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屯乡地图
吴屯乡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千年古寺---瑞岩禅寺简介:在吴屯乡政府北面的瑞岩山麓,唐朝广明元年(880),高僧辟支和尚(俗名翁藻光,844~928,)于山下建寺,取名瑞岩寺。寺庙布局巧妙别致。辟支在此居住数十,年,香火极旺,闽王王延钧曾礼聘至福州,礼遇甚隆。瑞岩寺建筑面积4065平方米,还有山林300亩。寺外现存有一棵古银杏树,胸围达7.1米,堪称福建古银杏之王。另有扣冰桥等古迹。该寺总占地面积1175.2平方米,建筑面积4064.74平方米拥有山林300余亩。庙前有胸围7.1米的千年古银杏树一株,堪称福建古银杏之王。有三板株古樟树。寺前有溪涧,溪上建有百米长的可供遮风避雨的古建筑廊桥。琉璃盖顶,雕龙刻凤,栩栩如生。桥下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相传当年藻光和尚冬天曾在此溪扣冰而浴,故名扣冰溪、扣冰桥。寺后有瑞应宝塔,安奉扣冰古佛遗骨。瑞岩寺背倚大山,依势而建,布局巧妙,错落朋致。寺中有“龙井”,能浮铜币,人称井水“饮之祛病”。传说建寺时,所有木材均由井中浮出,取之不竭。现井中尚余一截,千年不腐。该寺有山、水、岩、洞、塔、桥、亭、阁、楼、殿之胜,古树崔巍,蔚为大观。赵抃、朱熹、刘韫、刘子羽、李佑、黄嘉宾等名流先后写下数十篇赞美诗文。曾任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参加政事的赵抃,在任崇安县县令时瞻仰该寺,写下七律一首:“宝界香园接翠微,此焉空寂远尘机。寒冰扣晓人无垢,古剑藏秋谷有辉。水石潺潺湲迷客径,松云洒落护禅扉。我来笑彼名缰锁,斜日匆匆策马归。”大儒朱熹厚爱此寺,曾题诗九首,例如:《奉陪彦集克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画不开。一壑只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一,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瑞岩禅寺系扣冰古佛在中年之时已誉满七闽之际所创建,规模宏丽,香火鼎盛,堪称一方名刹,世称其可与天台、曹溪并峙。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题匾“瑞岩禅森”,这是对该寺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真实写照。
古刹钟声护深山、扣冰古佛远名扬:扣冰古佛,俗姓翁,法名藻光,武夷山吴屯人,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二月八日,河西节度使翁承钦之子。十三岁依吴屯清潭寺行全为师。先后助师修创清潭寺和兴福寺。唐广明元年(880年)彭王当捐募巨金建瑞岩寺于吴屯山下,请翁藻光担任住持。晚年被闽王王延钧请入王廷,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坐禅讲经,最后在鼓山涌泉寺圆寂。瑞岩寺地处东畔山、将军山、马舔岩之间,田园山色构成一幅美景。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跋山涉水,慕名而来,并题诗赞美。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策杖寻访,并作诗一首《咏瑞岩寺》“踏破千林共叶堆,林间台殿欲崔巍。欲泉喷薄秋愈响,山翠空蒙画不开。一壑祈今藏胜迹,三生畴昔记会来。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此外他还留有歌颂唐将军、葛将军和周将军的题赞。宋代吴屯也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号西山)来到瑞岩寺拜谒辟支古佛神位之后,又择得瑞岩寺邻近的东山隙地一块,建东山寺一座,与自己的“西山”之号对应,以志促成扣冰佛教与朱子理学的相互兼容。农历二月初一,是吴屯每年一度最热闹的迎佛祈安的传统民俗日。乡民前往瑞岩寺迎请辟支古佛及其护法神唐、葛、周、宋四大将军的神像巡游吴屯乡九会(吴屯乡所在地根据自然村划分为九个小会,俗称九会)。队伍所到之处,乡民主动燃放爆竹迎接,以示祈求菩萨保佑合家安康、五谷丰登。时光疾逝,转眼千年。瑞岩寺香火依然长盛不衰。而且善信功德络绎不绝,山门、照璧等建筑就是由善信捐资修建。加上武夷山市政府与吴屯乡政府的重视,瑞岩寺与扣冰古佛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作为武夷山主体旅游风景区的外围人文景观,必将与武夷山一起越来越受世人的嘱目,并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