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镇地图
安丰镇相关地区地图:
宗教民族
全镇有宗教(基督教)活动场所13处,信教人员2147人,传教人员36人,境内没有非法宗教活动。安丰镇以汉族为主,有少数民族25户94人,均为回族。人口:2006年全镇总人口81054人,总户数18349户,男43621人,女37433人。农业人口72698人,非农8356人,人口出生率为10.67‰,自然增长率7.46‰。全镇有外流人口20534人,主要流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长三角和珠三角大中城市,家中留有一定的劳力种田。安丰镇以张、李、石、王、梁、吴、廖、赵等八大姓氏为主。
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乡实际少出生人口达15140人,相当于一个小乡镇人口。计划生育实行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实行“以宣传教育为主、以避孕节育为主、以经常性教育为主”。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采取优质服务、降低病残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和奖励扶助政策,切实做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发展经济,造福子孙后代。
矿产资源
西部梁家湖排涝渠蕴藏少量黄沙,多用于建筑建材工程施工。中部岗区为黄色粘土,适合建窑烧制砖瓦,目前建有槐店、戚冲、桓店、梧桐、荆塘等五座轮窑厂。工业发展
2005年完成工业产值5.68亿元,增长50.2%。实现工业开票2.18亿元,增长70.3%。规模企业开票销售实现1.62亿元,占全部工业开票的74.31%,列统企业总数达12个,实现一年翻一番。重点企业发展加快,银星公司年销售达5000万元。坚持“一业为主,兼顾其它”,形成以水晶玻璃工艺品为主导,农副产品加工、船舶配件、通讯电缆、机械加工、金属冶炼齐发展的产业格局,素有“水晶之乡”、“中国水晶第一镇”的美誉。发挥镇水晶玻璃工业集中区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至2005年底,西安丰镇共有水晶玻璃企业(含作坊)158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总产值超过5亿元,其中销售过千万元企业10多家,形成天成、银星、龙宝、奥特异、丰德、瑞和祥、顺元、恒驰等一批水晶特色企业和集群,产业特色进一步凸现,全镇3.8万人口中,从事水晶行业的达1万人,形成朱郭、苗圃两个专业水晶村,“村村办工厂,处处搞水晶”已成安丰一景。“陶瓷复合钢管”技术被列为国家863星火计划,长虹船舶公司是国家交通部的定点制造企业,新象电缆股分有限公司生产的“8”字型自承式通讯电缆属国家星火计划产品。西安丰镇的工业主要以水晶、钢管塑管、通信电缆、船舶配件、焦炭金属、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水晶玻璃为主导产业,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水晶第一镇”。镇党委政府立足水晶做文章,不断创新、创优,做大、放大产业,围绕政策,大力推进产业招商、特色招商,促进了钱回流、凤还巢,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多家水晶企业纷纷落户水晶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随着四届水晶节的举办,知道西安丰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有个西安丰,西安丰水晶出精品,水乡水晶响誉海内外。西安丰镇不产水晶,却成海内外知名的水晶镇。小水晶磨出大产业,得益于该镇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得益于该镇正确的决策、措施的扎实。水晶节的连续成功举办,关键在于西安丰镇党委、政府思路明确、推进有力、组织有序。一是敢于自我表现,小镇办大节,为全民创业搭台铺路。安丰人尴尬于许多人“只知安丰水晶,却不知西安丰在地图上那个角落”。该镇党政一班人认识到产业的集聚、特色的培强需要强力的推动。水晶再美,不宣传不吆喝,地球人不会都知道。加快发展,必须扩大宣传扩大影响,只有通过宣传才能把产业特色、资源优势推向全国、全世界,让西安丰的人气旺起来、经济活起来。他们跳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定势,拿出“王婆卖瓜”的姿态和干劲,不断探索、创新。受“节庆经济”的启示,“小镇办大节”的创意应运而生。水晶节的成功举办,引起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的兴趣,《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给予了高度关注,《扬子晚报》连续三年登载了数十篇文章对安丰水晶节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从第三届水晶节开始,“气魄”越来越大的西安丰人还将宣传阵地设到上海、广东等经济开放前沿和产业关联度密切的连云港东海、浙江浦江等地。政府的强力推动,各种宣传媒体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和发展环境,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网络空间里推介了“西安丰品牌”和“西安丰水晶”,使西安丰的名字越来越响、名气越来越大。二是敢于激流勇进,不争论观望,为产业发展推波助澜。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是全民创业热情高涨,一方面是资金、土地、安全的制约,是继续办节、添油加力,还小胜即满、任其发展?西安丰镇党政一班人没有犹豫,他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认识到,办节是抢机遇、闯出路,是培育特色产业、繁荣地方经济的契机,符合当前大招商、大开发、大创业的要求,能够成就大事业,干出新业绩。他们找准定位,逐步形成了一套“办节”的长效机制,使水晶节形成“节链”。三是敢于打破常规,集众智聚众力,为产业工人烹制文化大餐。就如何办好水晶节,该镇党政一班人作了认真思考,通过三年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坚持水晶唱大戏,项目为主题。不请友邻、不邀上级,只请客商,突出招商主题,一切围绕项目签约。务实的措施和取得的实效,使每届水晶节均获得广大干群的支持和上级领导的肯定,打造了“水晶安丰”、“生态安丰”的招商引资品牌,有力促进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达到了弘扬水晶文化,放大产业特色,以节招商、扩大影响、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预期目的。区划沿革
