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子地图 >
中西区地图
中西区相关地区地图:

区位交通

台铁纵贯线:台南车站,台17线:台17甲,县道182,台南运河

基本概况

中西区是台湾省台南市六个行政区其中之一。本区原分别为台南市中区及西区二个行政区,2004年1月1日起因为行政需要将其合并,取名为中西区。邮递区号700,总人口83,047人(2006年2月),经度东经120度12,纬度北纬22度59,总面积6.19km2,毗邻北区、东区、南区、安平区、安南区,行政区类别市辖区,区长蔡安棋,区划38里752邻

自然地理

中西区位于香港岛的西北沿海一带,背靠维多利亚峰,前临维多利亚港,东起金钟,西迄坚尼地城,面积有1,240公顷。太平山是香港岛中央山脉的主峰,高一千七百七十呎(约五百四十公尺),是香港岛最高的山峰。香港开埠以后,定名维多利亚峰,民间俗称为扯旗山。据说在未有电报之前,山顶设有船只了望站,工作人员在见到来港的远洋轮船时,便扯起旗号通知山下港口的领航人员好作准备,是为扯旗山得名的原因。香港位于亚热带。每年近半年时间气候温和。受季候风影响。冬季吹北风或东北风,夏季吹南风或西南风。一月和二月云量较多,间中有冷锋过境,吹北风,气候干燥。市区气温通常徘徊在摄氏十度上下,有时更低。新界和地势较高地区,有时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并有结霜现象。三月和四月,间中极为潮湿。而向东南的高地或由鲤鱼门至蓝塘海峡一带,时有毛毛雨或浓雾,能见度甚低,航空及渡轮服务受严重影响,甚而间中中断。五月至八月的天气炎热而潮湿,间中有骤雨和雷暴。下午气温经常升逾摄氏卅一度,甚而达至卅四度;晚上则保持在摄氏26度左右,而且湿度颇高。七月通常有一两个星期的天气较为晴朗干燥,有时晴朗天气会持续较久。九月,是较多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月份。北太平洋西部和南中国海,每年平均约有卅一个热带气旋形成,其中半数达到台风强度(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当热带气旋集结在本港东南约七百至一千公里时,本港天气通常晴朗而且异常炎热,但黄昏时却可能有局部地区性雷暴。若热带气旋中心移近本港,风力将会增强,广泛地区有大雨。热带气旋带来的豪雨可能持续数日,引致山泥倾泻和水浸,造成严重的灾害。本港各区的每年平均雨量差别很大,横澜岛约为1300毫米,而大帽山附近则超过3000毫米。八月是全年最多雨量的月份,天文台录得该月份的平均雨量为391.4毫米。一月是最干旱的月份,平均雨量仅有23.4毫米,全月大约只有六天下雨。

旅游资源

赤嵌楼,孔庙,延平郡王祠,五妃庙,祀典武庙,大天后宫,台湾府城城垣残迹,国立台湾文学馆

行政组织

1981年,政府推行地方行政计划,中西区区议会继而成立,让区内居民有机会参与中西区的发展,并就此提出宝贵的意见。1997年7月1日,中西区临时区议会成立,取代以前的区议会。由2000年1月1日起,区议会的英文名称由DistrictBoard改为DistrictCouncil,以显示其日益重要的功能。中西区区议会由十九名区议员组成,是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双方可就与区内工作或居住的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府政策,交换意见。

历史沿革

1841年1月26日,英军在今日上环的水坑口登陆。当时,英人先在港岛海滨的西北面进行开发,先有今日的中环、上环,继有西环,及后向山上发展,於是出现了半山区及山顶区。英人划出今雅宾利道以东一带作军事用地;西面山坡留作政府用地;民房集中在中环、上环及西营盘海旁一带;仓库、兵房及海关则设在中环的海旁。英人的管治是由中西区开始向外延伸。1841年6月7日,英人宣布香港成为自由港,准许商人、资金自由进出,并随即出售五十一块土地;锐意将中环带发展成“女皇城”,作为政治及商业中心。1843年,为了纪念1837年登基的维多利亚女皇,於是将“女皇城”改作“维多利亚城”。1844年,城内已有100幢建筑物;1874年,更增至1800多幢。伴随著殖民政权而来的基督教及天主教的传教士,陆续在中西区建立教堂、教会学校及各种的福利机构。而从国内到香港从事贸易的商人,组织起不同的华人社团,如南北行公所、中华会馆等。二次大战期间,香港沦陷。日军以中环作为统治香港的中心,如中环的汇丰银行总行大厦及半山的总督府分别成为当时的总督部和日军总司令官邸。大战以后,香港的经济日渐起飞,中西区成为了香港的经济及商业中心。中环的写字楼单位的供应变得紧张,租金亦十分昂贵;於是部分商业及经济活动逐渐分散至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