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镇地图
昭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园区
江苏昭阳工业园是2001年11月经兴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兴化市私营经济城,2002年10月经省经贸委等部门批准为省级示范工业园区,命名为江苏昭阳工业园。区位优越:园区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东临省级过境公路,距高兴东公路约10分钟行程,距京沪、宁靖盐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约30分钟行程,距上海虹桥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约3小时行程,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56公里,水陆交通便捷。
设施优良:园区提供具备建厂条件的土地,符合"六通一平"要求。已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干道路幅25m;华东主电网不间隔供电,有35KV、110KV、220KV变电所互通供电,为园区提供连续、稳定的工业和民用(220V、380V、35KV、110KV)电力保障;自来水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水管网纵横交错,管径从φ60-φ30cm按主支流配备;通讯设施完备,程控电话容量充足;场地平整,地基承载力较高,具备建造大型工业厂房的条件。
服务优质:园区坚持"诚信、务实、优质、高效"的工作宗旨,积极倡导"投资者的需求就是工作目标、投资者的困难就是服务方向、投资者的赞誉就是最高追求"的服务理念。入园企业可享受"全托式"服务,在项目申办、审批、建设、经营过程中,一切涉及到工商、税务、外经、消防、环保、政策信息咨询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全部由园区派专人负责办理或协助办理。
政策优惠:入园企业除享受省级开发区各项优惠政策外,按兴化市人民政府[2006]83号文件享受项目申办建设"规费减半"优惠;土地价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对市核定的土地成本每亩13.96万元的基础上,采取"政策随项目走"的办法,根据投资和注册基本情况,实行分级优惠。
产业配套:兴化是全国著名的不锈钢特种合金材料及制品的产业基地,昭阳工业园经过近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特种钢制品、纺织机械、船舶机械、电子元件等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铸造、锻造、钣金、金加工等生产能力,除满足企业自身产品需求外,可为大型机械电子企业协作配套,从而有效地节省同类型企业的投资成本和零部件配套成本。
经济建设
2009年,全镇财政收入52003万元,经济总量15亿元,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环境、资源、物产优势得天独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农业:昭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花基地。历年来,粮、棉、油、水产品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年产粮食110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3.7万吨,生猪45万头,家禽2000多万只,蛋品7万多吨。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茅。近年来,注重传统农业向新型、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生态农业迅速崛起,一禾蔬菜、兴化青虾等无公害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对外经贸充满生机。
工业:昭阳工业门类较全。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行业。现有各类企业26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16家;省级企业集团4家。齿轮、轴瓦、钢帘线、异植物醇、特种不锈钢焊丝、敏感元器件、软轴软管、酮酞箐、链轮曲柄、棉纱、牛仔布、脱水蔬菜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中庄醉蟹、河虾籽、金松皮蛋、板桥米酒等产品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传统的农业正向新型、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兴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年产粮食110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3.5万吨、特种水产品10万吨、生猪90万头、家禽1400万只。兴化现有出口商品生产企业150家,出口商品15大类、200多种品种,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商品供货额10多亿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合作,兴办三资企业100多家。昭阳现已成为里下河地区工商并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邮电等事业欣欣向荣的新型城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江苏百家名镇之一。
地方特产
螃蟹:年产量1684万千克,兴化河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红膏等特点,肌肉中含10余种氨基酸,壳含大量钙质,富含蟹红素、甲壳素等,营养十分丰富,药用价值多功能。泓膏大闸蟹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泓膏、中庄、千垛、金沙沟牌大闸蟹获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认定。“中庄”牌大闸蟹获上海推介会金奖品牌和擂台赛的“金奖蟹星”品质最佳奖。泓膏大闸蟹、楚水牌醉蟹等是江苏省名牌产品。泓膏牌大闸蟹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推荐产品”称号。青虾:年产量1649万千克,是全省青虾产量的1/6、占全国青虾产量的1/10。兴化青虾个体大,品质纯正,体色为青蓝色并伴有棕绿色斑纹,体表光洁半透明,身体分20节,兴化青虾全身覆盖甲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铁、维生素、硫胺素、桔黄素、尼克酸、细胞色素C和肌酸酐等,甲壳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几丁质是由醋酸酰胺葡萄糖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比较柔韧,能为水所渗透,但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保持野生青虾的优良性状,除鲜活供应食用,还可加工成冻青虾、剪须虾、冻虾仁、虾籽、虾籽酱等名牌加工产品。楚水、千垛、金沙沟牌青虾获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认定,楚水牌大青虾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认证,楚水牌青虾、冻青虾等是江苏省名牌产品。