南北朝时即设安丰县,并为安丰郡治。此地早先有“安康丰盈”之称,为典型的鱼米之乡。1958年12月,寿县正阳关—真武庙店—庄墓桥一线以南成立安丰县,在境内石家集老街以北1.5公里处(现安丰高中处)兴建安丰县城。次年因供水难度大安丰县被撤销而停止建设,仅建成一条街道,取名安丰路。1961年置安丰区至1992年。区公所驻安丰路。1992年2月撤区并乡,安丰区一分为四,即谷贝乡与石集镇合并为石集镇;杨仙合并入荆塘乡;隐贤乡、太平乡并入隐贤镇,彭城乡并入众兴镇,至此,安丰区建制撤消。1996年3月石集镇更为为安丰镇(曾设安丰县),1999年10月荆塘乡更名为杨仙镇(境内有杨仙铺子老集)。2004年9月乡镇区划调整,杨仙镇并入安丰镇至今,为一类乡镇,镇人民政府驻安丰西街原区公所处。新农村建设
2006年初,安丰镇及梧桐村被列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镇千村”示范镇、村。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目标,理思路、定规划、谋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把安丰打造成寿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次中心。一是结合区域实际,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镇斥资19万元,聘请具有乙级资质的省建苑规划设计院为安丰编制了镇域、镇区和梧桐村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规划将镇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展为4.5平方公里,设计居住人口4.5万人,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休闲区、文教卫生区错落有致,设计科学合理,已通过省、市、县专家评审,并形成规范的法律文书。二是突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并将其作为城镇建设的“生命线”工程来抓。我镇围绕城镇建设,重点实施了八大项目工程:1.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按照“点上抓示范、面上抓交通”的要求,镇村干群自筹奖金686万元修建32公里通村水泥路。2.工业项目入园落户工程。2006年完成工业企业招商引资1500万元,入园企业3家.安徽三畅豆业科技公司落户我镇,总投资将达2.49亿元,现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3.土地整治和江准分水岭项目建设工程。两项工程总投资达860万元,建成标准化农田林网和沼气池,进一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4.商贸北街开发建设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新建316套商品房,达2.58万平方米,自来水、电视、电信、路灯、消防设施等一应俱全,其房屋结构设计新颖,堪称皖西小集镇品牌工程。5.安丰街区亮化工程。6.自来水入户工程。已接入用户1000余户,实现正常供水。7.金盾大楼和安丰医院医技大楼建设工程。投资120万元的派出所金盾大楼和投资800万元的医院综合门诊楼现已封顶。8.东街及街头公园综合整治工程,投入40万元,整修东街下水道,新建街头公园篮球场2处,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去处。三是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安丰城镇化水平。为了实现在规划期末把安丰镇建设成为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适宜人居、可持续发民有的目标,我们将继续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富镇、商贸活镇、教育兴镇”四轮驱动,大力实施“建镇聚民、通达富民、治水安民”三大工程,围绕立足本地、推动寿县、承接六淮、服务合肥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安丰建设成为寿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次中心。大事记,87.1全区(安丰区)整党工作结束,进行总结。88.2在区召开乡党委书记党务工作汇报会。90.2安丰区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安排部署全年各项工作。90.3召开全区支部书记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91.7谷贝乡、石集镇等乡镇防汛,动员沿瓦埠湖群众紧急搬。91.7.16召开区委全体干部会议,分析研究灾情,安排部署生产自救工作。92.2.27撤区并乡开始。经县委研究决定,撤消安丰区,由石集镇、谷贝乡合并成石集镇;杨仙乡、荆塘乡合并为荆塘乡。92.8成立城建办公室,筹建安丰商品街。92.11成立东大圩施工指挥部,拉开东大圩万亩精养鱼塘会战序幕,一期工程5000亩,土方任务10万方。192.12石集镇程控电话开通。93.7石集羽绒公司动工兴建。93.8安排部署“两田制”(经济田与口粮田)实施意见,并在全镇推行“两田制”。