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镇地图
陶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简介
陶山镇历史悠久,陶峰为飞云江沿岸古聚落群之一,南朝齐梁时,政治家、药物学家和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在寺山、福泉山隐居,从事炼丹、研究中草药,进行著述,后人为纪念陶弘景,称寺山为陶山。南宋以来,陶山因地扼金潮港、飞云江和瑞安、平阳至永嘉(今颐海区)西线古道要津,而成为农村商贸集镇。建于南宋的镇中心八角桥,为古道的重要桥梁,至今保存完好。镇域明嘉靖时为属集善乡二十九、三十、三十四、三十五都。民国20年(1931)称陶山镇;32年析置陶山、丰和、白云3乡;1935年合并称陶山乡;1949年复析陶峰、丰和、白云3乡;1956年3乡合并为陶峰镇,1959年为陶峰管理区,1961年为陶峰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陶峰乡,1985年撤乡设陶峰镇,1992年丰和乡并入,改称陶山镇。民国时期为北区区署驻地,1949年至1992年为陶山区区公所驻地。地图
经济建设
工业经济增长迅速,逐步形成了以针织、铸造、锻压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格局,铸造、锻压业已成为陶山的传统产业,针织业作为特色产业,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全镇10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15家,亿元产值以上的4家,星级企业7家。陶南工业园区继续发挥产业区域优势,带动行业整体发展。花园底工业标准厂房投入使用,产业区域集聚度得到提高。实现跃进锻造公司与意大利企业合作,合同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光裕、时代铸造、三星防腐、市锻压厂等4家,投入585万元用于技改,促进了企业技术更新和生产能力提高。实现水稻种植1.4万亩,总产4202吨,被评为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抛荒土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新增绿色无公害基地4个,新增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4种,建立了温莪术生产基地并稳步推进GAP认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蛇排河治理和千库保安工程、赵山渡北取水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赵山渡南取水工程;新建三面光渠道800米,修理机埠17座,修理水闸3座;疏浚河道6000多米,清理土方5万立方米,并及时妥善处理了两岸河泥。完成瑞枫路河西段路面硬化工程;全年投资1779.5万元,完成了塘上至岩头、沙三至航蒲、陶马路至上岙等5条康庄公路,霞林中心路、陶峰云雾路、龙斗中心路等多条民间道路建设,共计24.6公里。实施“清垃圾、拆棚架、还绿地、塑形象”活动,制止占道经营行为,拆除各类违章建筑29处,违章面积5639平方米。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正式启动8个村,其中荣垟村通过了“千百工程”验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基本概况
陶山镇位于温州市区西北15.1公里。东邻桐浦乡、碧山镇;西南临金潮港,北与福泉林场相连;面积46.7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河南村。陶山镇历史悠久,陶峰为飞云江沿岸古聚落群之一,南朝齐梁时,政治家、药物学家和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在寺山、福泉山隐居,从事炼丹、研究中草药,进行著述,后人为纪念陶弘景,称寺山为陶山。南宋以来,陶山因地扼金潮港、飞云江和瑞安、平阳至永嘉(今颐海区)西线古道要津,而成为农村商贸集镇。建于南宋的镇中心八角桥,为古道的重要桥梁,至今保存完好。境内丘陵、小盆地和飞云江河谷平原错综相间,全镇有耕地20385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经济作物有花生、黄豆、甘蔗、姜黄,特别是陶山果蔗,质松汁甜名闻退迩。全镇有工业企业200多家。主要生产化工产品、阀门、坯布、提花布、服装等,其中提花装饰布和轻型薄纸装饰布大部出口。1996全镇年工农业产值3.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96亿。以“将陶山镇建成为瑞安中部重要工贸集镇和交通中心”为目标,镇区建设不断改善,新建24米宽的混凝土街路,两旁3层以上楼房鳞次相比,开辟5个集贸市场;筹资800多万元,建成陶(山)马(屿)公路和金潮港大桥,为瑞安市中西部南北公路干线,南通平阳、北达温州市区,是104国道分流线。投资400万元完成马鞍山水电站技术改造项目,建成3000吨/日自来水厂1座,正在建设的鲤鱼山公园,占地321亩。至2007年,全镇已有道路总长18公里,其中高级道路4.3公里,排水管道3公里,桥梁13座,防洪堤640米,供水管道87公里,路灯39盏,公厕3座,蹲位37个;液化石油气普及率13%;房屋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中小学11所,1996年在校学生4653人,教师286人;医院2所,幼儿园3所,以及电影院、图书室等。镇东北福泉山,林木茂密,抗战期间浙江省委书记刘英曾在此开展革命斗争.社会建设
农村合作医疗:①全镇有10760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生活困难的退伍及现役军人的住房问题;按时向定补对象发放优抚款,累计发放35万元;全镇列入最低生活保障313户,其中当年新增41户,每月共发放经费32万多元。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扎实开展。三.八妇女节组织全镇妇女干部开展拔河、跳绳比赛;五·四青年节组织镇干部开展登山比赛;6月份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市首届农民运动会;11月份,在镇文化活动中心举办象棋、乒乓球等体育比赛并免费向群众开放镇文化中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健身室等活动场所;向市体育局争取5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在金桥、岱下两个村增设了2个全民健身点。积极培养一批艺术骨干人才,不定期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一年来,成功地举办13场文艺活动,其中节日文化10场,校园文化3场,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在校园建设方面,争取到1000万元建设资金用于发展陶山教育事业;陶山镇小调整校园总体布局规划,完成实验楼整体设计,启动400米环型标准操场征地工作;陶山镇中科技楼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丰和小学对高年级学生实行校网撤并。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方面,集中力量整治校园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室、音像图书店、饮食店、流动摊点;针对陶山镇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每学期定期2次召开接送车车主、驾驶员会议,教育他们必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严禁超速、超载。
产业发展
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增长迅速,逐步形成了以针织、铸造、锻压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格局,铸造、锻压业已成为陶山的传统产业,针织业作为特色产业,成功打入欧洲市场。陶山镇1000万元产值以上的企业15家,亿元产值以上的4家,星级企业7家。陶南工业园区继续发挥产业区域优势,带动行业整体发展。花园底工业标准厂房投入使用,产业区域集聚度得到提高。实现跃进锻造公司与意大利企业合作,合同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光裕、时代铸造、三星防腐、市锻压厂等4家,投入585万元用于技改,促进了企业技术更新和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生产势头强劲,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15家,其中光裕针织有限公司产值超过3亿元;光裕、新潮、时代铸造、国新、碧星等5家企业申报星级企业;在巩固金桥、河西二个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充分发挥陶南工业园区的地域优势,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并加快花园底标准厂房建设。农业发展:全年实现水稻种植1.4万亩,总产4202吨,被评为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抛荒土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新增绿色无公害基地4个,新增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4种,建立了温莪术生产基地并稳步推进GAP认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蛇排河治理和千库保安工程、赵山渡北取水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赵山渡南取水工程;新建三面光渠道800米,修理机埠17座,修理水闸3座;疏浚河道6000多米,清理土方5万立方米,并及时妥善处理了两岸河泥。进行厚皮甜瓜西博洛托、大果少籽弥猴桃、补肾草等新品种试种,其中补肾成功申报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业产品”标志;创办2个农业示范基地;郑宅村大棚种植樱桃蕃茄基地和前途村甘蔗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