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巴中市地图 > 巴州区地图 >
渔溪镇地图
渔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卫生

文化教育:同时渔溪的教育、卫生事业也比较完善。现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共14所小学,在校生7467人;虞阳中心卫生院,属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共有医务人员143人,床位90床,设备良好。1988年,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10373户,426553人,其中农业户9124户,农业人口37038人。本镇居民语言较为复杂,主要有福清话、兴化话、闽南话3种。全镇有耕地23360亩,其中水田20490亩,旱地2870亩。另有3万多人旅居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归侨、侨眷2万多人,占总人数40%多,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之一。
渔溪镇人大结对助学::开学初,渔溪镇20名贫困中小学生在镇人大帮助下高高兴兴上学了。渔溪镇经济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面临辍学境地。镇人大对此高度重视,在对全镇贫困生进行摸底的基础上,倡导辖区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伸出援手结对助学。13名市镇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及渔溪侨联会共捐资8350元,作为20名贫困中小学生本学期的学杂费。据了解,渔溪镇人大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始于2000年,至今共捐款3万元,结对帮扶贫困生74人次。

名胜

黄檗山万福寺:渔溪镇,渔溪千年古刹——黄檗山万福寺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西北的黄檗山上。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唐贞元五年(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大中二年(848年),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又返回黄檗山。
历史记载:怀海传希运、希运传义玄,黄檗山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宋时宗风犹盛,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临济宗杨歧派善果禅师从湖南沩山来此住持,达10年之久。元朝时逐渐衰微,寺几荒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周心鉴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极一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寺毁于战乱中。隆庆初(1567-1568年)僧中天发愿重修,并进京奏请藏经,苦候8年未果,竟圆寂于京师。其徒孙鉴源、镜源继承遗志又进京,越六寒暑,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朝廷乃赐藏经678函、紫袈裟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时殿宇尚未修复,鉴源、镜源回寺后即着手修建大殿与法堂,叶向高亦捐建一座藏经阁,寺院始起衰转盛。崇祯二年(1629年)又建东西客堂,寺僧赴湖州金粟山广慧寺礼请密云圆悟为住持。崇祯六年(1633年)密云退居,费隐通容禅师继席,隐元被推为西堂。崇祯十年(1637年)隐元得传心印,住持黄檗山万福寺,他远到漳州、潮州一带募化,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修建了大雄宝殿、法堂、山门、斋堂、钟鼓楼、库房、寮舍等大小30余处。同时,隐元还大力弘扬临济宗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东渡日本,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寺又趋衰微,僧清馥一度募化修复。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损失严重。1949年又罹火灾,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
修建:1957年春,虽经多方努力,仅于唐代故址修建法堂、方丈室两座,供僧众栖止,寺院全貌难以恢复。1966年,寺更濒于荒废。1982年,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989年4月成立了"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修建委员会",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主任,已故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任主任,省级及全国级开放寺院住持(监院)任委员,着手对万福寺进行修复,国务院与省人民政府均有拨款。在十方善信的资助下,从1989年夏开始进行第一期修复工程,首先重修一座有600多平方米的法堂与新建一座160平方米的大寮。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在海外华侨的资助下,黄檗山万福寺重建工程得以告竣,现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隐元纪念堂等皆轮换一新。1997年12月8日,隆重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现寺中文物尚遗石槽三口,其中宋代一口有“僧淳生为四恩三有舍,庆历五年己酉(1045年)七月造,住持沙门复其”的题刻。黄檗名山,唐宣宗观瀑联吟之地,梁江淹至闽游咏之区,裴丞相皈依远祖断际,叶相国护藏书联。岩、洞、石、岭、溪、潭、井、泉、庵、堂、塔、院,森严罗列,自成景观。释子白衣、朝野名流,赋诗吟联,摩崖题刻,倍增方外之趣。今盛世重明,梵宇新起,若夫达观之士,亲到黄檗峰头,豁开双眼,洞壑林峦,真文炳著,潭涧木石,觌体成章,自然得大受用。明灵舒居士诗云: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碑看前代刻,僧值故乡人,一宿禅房语,经时客路尘。将行更瞻礼,十二祖师身。

