆第一,为三元及第,历管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宋神宗时进参知政事,出知亳州、成都府等地;宋哲宗时以太子少师致仕。冯京虽一生历官显要,政务纷繁,西征北狩,戎马倥偬,但其仍勤笔多思,热心著述,著有《潜山文集》、《奏议三十卷》等大量诗文,可惜大都已被湮没,现只有《三管英灵集》者律诗2首,《新编醉翁谈录》者七绝1首等少量留存于世。
建制沿革:太平镇古称宁风乡,在唐宋时期曾一度是宁风县的县治所在地。到了近代改称泰州,后来改成了太平。1955年5月设置太平区。1980年8月,太平公社又分出太平镇公社。1987年1月,太平乡和太平镇合并称太平镇。
资源状况
境内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电力充足。除与江油火力发电厂配套的容量为13.2KVA的太白变电站外,还有三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1200KVA,年发电量350万度。境内还有丰富的矿泉水、白云石、石灰石等自然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境内旅游景点也十分丰富,有美丽如画的石磬风景区、西山公园、太阳岛公园、天马森林公园;有闻名于世的李白读书台;还有著名的罗汉寺、普照寺等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发展
太平镇有耕地2.9万亩,山地6.7万亩。主要街道有5条,长8公里。国道324线距镇区30公里,镇内有长途客运班车直达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镇至村委会公路已全部实现硬底化。通迅便捷,全镇有程控电话6011门,移动缁?020户,光纤电视3003户,可收看到25套有线电视节目,有自来水厂1间,日供水能力8000吨。太平镇工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打开山门,外引内联。目前,全镇拥有各类企业59家,其中较大的企业有宏宝水泥厂、生物化工厂、华宝丝绸有限公司、南盛电子厂等。改革开放后,该镇在立足于本地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组建了包括建材、生物化工、塑料、机械配件、服装、炮竹等行业在内的四级企业600多家,199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6884万元,被评为云浮市乡镇企业十佳镇。炮竹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原来家庭作坊式的炮竹厂,已改造成为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宏宝水泥厂是镇经济贸易发展公司与佛山市古灶实业总公司合资兴办的中型企业,占地200亩,拥有90年代先进的立窑生产线2条,年产水泥16万吨,远销郁南、云浮、肇庆、信宜、中山等地。生物化工厂是由镇经济贸易发展公司与省昆虫研究所合办的生产广谱、高效、低毒农药的科技型企业,其生产的新型机油乳剂、杀菌剂、虱纹净、除草剂、溃枯灵等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所研制的30%琥胶酸铜(DT)产品是云浮市唯一一个于199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项目,溃枯灵粉剂被省科委列为省级重点产品。200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3722万元,是1980年1809万元的13倍。1979年开始,该镇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短短几年内,便形成一批市内较大的农业商品基地。1997年,稻谷年亩产由1980年的575公斤增加到1030公斤,成为“吨谷镇”。2003年农业总产值9196万元,是1980年1809万元的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是1980年117元的29倍。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增10.8%;税收入库8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万元。目前,镇内有工业村1个,占地300亩,此外,还有正在开发的大汶塘工业区,占地面积1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708元,比增7.5%。太平镇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罗定市的重点粮产区和水果、蚕桑产区,盛产水稻、蚕桑等经济作物,龙眼、荔枝、芒果等土特产久负盛名,现有水果1.3万亩,蚕桑8500亩。同时,也是罗定市最大的凉亭土鸡生产基地,年饲养量达120万只。
基本概况
太平镇位于罗定市南部,南边与信宜市交界,东面与罗平镇接壤,西部与罗镜镇相依,北部与罗镜镇为邻,地处镜船盆地中部,太平河、罗镜河穿越镇境。人口59337人,年平均气温22℃,降水量1500毫米,无霜期345天。该镇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是罗定的水稻和蚕桑、甘蔗产区之一。境内的石英砂、石灰石、花岗岩储量很大。距罗定市区37千米。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94.5平方千米,人口61799人。
人口面积
全镇幅员面积86.8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全镇共574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1人,占总人口的2.42%。人口出生率为8.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6‰。主要为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