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垭镇地图
柏垭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2002年底柏垭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920男10163女9757家庭户户数5896家庭户总人口(总)19401家庭户男9813家庭户女95880-14岁(总)38350-14岁男19590-14岁女187615-64岁(总)1453515-64岁男750515-64岁女703065岁及以上(总)155065岁及以上男69965岁及以上女85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655
基础设施
截止200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7900万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邮政、通讯、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电、气、闭路安装入户率达100%,电话安装率达80%,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推动了场镇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和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柏娅镇已成为阎中西南部商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该镇正沿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功能配套,环境优化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路子,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小康文化先进镇而努力奋进。截止2005年底该镇村村社社通公路,从市区到柏垭的公路,均为一级和二级公路,路面质量好,行车快而安全。该镇属升钟水库自流灌溉区,境内有左分干渠10公里,柏垭、彭城两条斗渠30公里,农渠60公里;截止2005年底该镇各社均开通了光纤闭路电视,用户达4500户;该镇在农网改造中,所有的10千伏线路得到了全面改善,85%的用户达到了“户表工程”要求,用电质量显著提高;通讯设施完善,该镇有固定电话用户3100户,移动用户1000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小灵通均设有固定基站。,墓础设施的改善标指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能力和水平一的提高.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撑,民众努力,截止2005年底,柏娅镇己建成平微二级油路S公里,修建升钟渠系175公里,渠系贯穿全镇,78.5%的中低田土得到改造,现有中小型水库12座,山平塘水池16000口,电灌站6处,机井22口,75%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村通电话入户率为38%,广播覆盖率97%,闭路电视入户率为60%,联通、移动、水灵通电信网站全面开通。医疗卫生、人口、保障管理有序。
产业经济
截止2005年底,该镇着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增收作保证,主要以蚕桑、水果两大产业为增收支撑点.该镇建有12个蚕桑墓地村,蚕桑年发种量达7000吨,有桑树1000吨,发种量超千张的村有两个,羊鹿村年发种达1300多张,有投产桑100万株,旱地桑园化,同时全面实行室外蚕台、小蚕共育、纸板方格簇等科学养蚕技术,蚕桑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06年人均蚕桑收入400元。年发种量6000张,产茧收入250万元,人均占有蚕茧收入150元,该镇蚕桑饲养量占全市73个乡镇十分之一,具称全市蚕桑大镇。该镇羊鹿村人口1000人,年养蚕量1500张,人均养蚕1.5张,蚕茧总收入60万元,人均收入600元,属全市养蚕最大村之一。截止2005年底,该镇有水果3000亩,金花梨50万株,良种柚60万株,水果总收入可达250万元。这两大产业支柱,成为该镇农业增收的长效经济骨干项目。实现粮经比例6:4。2005年底镇大力发展路河经济带,沿双柏路、柏凤公路两边建起了以金花梨、良种柚为代表的水果生产带,拥有果园3500亩,果树100万株,年产水果1000吨。主产报食、油料、棉花、生猪、蚕桑、梨、袖、柑桔水果、小家禽饲养品种齐全,该镇工农业总产值4987万,人均纯收入1988元。2006年场镇有个体工商户471户,私营企业家19家,实现工商税75万元,第三产业经济比重达38%,城化水平达39.13%,GDP实现40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38.69万元。,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全面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截止2005年底,境内有高完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在校学生7000人,中小学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形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完善;计划生育全面贯彻优生优育,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全面发展,“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民政优抚救济工作深入落实,社会保障在上台阶;国土工作依法展开,保持“三无乡镇”。三年来,该镇内无重大安全事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行政区划
柏垭镇下村:柏垭村拱洞桥村碧垭村富乐村五家桥村碧云村万年村上游村周家桥村铺垭村崩山村虎溪村将军庙村淳风村李家桥村万寿村檬子嘴村仙羽村羊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