教育卫生事业

同时渔溪的教育、卫生事业也比较完善。现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共14所小学,在校生7467人;虞阳中心卫生院,属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共有医务人员143人,床位90床,设备良好。此外,渔溪还有一个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平方公里,区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工业集中区的水电路等配套都比较齐全。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北承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受其辐射带动;南与江阴工业区毗邻,作为其腹地,商机无限。区内有两座库容分别为4300万立方米和275万立方米的建新、香城水库,一个日供水二万吨的自来水厂,还有一座110千伏安变电站。

历史文化

渔溪是一个古老集镇。晚唐置镇,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050多年历史,是福清的“老五镇”之一。渔溪是一个商贸旺镇。宋朝以来一直以她特有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发挥着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上迳、新厝、江阴的商品集散中心,至今仍保持着强盛活力。目前中心镇区商场、市场、超市等商业网点遍布,市场购销两旺。06年全镇商品零售总额达8.5亿元,年末居民存款达13.88亿元。渔溪是一个著名侨乡。旅外乡亲有360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乡亲在当地和商界事业有成。旅居印尼的郑年锦先生、林财兴先生等在印尼商界极负盛名,郑先生被称为纺织大王,现为印尼龙佳集团董事长、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常务副主席。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后,海外乡亲捐资公益事业近亿元,惠及家乡教育、卫生、水电、道路交通、老人福利等各项事业。

交通发达

福厦公路纵贯镇境,交通发达,商业繁荣。镇内3条旧街道已全面整修和拓宽,总长达2039米,宽为4~9米,为混凝土路面。此外,还建有隆华路,长107米,宽6~9米,混凝土路面;新建渔宝街,于1989年竣工,长210米,宽18米;两条生活性道路:福医路和育才路,分别通往渔溪医院和渔溪中学,共长870米,宽4~9米,为砂砾路面。镇内只有一条排水沟,污水和雨水合流排放,雨季时,集水多,排水不畅,致大部分道路烂泥淤积,行人不便,影响环境卫生。福清市渔溪镇上榜拟确认福建省第三批商业重镇:省经贸委近日公示了福建省第三批特色商业街和商业重镇的名单。其中,厦门市古城东路闽台食品街、厦门市路咖啡休闲(文化)街、厦门市禾祥东精品商业街、厦门市同安区三秀路商业街榜上有名。14条拟确认福建省第三批特色商业街除厦门的4条外,还有莆田市涵江区监前通讯器材商业街、龙岩市九一路商业街、连城县冠豸山根雕街、漳平市和平南路建材商业街、泉州市义全机电商业街、漳州市新华东路名店街、南靖县茶叶商业街、武夷山市苏闽步行街、浦城县商业步行街、政和县水南中路商业街。19个拟确认福建省第三批商业重镇名单为:福清市渔溪镇、闽侯县白沙镇、永安市小陶镇、清流县嵩溪镇、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龙岩市新罗区西陂镇、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长汀县河田镇、长汀县濯田镇、永定县下洋镇、武平县岩前镇、连城县朋口镇、诏安县四都镇、长泰县岩溪镇、武夷山市五夫镇、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浦城县仙阳镇、政和县镇前镇及古田县鹤塘镇。

历史

渔溪镇,全镇总面积11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591亩,林地104588亩。现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493户,总人口48926人。全镇共有35个基层党支部,党员1214名。渔溪镇地处福清市西南,福厦线两侧,北临东流入海的渔溪下游,东南距海约5公里,四周地形开阔,是福建省主要交通干线——福厦公路上的重要集镇。距县城15公里,去福州65公里,到莆田市44公里,交通极为方便。渔溪是一个古老集镇。晚唐置镇,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050多年历史,是福清的“老五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