93.11石集镇召开万亩桑园建设千人动员大会;荆塘乡梁家湖综合整治正式开工,兴建万亩精养鱼塘。93.11商品街竣工剪彩。94.4六安地区交警支队在石集建设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占地40亩。94.5安丰工业园区设立,占地200亩。94.6新建计生服务站,实行定点生育,筹办有线电视台。95.4启动集镇建设和康居工程。95.7筹建石集镇新办公大楼。95.9.4启动土地二轮承包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95.9.12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带领省开发性农业现场会参会人员到东大圩、梁家湖观摩。96.3经省民政厅批准石集镇更名为安丰镇。97.1.17中国青年扶贫服务团安徽分团形势报告会在安丰举行。97.1.19著名歌手解小东、李洋等到罗冲水库义演。97.5.13省领导王光宇、郑锐等领导来安丰视察小集镇建设工作。97.8安丰东街步行街全面竣工。98.6.15省委书记卢荣景来本镇视察工作,并深入安丰粮站检查粮食收购工作。99.9.16安丰镇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99.10省民政厅批准荆塘乡更名为杨仙镇。99.11张马沛堤兴修工程开工,土方工程量13.9万方。2000.2乡镇机构改革开始。2000.6全省第一家农民公园——丰华公园建成。2000.9安丰国家粮食储备库奠基。2001.2安丰镇“三个代表“学习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正式开始。2001.7.8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市委书记洪文虎、副书记程世龙、陶芳侯、刘庆德等领导来镇检查指导工作。2001.7.8省人大副主任季昆森在市、县领导陪同下到镇检查抗旱工作。2001.9全市挖塘打井现场会在本镇召开。2001.10.18田维谦副省长来镇指导工作。2001.11.28省委副书记沈跃跃来本镇检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2002.10金寨县、金安区来镇参观退耕还林和绿色长廊建设。2002.11.19李湾电站建成投产。2002.11.22巢湖市有关领导到安丰参观农民公园——丰华公园。2003.3.8市领导汪永义到镇检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2003.7我镇在上海设立驻沪党员活动支部。2003.5在全县率先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2003.5—7月全镇投入抗击“非典”工作中,共建隔离棚400间,隔离观察返乡者620人,劝阻外出务工人员返乡5600余人,全镇无一人感染。2004.7市委书记倪发科到镇检查工作。2004.9.14乡镇区划调整开始,杨仙镇与安丰镇合并,设立新的安丰镇,辖37个行政村,3个街道,人口7.8万人。2004.10.22省民政厅来镇检查借粮偿还工作。2005.1.12省国土厅刘厅长来镇检查工作。2005.3.9省江淮分水岭办公室领导来镇检查工作。2005.3.14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来本镇桓店村检查农组工作。2005.5安丰镇安康自来水公司进行筹建。2005.5.22省“两基”教育复查组来镇检查。2005.6.15市委副书记刘庆德来本镇调研计生工作。2005.12安丰商贸北街建设工程正式启动。2005.12.27全市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现场会来镇观摩。2006.2安丰镇被确定为全县唯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示范镇,梧桐村为省级示范村。2006.5.18安丰街道安康、丰盈管理区成立。2006.5.28安丰至隐贤路整修正式开始。2006.6.21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刘志宏来镇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2006.6.25省建苑规划设计院为本镇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区总体规划、梧桐村庄布点规划等三项规划。2006.7.11省财政厅来镇调研涉农资金发放工作。2006.8.29亳州客商投资2.49亿元的安徽三畅豆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镇。2006.9.9汇光肥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本镇工业园区,总投资千余万元。2006.9.29省、市委组织部领导来镇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2006.10.22省教育厅长程艺在市委副书记李乔陪同下为安丰高中——省示范高中揭牌。2006.11.15安丰镇“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正式启动,一期工程筹资680万元,国家补贴320万元,修建公路32公里。2006.11.20镇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启用。2006.12.9安徽省三畅豆业科技有限公司奠基,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祥安、县委书记孟祥新等领导参加仪式。经济状况
1.基本状况。2006年,安丰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3亿元,粮食总产量57728吨,油料总产量8383吨;财政收入660万元,比上年净增260多万元,增幅达65%;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六安市排名第24名。2.农业。安丰镇现有耕地10.5万亩,主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经济作物有西(打)瓜、豆类等。农业生产广泛推广良种良法和杂交制种技术。水稻品种主要有汕优084、Ⅱ优084、协优084、协优63等。小麦当家品种有豫麦18、扬麦5号。油菜品种为陕油6号、皖油18等。