教育事业
兴化中学:兴化中学创办于1926年,始名“兴化县立初级中学”,校址设于原“文正书院”内。学校聘名师,育俊彦,一时“群流奔赴”,饮誉四方。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往返迁于乡村、城区,师生颠沛流离。抗战胜利后,翌年,迁至城中“文庙”。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苏北行政公署决定我校增办高中,校名为“苏北兴化中学”。1953年,改为“江苏省兴化中学”。是全省首批省属中学。1980年,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4年,通过省级重点中学验收。2004年,通过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验收。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背靠昭阳古城,东临沧浪河畔,校园占地250多亩(17万多平方米)。学校创建于2000年,按照“高起点建校,高品位办学,高效率管理,高质量育人”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跨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集团化办学的现代化实验学校,成为兴化地区一个“叫得响”的教育品牌。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00多个,专职教师340多名,学生7000多名。
兴化市第一中学:新建的兴化市第一中学,由位于城区的原昭阳中学、城北中学、鲁迅中学三校高中部优化整合而成。2007年6月,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兴化市政府、市教育局作出重大决策,将在昭阳中学原址上扩建后形成的新校区,作为整合城区三校而成的兴化市第一中学的校区。学校选址于原昭阳中学、文林小学以及由此东扩北拓而成的新校区,西邻丰收路交通便捷之道,东接儒学街人文荟萃之所。一所崭新而又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传承的学校从此展现在兴化城区的中心地带。她的出现,必将为兴化的教育界开拓一片蔚蓝的艳阳天!
兴化市实验中学:兴化市实验中学是江苏省兴化中学与兴化市板桥初中联合创办的一所新型学校,学校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原则,坚持“规范管理、目标多元、科研为线、稳步提升”的治校方针,延续着板桥品质,演绎着板桥精神,发展着板桥文化,逐步形成了“勤奋为本,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泰州市模范学校”等。
兴化市板桥中学: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原为江苏省兴化中学初中部,创办于1926年,1998年独立分设,取名兴化市初级中学,2000年定名为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学校坚持“制度保障管理规范,文化提升管理品质;师德彰显教师魅力,科研挖掘教师潜力;特色促使学生自强,效益成就学生自信”的办学理念,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板桥初级中学是兴化市第一所“省级示范初中”、泰州市首届“模范学校”、泰州市“德育先进单位”、泰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综合实验课题组实验基地”。
兴化市文正实验中学:2003年兴化市委、市政府为变人口大市为人力资源大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民办教育,决定在城市新区建一所规模大、标准高的学校,市政府与北京新民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为传承兴化地区丰厚的人文传统,学校定名为“江苏省兴化文正实验学校”。江苏省兴化文正实验学校选址于兴化城南新区,东依兴泰公路兴化大道,西倚英武南路,北临中和路,南傍八里铺路,征地319.3亩,预计建设总投入近1.5亿元。
旅游资源
玄武灵台: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据史籍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和刚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寓意“攻占防守”且与淮河一衣带水的“襟淮楼”。元时知县詹士龙于此读书,故又名读书楼。1538年,知县傅佩开辟玉带河引水入海池,为巩固城防重修此台,并改名拱极台,台高6米,长16米,宽15米,占地约1300平方米。正门有石刻“拱极”两字。东西两侧各有圈门可以出入,东面平台为昭阳书院,天井北三间为纪念屈原的屈子祠。西过月洞门为绿波亭,亭北为海光楼。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秋,驻守扬州的抗清英雄史可法与其义子副将军史德威赴兴化督查城防,登临“拱极台”察看地形,将“襟淮楼”改称为“海光楼”,并即兴题“海光楼”匾额悬于楼上。清代避圣祖玄烨讳,曾改名元武台,1686年《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馆于此。“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官员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诗歌100多首,碑记10多篇,赋3篇,词8阙,序(跋)文8篇。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郑板桥故居及纪念馆: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3,朝北南屋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城区。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纪念馆所辖的郑板桥故居,为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保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故居内不定期地举办小型书画展览,播扬郑板桥的艺术成就。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曾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家世代读书,可谓书香门弟。墨竹成了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竹也化作了一种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虚心劲节,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