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集镇地图
赵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赵集镇是县的沿边重镇,农业基础稳固,盛产水稻、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烟叶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以推广优质高产的水稻和经济收入高的烟叶种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1851元。工业基础良好,镇内现有镇、村及私营中、小型企业26家,已初步形成建材、印刷、饲料、面粉加工等多种工业体系,产品近10种,98年全镇企业完成产值2751万元。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种植、养殖业快速兴起壮大,1998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已发展到320户,产值1586万元,实现利税127万元,商业贸易繁荣兴旺,全镇已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教育街农贸市场”。
基础设施
镇区功能完善、交通便利,北邻洪河桥与安徽接壤,乡村道路畅通,自1995年被定为省际沿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累计投资300多万元用于镇村公路建设,新修和改造公路五条,新建长1公里,宽10米的开发区街道一条,是方贺近百里的商品集贸、交易场所,境内电力充足,镇水资源丰富,形成了村村通汽车,组组通机耕的交通网络。农村程控电话入村率已达100%。近几年,镇党委,政府按照“稳定农业促工、商业”的发展思路,利用地域优势,抓机遇、促发展。1998年定成财政收入270万元,经济综合实力居于全市前50强,是全县的“乡镇企业工作二等奖”。
农业生产
近几年来,赵集镇认真实施“培育支柱上规模,膨胀骨干出特色,开放带动跨台阶,科教推进增效益,勇创五亿争八亿,富镇富民奔小康”的发展战略,都出了一条支柱产业、区域经济、系列加工、规模效应的产业化路子,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位于全市前列。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998年,全镇粮食总产4000万公斤,上交国家商品粮500万公斤,已培育出了林果、烟叶、畜牧养殖、水稻、莲菜五大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年产值11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5%,其中水稻面积15000亩,年产值1500万元,莲菜5000亩,年产值1800万元,发展成为邓北的“小江南”。畜牧养殖以大赵养鸡厂、镇黄牛育肥厂为龙头,带动辐射全镇养殖业,共建立专业养殖场27个,562个养殖专业户,年产值6300万元。
资源特产
赵集镇支庙综合养殖场位于赵集镇支庙村,是由本村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李世友创办的。李世友现年33岁,高中毕业生后到河南省信阳畜禽研究所学习三年,练就一身畜禽养殖管理技术。2001年返乡创办支庙养鸡厂,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发展为占地30余亩的养鸡、养鱼、养猪一条龙综合养殖场,累计投资45万元,年产值80万元,年创收15万元以上。支庙综合养殖场目前拥有标准化养鸡场300平方米,养殖新罗曼蛋鸡1万余只,年产鲜蛋200余吨,孵化子鸡50万只以上。单列式良种猪场150平方米,养殖纯种英系大约克种公猪1头,纯种杜罗克、长白母猪20头,年出栏二元良种猪200头以上。今年新投资8万元加深整修精养鱼塘15亩,可年产鲜鱼16吨,孵化鱼苗100万尾以上。支庙养殖场的养殖模式是养鸡—养猪—养鱼一条龙循环养殖,资源合理利用。以科技为先导,标准化生产,强化防疫,效益明显,李世友不仅自己率先致富,还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帮带周边30多户群众走养殖致富之路,其中支庙高桥张洪起、大郢村王土庙王世刚、冷庙代宗富、城关聂志祥等在李世友的帮助下,养鸡场规模都在3000只以上,成为养殖大户,脱贫致富。中国黑陶在安徽,安徽黑陶在赵集。黑陶是一种泥与火的艺术,它以淮河中游独特的软质粘土为主料,经过严格的工艺处理,加之精湛的手工艺术,用渗碳的方法烧制而成。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起始于夏商,盛行于秦汉,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道道黑陶发掘先人之工艺,结合现代工艺之美学,经纯手工拉坯、绘画、雕刻、压磨、窑变等工艺开发精制的。现有瓶、尊、钵、鼎、筒、炉、罐等二百多个品种。尤其以“国宝”龙虎尊模拟,精心研制开发的龙虎尊系列,品种齐全,装饰精致,漆黑光亮又典雅,古色古香而清晰,散发着黑土地的芳香,保持了黑陶“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罄”的尊贵本色,实为中原之明珠,黑陶之瑰宝,深得国内外学者赞誉,深受各界人士的珍爱并被收藏。赵集镇工艺美术界名人张道道返乡筹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十一五”期间通过引资、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总投资200万元,成为赵集镇的龙头企业。
三、1000亩食用菌生产
以健生源食用菌有限公司为基础,引进投资200万元,做大做强食用菌生产。大力发展珍稀菇类,成立食用菌协会,实施定单农业,发展农户600户,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
基地建设
赵集镇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位于赵集镇榆树村,是赵集镇招商引资的农业开发项目,开发商为阜南县旺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从事优质、高效、优良农作物选育、研发、推广、产品深加工、经营为一体的股份科技民营企业。公司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把一小块一小块农民承包的土地反租承包过来,使其形成规模化效益。走工业化管理的道路,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技术和项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实行订单农业,走公司+农户+市场+订单的运作方式,一头联农户,一头联市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公司在赵集镇投资兴建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主要以种植百香果、钙果等优质水果为主,种植面积500亩,投资200万元。租用农户土地每亩320元(也可按地入股),采用工业化管理模式,农户到基地上班,每月工资500—800元。家门口打工,到月拿工资,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种植、管理技术,计划黑陶到明年年底可推广发展到1000亩。百香果、韩椒套种基地建设。基地由阜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投资兴建,面积500亩,总投资2000万元,采用反租倒包等形式,把农业生产工业化管理,种植百香果、钙果等高品质水果,冬春套种韩椒,创造高附加值典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