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镇地图
妙高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景观
妙高镇里妙高台。妙高台在雪窦寺西南约500米。自千丈岩飞雪亭西上,有青峰绝顶,即妙高峰,又名天柱峰,海拔高396米。顶上有坪如台,约350平方米,中有晏坐石,为天然石凳。东西南三面峭壁,傍临深渊。凭栏四眺,近峦远岗,梯田层布,亭下湖嵌于群峰间,波光岚影,风景如画。妙高台周围松樟翠锁,阴翳蔽日,游者如在半空云雾之中,被称为雪窦山最胜处。宋楼钥《妙高峰》诗曰:‘一峰高出白去端,俯瞰天涯千万山;试向冈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雪窦寺志》载,台左有伏虎洞,右有消凡台,前有晏坐石等,均宋高僧知和禅师遗迹。相传其每日五更在晏坐石做功课,岩下大洞两虎听其诵经后,野性渐收,以藤结龛于虎洞口,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知和圆寂,两虎守其塑像旁,不肯离去。台北首,清初有栖云庵,1726年(清雍正四年)建有石奇僧塔。1930年,蒋介石在此建楼房别墅一幢,自题'妙高台'额。正门上平顶阳台,两边平房各1间,中间天井,楼上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后有正房3间,有围墙连成一体,建筑面积436平方米。右侧并列亭子2座。蒋介石回乡常住此。1949年1月,蒋下野回溪口曾居此。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1987年重建,筑六角亭、四角亭,别墅前观赏平台,置栏杆,有公路通雪窦寺。
农业发展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是妙高镇推出“服务全县、发展妙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施省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一项民心工程。经过一年来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镇建设沼气池144只,总计1258立方米,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据调查,每只沼气池可节省化肥、燃料等1200多元。全镇沼气池144只,节本增收17.3万元。农村沼气建设,突破了传统燃料的范畴,以沼气池建设为中心,结合改厕所、改猪栏牛栏、改厨房、改水“一池四改”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实现了家居、畜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发展农村沼气,既为农村生活提供优质的燃料,减少森林砍伐,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美化环境,而且彻底改变了农村以往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极大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卫生健康水平,为该镇农业发展,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经济发展
发展中的妙高镇,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攀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长足发展,有浙江省“百校工程”的成员单位妙高小学,丽水市绿色学校金岸中学。近几年全面实施的农村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镇村之间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使该镇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妙高镇地处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方便,地理、气候等环境优越。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2亿元,财政总收入6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95元。
社会发展
永不停步、锐意进取的妙高人民将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致力于打造和谐、富裕、活力、秀美和文明的妙高;全力打造“工业强镇、生态立镇”的战略品牌,立足于“服务全县、发展妙高”,争创和谐环境。妙高镇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至2004年妙高镇3至5周岁幼儿入园率100%(纯9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小学升初中比例99%,“三残”儿童入学率85%。于1996年通过省“两基”评估验收,1997年又通过了省“普及实验县”的验收,于1999年被评为“丽水市教育强镇”。镇政府坚持“撤、并、建”并举,完成了25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撤并工作,新建了妙高镇中心小学。该镇教育形成了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辅导小学2所、村小8所、幼儿园(班)2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的格局。其它各项事业也发展迅速。
简介
阆中市辖镇。1940年改妙高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构溪河流经河溪关注入嘉陵江。阆(中)仪(陇)公路过境。辖刘家壕、滩口、烽火桥、蚕丝庙、东溪垭、大坪山、柏垭塘、和柏垭、金紫观、陈家梁、簸箕梁、石鱼、灵壁垭、石桥沟14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农副产品、铁木加工等厂和运输、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籽,林、桑、果、桐、银杏。养殖生猪、水禽、蚕。
人口情况
妙高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877男3476女3401家庭户户数2065家庭户总人口(总)6739家庭户男3382家庭户女33570-14岁(总)13320-14岁男6830-14岁女64915-64岁(总)490515-64岁男248415-64岁女242165岁及以上(总)64065岁及以上男30965岁及以上女33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564