3.林业。全镇现有林业种植面积10060亩,木材蓄积量9600方,年采伐量1200方,退耕还林1681亩,林业育苗300亩,林木主要品种有杨树、水杉,果树有梨、桃、杏等。
4.畜牧。2006年,全镇饲养家禽60万只,出栏35万只,饲养家畜5.5万只(头),出栏3.3万只(头)。农民饲养家畜以圈养或散养为主,境内有大型种猪场2家,黄牛饲养户4家,獭兔饲养户5家,家禽以散养为主,大型饲养户10家。家禽主要品种为生猪、黄牛、水牛、獭兔、母代杂交波尔山羊。家禽主要品种有土杂鸡、肉鸡、麻鸭和皖西白鹅。
5.水产。境内可放养水面18100亩,精养鱼塘12600亩,年捕捞量6300吨,产值6500万元。渔业生产以粗放经营为主,投放鱼类品种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兼有饲养龙虾、黄鳝、甲鱼、鳜鱼、河蟹等高附加值的水产品,大型渔场有东大圩、梁家湖、戚冲、罗冲水库等渔场。
6.水利。安丰镇属淠河灌区,全镇灌溉面积10万亩,境内有石集分干渠、瓦西干渠、淠东干渠等大型灌溉河流,有梁家湖排涝渠、东淝河、中心沟等大型排涝渠道。灌区分瓦西、淠东、木北、石集分干渠,有桓店支渠、酒房支渠、新圩支渠、安丰支渠、梧桐支渠、金店支渠、西河支渠、关庙支渠、长青支渠、北湖支渠、杨南支渠、农埂支渠、爱国支渠、小东圩支渠;大型水利设施有杨仙大桥、王家大桥、承接淠淮的庙岗船闸。防洪设施有号称万亩的东大圩和爱国圩、马路圩。水利站现有职工25人,承担全镇防汛抗旱、水利兴修及配套工程维护管理等技术指导和服务。
7.乡镇企业。安丰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全镇现有工业企业60余家,从业人员7560人,产值2.4亿元,利税2400万元,工业企业增加值7200万元,技术含量较高。主要规模企业有丰粤米厂、丰盛米业有限公司、安康自来水厂、桓丰和康达生猪、汇光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寿县建筑建材总厂(丰华集团)、阳光驾校、荆塘、安丰等五座轮窑厂、安徽省三畅豆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近年来,由于实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盘活部分资产和资源,激活全镇企业发展势头,目前有招商引资企业:三畅公司、汇光公司、阳光驾校等。
8.第三产业。饮食服务业。2006年饮食服务业126家,从业人员706人,产值3780万元,利税793.8万元,解决剩余劳力和下岗工人就业286人。
9.房地产。全镇有建筑队21家,从业人员252人,实现产值9408万元,利税254万元,竣工面积3.6万平方米。
10.商贸流通。安丰镇为周边地区商贸流通商品集散地,现有大小商埠568家,极大活跃了全镇及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
11.金融。安丰镇金融机构共有三家,分别为寿县农业银行安丰营业部、安丰信用社和安丰邮政储蓄。农行安丰营业部有网点1个,职工8人,业务范围涉及存、贷款、结算、金融服务、家财险、长期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2006年底存款余额达7000万元,发放贷款600余万元。安丰信用社营业面积达上千平方米,拥有网点3个,职工21人,主要为存、贷款及结算业务,是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的主力军,2006年底,存款余额达5100余万元,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安丰邮政储蓄所经营的业务范围主要有财政储蓄、汇兑,拥有网点3个,职工16人,营业面积300平方米,截至2006年底,存款余额已达8500万元。
12.保险。1989年10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安丰服务所正式设立,主要有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人生意外伤害险等三大类30多个险种,年收保费100万元,理赔70万元,目前共收保险费2000余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全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事业
1.教育全镇现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公办中学4所,民办中学1所,小学21所,幼儿园3所。在校学生11670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8%。拥有杨仙、安丰两个教育中心校,负责全镇的教育教学管理,现有教育管理人员10人。学前教育。2006年,有各种性质的幼儿学前教育8所,入园儿童765人,从事幼教人员21人。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6187人,公办学校26所,全镇基本普及“两基”目标。
2.卫生2006年底有中心医院一所,乡级卫生院一所。中心卫生院开设儿科、内科、外科、妇产科、骨科、五官科及重症监护室,还有防保、护理、放射、检验及预防门诊和保健门诊。医技人员100人,有医疗大楼一幢,医疗设备有X光机、东芝B超机、血液透析机、血球计数仪、生化分析仪等。村级卫生室39个,从医人员117人,为全镇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3.民政镇民政办负责指导全镇村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同时负责救灾救济、残疾人口管理、红白事管理、殡葬改革、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管理工作。全乡现有镇级敬老院1座,村级敬老院3座,年发放优抚、低保、特困救助及五保资金92.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