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田镇地图
兴田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位交通
兴田镇位于武夷山市南部。一般都是从武夷山度假区或武夷山市区转车到达。武夷山市区乘车到兴田镇,有两个乘车点:第一个是位于五九中路武夷山市公交公司大楼前(启星楼对面)此处乘车较为方便,每天有定期班车前往;第二个是位于五九路长途汽车站旁的武夷山短途汽车站,乘武夷山至建阳、建瓯方向客运班车到达。行政区划
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001_兴田镇居委会、~201_兴田村、~202_枫坡村、~203_西郊村、~204_黄土村、~205_仙店村、~206_南岸村、~207_南树村、~208_城村村、~209_大渚村、~210_汀浒村、~211_汀前村、~212_虹桥村、~213_双西村、~214_南源岭村。旅游景点
城村古汉城遗迹:城村古汉城是古越族历史辉煌的一章。从一九八O年至今,福建省博物馆组成汉城考古队进行一系列考古发掘,已出土四千多件可复原的重要文物。城址出土的丰富多彩的日用陶器和陶制建筑材料,烧制精良,造型别具一格。城址中还出土了许多文字瓦当和陶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宫殿中的室内浴池为我国所发现的古代最早的宫内浴池,其供、排水管道设施非常严整、完备,是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被列为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的古汉城遗址保护区,1996年12月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汉城遗址发现于1958年,是福建省已发现的古城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汉代古城址,也是我国江南地区比较完整的一座。城村汉城由三组东西走向的山岗和高胡坪组成。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面保存着较好的夯土城墙,实测周长2896米,墙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墙壕遗迹。城门两座,位于城址南部,东西遥望,直道相通。城内探明大型建筑群基4处、冶铁作坊遗址5处、居住区15处,以及烽火台、排水系统、古道路等多处。城内高胡坪是汉城的中心建筑区,揭露的一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有正殿、侧厢、庭院、天井、排水沟等,保存相当完整,出土大量的陶器、铁器、铜器等。其器形有罐、盆、钵、瓿、壶、盅、铁矛、铁剑、铜镞、弩机等。据考古队论断,城村汉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汉前期,即闽越国统治时期,其下限可能延长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年,它的兴废与闽越族的盛衰密切相关。闽越王城博物馆:建于兴田镇城村村的南部、王城遗址的东南侧。它用图表、文字、实物、复制品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距今2110多年以前南方少数地方政权---闽越国从汉封立国直到叛汉终被剿灭的百余年历史。博物馆建筑布局严谨、规则,主次有序。屋顶飞檐重彩,真有“如鸟斯革,如?斯飞”的非凡气象,再现了汉代闽越宫苑建筑的风采。无诸塑像立于第一展厅的厅前大院里。无诸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被册封为闽越王,治闽中故里,辖区包括武夷山在内的当今江西和闽北、福州一带。塑像为石质立像,伟岸粗犷,呈现出臣服于汉廷之后雄才大略的形象。第一展厅用文字、图画和模型浓缩西汉时期闽越王国昔日的风貌。展厅进门正中是“前言”石刻和四根图腾柱,柱刻虺蛇纹,象征闽越族崇蛇的习俗。顶上绘有双蛇、日、月、金乌、蟾蜍的图案。图腾柱右边是一个探方模型,让参观者了解城址遗物出土时的情景;左边是一个闽越平民墓葬模型,可以窥视当时的葬俗。展厅正门的两侧门墙是龙凤呈祥的石刻图案。展厅两边墙上石刻的内容分别是:闽中郡建立图、鏖战图、册封图、赠礼图、渔猎图、农耕图、庖厨图等;正中墙上是“册封回归图”的巨幅油画,画的是闽越王无诸受汉王朝册封后,荣归闽中故国受到臣民欢迎的场景。浏览此厅,参观者可初步了解闽越族的历史和生活习俗等概况。第二展厅集中展示西汉闽越王城的历史文物。厅的正中是城址复原模型,让人们了解王城的规模、形状及建筑分布情况。模型的四周橱窗内陈列着城址出土的建筑材料、日用陶器、各种铜铁制品以及兵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其中有不少堪称当时全国之最的。如:2.02米长的空心砖、15公斤重的铁犁、81.5厘米长的铁矛头、全国最早的五齿耙等,这些文物在全国出土的汉代文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置身此厅,使人们有机会见到福建上古文化的遗泽,了解闽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概貌。
城村民俗游这是武夷山2004年推出的一个具有武夷山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人们坐在独轮车上欣赏古汉城城村的明清古建筑,别有一番风味。
城村百岁坊
:城村村的“百岁坊”牌楼,城村村村口,楼坊分三间开,以十二根圆木柱支撑,分上、中、下三层抬梁,每层抬梁由六叠船形斗拱构成,斗拱上绘碟形朱斗绘,十分壮观。在“百岁坊”的门坊两边还留有象征着长寿的四方寿桃石。在坊的西面悬挂着提着“圣世人瑞”的篇,从边上提着的“钦差督理粮饷带管建南道福建布政司左参政魏时应”可知当时的赠送者。在坊的东边悬着提着“四朝逸老”的匾额,下款“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凌云;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建宁府知府马关献、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建阳县汪文标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